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更加深入的挖掘好本土红色医疗案例、故事,将其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内涵建设,我院利用学生军训期间开展红色医疗实践调研,2022年10月11日,我们一组小分队由姜高萌,陈嫚,黄莉四人组成,瞻仰了明溪,清流两县四处红军医院,听取明溪、清流史志办主任为我们分别介绍,交流当地的红色资料与信息,实地看到了乡村美丽秋貌。</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上午9点,我们首先到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村部推荐一名老支书做向导。</p> <p class="ql-block">老村支书带我们到村部宣教馆,这里大家接受了第一场红色文化洗礼!</p> <p class="ql-block">脚步来到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驻扎御簾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明溪夏阳乡御帘村雍睦堂是东方军战地医院旧址,是我们的目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回到御帘村部大礼堂,我们还观看御帘悠梦幸福村宣传短篇,对这个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上午11点,第二站我们来到明溪城关的玉虚洞</p> <p class="ql-block">陈院长在这与我们汇合。</p> <p class="ql-block">听讲解</p> <p class="ql-block">看实物</p> <p class="ql-block">进洞穴</p> <p class="ql-block">实地考察</p> <p class="ql-block">旧碑</p> <p class="ql-block">新碑新貌,已开发出成熟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滴水岩等红军医院以“救死扶伤”为宗旨,承担军中的治病、治伤任务,在地方开展红色宣传工作,还免费为当地群众治病,组织地方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等,为苏区军民身体健康提供了较好的保障。红军医院一面承担军队中的治病、治伤工作,还兼负宣传工作,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免费为地方群众治病,开展卫生防疫运动。为了纪念红军战地医院的历史作用,中共明溪县委、明溪县人民政府在滴水岩树立石碑,铭文“红军战地医院”。红军战地医院旧址于1987年4月被明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明溪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1月被中共明溪县委、明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明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到上班时间,即刻到明溪县史志办。史志办王远松主任给我们随行人员每人赠送《明溪(归化)红色故事》书,并亲自讲解了有关红色医疗方面的故事,指引我们对这本书的导读,分享了他们的成果!明溪党校正副校长及随行参与了座谈、交流。</p> <p class="ql-block">四点,我们来到清流林畬乡苏曹村石寨下自然村林畬红军战地医院遗</p> <p class="ql-block">走进三明清流红军临时战地医院旧址,历史的质朴感扑面而来。1933年7月至8月间,彭德怀、滕代远率红军东方军首次入闽作战,转战于宁化、清流、连城、归化、将乐一线。此时正值盛夏酷暑,山村痢疾横行,红军中染病人员颇多,加上战事频繁,伤员骤增,红军后方医院又远在宁化西南20余里的茶湖岗,运送困难,因此许多伤病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治,部队减员严重。为了更好地及时救治伤病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失,保存有生力量,红军东方军指挥机关便利用石寨下特殊的地理条件,设置了临时战地医院,为及时抢救红军中伤病人员的生命,保存红军战斗力并进而达成战略目的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土房背后仁寿峰下的天然洞穴,至今未开发,是当时的临时医疗点。</p> <p class="ql-block">林畲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有毛泽东旧居诒燕第和清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沿途我们还领略了风景无量的林畲石下秋貌!感受美丽乡村的实地胜景!</p> <p class="ql-block">清流县接待我们的是清流文旅局,事先与清流县史志办沟通与联系,12日上午我们找到史志办王宜俊主任进行交流。他也给我们随行每个人提供了红色清流历史读本,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有效建议。</p> <p class="ql-block">之后,县文旅局出车将我们送达距县城40公里的清流长校镇。</p> <p class="ql-block">镇政府推荐了两位年近八十的老同志做解说。热情好客的乡亲,知无不言,言难尽兴。</p> <p class="ql-block">长校红军医院位于长校村主村靠长校学校的小河旁,为土木结构的三进式瓦房,中有天井,两边厢房,右边横屋三间,建筑面积约254平方米。为当地一邹姓老中医住宅。1931年1月中旬,红十二军三十四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开展工作。在这期间,红军战士患病、负伤均在此接受治疗,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医院。2018年9月,该旧址被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长校村红军标语多,文革口号标语遗存也是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风景长宜放眼量,往者不可忆,来者犹可追。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的实践锻造伟大精神。这是一场红色之旅 ,两天的调研实践活动行程我们安排得饱满有序,参观学习交流,一路走来得到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大力支持,见识增加,收获满满。试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政权围堵之下,苏区的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红色卫生事业难以为继,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缺医少药,利用当地资源,如祠堂、洞穴和当地土郎中的家做战时临时医院,而当地土郎中秉承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精神可嘉,很值得弘扬学习。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根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我们此次的调研正当其时,倍受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