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阅读《长安十二时辰》是一种角色扮演游戏一样的体验,半个多月来,我仿佛穿行于大唐盛世时长安的一百零八坊中,随着作者的线索,一步步探寻真相。这个过程悬念丛生,步步惊心。同时,这本书又如一部唐朝的百科全书,包罗盛唐时期宫廷与市井万象,让我回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小说讲述了唐朝开元盛世之后,天宝三年上元节前一天,靖安司丞李泌接到突厥狼卫要袭击长安的密报,启用死囚张小敬,为拯救长安而不断追踪和阻挠敌人,寻找幕后真凶的故事。全书上下两册,共700多页,30余万字,所讲述的只是上元节那一天,从清晨张小敬临危受命,到第二天晨曦时一切尘埃落定,期间十二个时辰之内所发生的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追踪,厮杀。之所以内容庞大,因为早有预谋的夜袭长安(计划称为阙勒霍多)幕后涉及多方势力,有相当于安全局的靖安司,突厥狼卫,守捉郎,自称蚍蜉的老兵,御林军,丐帮,太子党羽,丞相李斯党羽,节度使……几方势力互相角逐。小说前半程是张小敬和李泌逐渐发现阴谋,破坏敌人阴谋。后半程是追踪真正的幕后操纵者。无论是阙勒霍多计划的缜密和幕后主谋的隐蔽,都一次次否定读者的猜想,让读者如一层层抽丝剥茧般,直到最后两页才能看清故事全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小说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又如剧本般随着几个主人公的行动,会在几个不同场景中切换。每个场景都以抛下一个悬念才暂时结束,又在后面继续发展。因此这本书改编成电视剧完全不需要额外编剧,小说俨然就是现成的剧本,不但时空清晰切换,人物的样貌、语言、心理活动,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读者无需任何想象,可以直接带入角色。小说中夹带一张长安一百零八坊的地图,在每次读到人物所处的位置时,我都会展开地图找一找,就像看一个动态的沙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小说的写法很混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构思上是悬疑侦探小说的感觉,因果清晰,伏笔铺设和解答都有特别严谨的逻辑。甚至在摧毁长安的手段上都充满奇思妙想。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表达上是金庸武侠的感觉,半文言半白话,语言丰富具体,人物神态和动作的一招一式都活龙活现,还有很多不知真假的唐朝式表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具体内容上像历史小说一样厚重。小说的背景是真实的,在开元盛世之后,唐玄宗晚年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政治腐败,政权分裂。小说中有许多真实的人物,玄宗和杨贵妃,丞相李斯,太子李亨,安禄山……甚至一些诗人贺知章、岑参、焦遂……同时,小说对于盛唐时期的文化、建筑、习俗等等也多有介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 主题上张小敬凭一己之力拯救长安,又有点美式蝙蝠侠,超人一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元载、萧规、贺之章、永王等人物设定上又都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模糊存在,有点日韩文学形象的风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最有趣的是小说融入了很多唐诗元素,贺知章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位高权重。岑参是一个见义勇为的青年诗人。恐怖袭击所用的碳火是《卖炭翁》中的老翁烧的。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提到的虾蟆陵有了解释。“饮中八仙”中的焦遂醉酒遇害。而杨贵妃在小说中始终称为“太真”,相信也是源自《长恨歌》中“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最离谱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与太真深陷险境时,吟诵了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名句。但这诗实际是在贵妃死了之后,白居易才写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我对唐史和唐诗略知一二,对于人物尚能分清哪些真实,哪些虚构。更深知哪些是历史的必然结局。但这样的混搭在以前的阅读中还没见过,在与小糖豆交流后,她说现在的网络小说都是这样混搭,不是穿越也似在穿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 小说已被拍成电视剧,据说是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我个人感觉二人并不是我心中的张小敬和李泌的样子。很多书友评论,电视剧在人物和剧情上,较原著都有很大改变,甚至最后的结局都与原著不同。电视剧海报的张小敬设定也并不是独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从个人阅读体验来说,小说上册符合正义与邪恶正面较量的正常逻辑,更为读者所普遍接受。而下册随着任务身份的披露,阙勒霍多的制造者竟然是张小敬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参与者都是背负冤屈的蚍蜉,这便让读者立场难以抉择,有些人觉得张小敬应该帮助蚍蜉撼树达成这次恐怖袭击,也有人觉得张小敬不负重托,大局为重。总之,作者给读者创造了一个无法皆大欢喜的局面。恐怖袭击不能算是得手,也不能算是失败。张小敬和李泌的选择也并非是唯一的,正确的做法。故事就是在争议中回归历史已经发生过的轨迹上。唐玄宗并没有被谋害,而后来还与太真有了爱情的千古绝唱,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唐朝从盛世走向衰落……这样的结局就如同读《三国演义》,虽然作者喜欢刘备,诸葛亮智慧过人,西蜀拥有五虎上将,但历史终究是三国归晋,刘备的江山并没有延续很久。作家无法把真实的历史因为后人的喜好而改写。这便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只喜欢津津乐道《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之前的一半。因此,我想会有很多读者在看完《长安十二时辰》之后,觉得下册中很多逻辑牵强,让人愤然的地方,甚至觉得张小敬有些是非不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无论如何,这本书不同于茅盾文学奖的现实题材作品,它并没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有点文化快餐的感觉,但不能否认这本书的强大吸引力。读者直可以把它当做唐朝版的反恐故事来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