立足新课标 实践促发展——春城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研活动

维安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教研盛宴如约而至。2020年10月19日8:30分,春城小学教育集团按照集团本学期校本教研计划,如期开展三校区语文学科联合大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由李桢副书记主持,集团总校长魏晴校长,三校区执行校长以及所有语文教师全程参与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三新理念的指导下,依托五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本学期研究古诗文教学主题教研的研究指导,我校开展三校区市级名师同课异构活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潜心研究《新课标》,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更远。团队教研,集体碰撞,一直是春城小学教育集团的优秀传统。我们延续优良传统,由三校区组建备课团队,推荐执教老师,研读课标、教材,共同执教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这首北朝民歌。</p> <p class="ql-block"> 有的放矢,名师风采。</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金域校区江瑾老师执教,江老师认为:</p><p class="ql-block">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江老师立足于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一、让生活在高原的孩子感受草原别样的风情。对于“敕勒”这一古代少数民族以及他们生活的大草原云南的学生是比较陌生的。利用课文插图把学生拉进画家笔下的大草原,然后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跟随摄影师的镜头走进大草原,再让学生回到诗文,通过读古诗从诗文中去感受草原别样的风情。</p><p class="ql-block">二、分类随文识字,注重关注识字方法的运用。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是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并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始终。基于本诗中的生字比较简单,在学习生字注重关注识字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利用识字方法科学识记生字。要求认的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做到在课文中认识,换个语境还能认识,并在语境中大致了解其意思。</p><p class="ql-block">三、诵读吟唱,体验古诗的节奏与诗韵。《敕勒歌》已经传承了1000多年,诗歌语言易懂。但是,古老的歌谣,遥远的草原和二年级的孩子有一定距离。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让孩子听草原歌曲,让悠长的琴声、雄浑高亢的嗓音、豪迈深沉的情感,配以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深深地吸引住孩子。听完歌曲带着感受让孩子们像草原人那样来读诗歌,学生模仿力很强,他们在情境的带动下心领神会读出了草原情。在品读的过程当中,老师让学生朗读时延长“川”字,起立张开双臂朗读,读出无垠辽源空旷的韵味,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在大致理解的诗意进入诗境后,播放吟诵视频《敕勒歌》,依字行腔,自由洒脱的韵律,进一步把敕勒川的高远形象表现出来。古琴悠悠,悦耳悦心,画面逐渐清晰,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吟诵。此刻,古老的诗歌,传统的吟诵复活,再充盈文化意义的歌里学生恍若身临其境了。</p><p class="ql-block">四、想象、表达,丰富古诗的画面与意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要把古中写到的碎片化的景色组织成完整画面,再用语言完整的描述出来,在描述中要展现画面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要求。让孩子们互相之间进行表达的交流,再引导孩子有条理的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来到草原,抬头仰望看到什么?远望又看到什么?一阵风吹来又看见了什么?助力于学生的想象。当孩子说到看到牛羊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追问孩子,以丰富他们想象的画面。随着教学的推进,画面因想象变得完整、生动而丰富,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发展。古诗教学的文化味便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锐意创新,循循善诱。</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新闻路校区胡亚赢老师执教。胡老师以热爱家乡的情感线贯穿整个课堂,立足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p><p class="ql-block">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天苍苍”“野茫茫”让学生联系生活来体会词语意思,对学生进行思维扩展,由课内“天苍苍”进行延伸,想到白发苍苍,松柏苍苍。由“野茫茫”来发散思维,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还有哪些景物想到用上“茫茫”。</p><p class="ql-block">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1.在初步理解了重难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边听诗句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并把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同时老师运用过渡语让学生串联整首诗,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也为语言表达构建桥梁。2.由课内学延伸到课外的说,在学生学习了《敕勒歌》的基础上来仿写,并搭建了诗的框架,让学生补充说,充分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三、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敕勒族人爱家乡的情感进行迁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美,利用歌声、视频进一步对美的强化,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赞美昆明,愿意与老师一同创作赞美昆明的小诗。</p><p class="ql-block">四、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感受诗歌画面的同时,相机总结,把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教给学生,并进行归纳,为学生授之于渔。</p> <p class="ql-block"> 立足课标,大胆探究。</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由红菱校区赵文丽副校长执教,赵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新颖的教学尝试:</p><p class="ql-block">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构建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主体架构,更是课程策略、路径的架构,是内容和路径的统一。新课标提出古诗教学要注重积累,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除了教学《敕勒川》诗歌之外,还链接了一首描写草原的诗《七绝草原》。这不是像原来那样简单放一首诗去学习,而是进行一个对比教学。这两首诗都是写草原的,但是《敕勒歌》注重写景,《七绝草原》除了写景还描绘了草原人民幸福的生活。让孩子在比较中进行积累,在比较中进行这种类型任务群的学习。本单元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想象。教学时紧扣单元要素让学生充分想象画面,并且把“读诗句,想画面”的学习方法交给孩子,注重学法的渗透,教授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中不仅积累描写草原的古诗,还鼓励学生积累描写“山”和“草原”的词语,包括“苍苍”“茫茫”2个叠词在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用的含义的拓展。</p><p class="ql-block">二、创设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特征情境是“汤”,知识是“盐”,盐在汤中才好入口。语文学习置于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中,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开课时讲述一个历史小故事配以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这个情境贯穿始终,意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能消除学习内容于与学生认识、情感、语言运用之间的隔膜,能将语文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p><p class="ql-block">三、多种方法识字,建立文化自信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国文化,而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认同,体现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宗旨。基于学生认知的前提,用字源识字去学习象形文字“穹庐”的“庐”、“笼盖四野”的“盖”,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野”字采用口诀识字,朗朗上口,学生兴趣浓厚。“苍、茫”采用归类识字,因为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并且拓展了草字头的字多和植物有关。“川”字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字义,知道了中国文字的一词多义。感受了中国语文文字的博大精深,逐步建立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四、注重朗读指导巧妙利用创设好的情景,告诉学生“《敕勒歌》是敕勒族人民是用鲜卑语吟唱的,赵老师找到了吟诵的节拍”接着教会学生看懂节拍:竖要读得轻而短,很要读得长,长横就要读得更长。其实这就是平仄的读法,用上这种方法可以让朗读的指导更加具体,让学生在原有的诵读基础上有所提升。书声朗朗的课堂才是语文课应该有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后,三校区执教老师就三堂课进行备课思路的阐述。三校区备课组按照金域——新闻路——红菱——金域闭环辩论的方式,对相应校区的课堂呈现进行质疑,由该校区备课组成员答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场内观课老师也就今天的教研活动阐述了自己对古诗教学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最后集团总校长魏晴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p> <p class="ql-block">  魏校长肯定了此次教研活动的成功,肯定了团队智慧的重要作用,肯定了三校区执教教师能够将自己的课堂呈现出来供老师们研究学习的广阔胸襟。</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育专家的魏校长,站在教育的高度,给所有语文老师提出一些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一、语文课堂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直指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大道至简,摒弃花哨,提高课堂效率。</p><p class="ql-block">二、课堂是孩子的课堂,课堂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p><p class="ql-block">三、不要过度评价孩子,课堂评价应具体有效。</p><p class="ql-block">四、课堂需要安静,让孩子静中学,静中思,静中悟。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五、对于一堂好课的评价,应该看这堂课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孩子是否在课堂中学会知识。</p> <p class="ql-block">  十年课改,转变的是观念,积累的是经验,沉淀的是思想。当我们从注重形式步入关注内容、关注实效时,我们的课堂已经实现了更深意义的本质回归,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常态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我们一直在努力探寻一条既秉承传统精粹又体现崭新理念的课改之路。</p> <p class="ql-block">文 字:孙淑玲</p><p class="ql-block">图 片:车 娇</p><p class="ql-block">初 审:赵文丽</p><p class="ql-block">终 审:魏 晴 李 桢</p>

学生

教学

教研

课堂

语文

草原

校区

学习

孩子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