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满故事的小箩筐

守心明性

<p class="ql-block">  朋友来家中聊天喝茶,进门就递给我一个用透明塑料袋装着的黑色物件,说是他奶奶曾用过的东西,兴许我能用的上。打开袋子看到一个圆形小箩筐,被陈年烟尘熏得黑漆漆的无法辨认出本身的材质。扎住袋口暂且搁置在了书房一角。</p><p class="ql-block"> 昨天突然很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先用清水冲洗了表面的尘土,手抓上去依旧会粘上黄褐色,于是往水中滴了一些用来清洗艾灸盒油烟的清洗剂,再用文玩棕刷顺箩筐的纹理刷洗,棕黄色的箩筐从黑褐色的水里脱颖而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箩筐是用高粱杆做的。做箩筐的应该是位精细讲究的人。箩筐的材料粗细和花纹间隔很均匀,编织用的麻绳线应该是用油浸泡过,然后又用蜡捋过的,所以绳子油润而且没有断裂现象。箩筐的帮底做的很紧实坚固,只可惜因为年陈过久,收的围边破损很厉害。</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个小箩筐,我似乎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正坐在昏暗的油灯前密密缝补。盛着针头线脑的小箩筐就放在她盘坐着的腿边。她的影子映照在墙上,画面温馨而美丽。</p><p class="ql-block"> 青年时期的我回家乡曾见过编席子打箩筐,爱凑热闹的我自然是要上手试一试的,所以对这些东西也算熟悉。那时在农村,这些物件多是自家纯手工制作。手工活自然有粗有细,精细讲究的人就会比较用心,同样的材料,他们做的物件既要实用又要好看。但多数人家制作都是粗敷一些的,做的东西能用就行。手中这个小箩筐属于普通家庭里比较精细的物件了。可惜它的边破的这样,自然是不能使用了。</p> <p class="ql-block">  此刻让我在身边找出一捆这么细的高粱杆来,那是决绝不可能的事。用麦秸秆做围边又太容易破损。一番思索后,开始翻箱倒柜找出我做手工仅剩的一些麻绳和缝麻袋用的大针。麻绳不是很理想,稍微有点粗,在目前物流停滞的状态下,这是我唯一能找出和小箩筐相搭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天的折腾,小箩筐的围边做好了。它又可以继续自己的使命了。我的针头线脑一股脑儿装进去还是蛮有感觉的。</p> <p class="ql-block">  大概有人会觉得我就是闲得慌,瞎折腾。如今的网络时代什么样漂亮的针线盒买不来。</p><p class="ql-block"> 我想朋友没有扔掉这个对他而言毫无用处的小箩筐,绝不是因为这个箩筐有多么昂贵或者有多精美,而是因为这是奶奶用过的!它留存着奶奶曾经的音容笑貌,留存着奶奶对他们的爱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老物件就安静的放在那儿,在静默中讲述着有关它的人和事。它是有情感的,它是有记忆的,它更是有温度的。只是不懂它的人,永远都不会懂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