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研兴教,以评促教。为了提高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精神,立足双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按照我校教研计划的实施安排,结合具体活动方案与要求,实验小学数学组于2022年 10月20日开展了教师公开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公开课是五年级年级主任刘双焱老师带来的《用数对确定位置》。</p> <p class="ql-block"> “用数对确定位置”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学生学会确定“一维空间”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二维空间”内用数对确定位置,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这些知识的学习同样要为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双焱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建模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p> <p class="ql-block"> 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刘老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描述直线上张亮的位置,再出现情景图让同学们描述平面内张亮同学的位置。同学们发现用一个数字无法准确描述平面内的位置,唤起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交流评价,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同学们认识竖排是列、横排是行,并学会用列和行来表示位置,再逐步将实物图抽象为图形,发现每个图形的位置也都能用行和列来表示,理解位置是列和行的交点。由实物图到方格图,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尽情释放。刘老师通过语音播放,让学生“快速记录位置”活动,同学们发现完整记录费时又麻烦,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同学们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记录方法,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让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交流环节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提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最后刘老师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准备表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理解一个数在数对中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这样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用数对表示的方法,逐步递进、简化、抽象,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设计多种趣味形式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如: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对应数对同学起立”活动,突破重点难点: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数对中第二个数字相同表示同一行。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更深刻地理解知识。</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数学组发挥团队精神,在苑主席的带领下,围绕着“启发学生数学思考,助力学生思维进阶”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对刘老师课堂给予肯定的同时,各位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活动再次用不同的角度反思课堂,让老师们有所感有所获,让同学们有所思有所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