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宁书法才艺雅苑群软笔复赛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三组俏组长,用软笔书写宁群主,在宁群六周年纪念日的寄语!也是这次软笔复赛的参赛作品,可谓镇群之宝!</p> <p class="ql-block"> 2022首届宁书法才艺雅苑群“传承经典 笃学敏行”书法比赛暨软笔复赛作品展示。</p><p class="ql-block"> 每位书友作品展示都由三部分组成:作者的练字经历简介;参加复赛的作品;三石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书友们作品的点评,是经过三石老师看作品、看书友练字简历、查阅与作品相关的帖和资料,再由老师深思熟虑,给每位书友们量身定制的点评。点评的文字内容,由群主宁姐转换调整捋顺,六组简书友校对,三石老师再审核,反复几轮的多次审核完成。希望书友们能认真阅读,不仅要认真读自己的点评内容,仔细体会领悟老师的良苦用心。还要读别的书友的点评,从中借鉴、启发、警示、吸收营养,最终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软笔作品从九组开始展示,书友作品出现的顺序不分前后,是根据小组书友名字数多少以及版面的需要而定。</p> <p class="ql-block"> ♦️郑紫微,小字怡萱,号清音。[愉快]清音小築小主。</p><p class="ql-block"> 山东济南人,幼承家学。2014年起跟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导师肖文飞、陈忠康、曾翔、刘彦湖先生研习书法。现专职从事国学及书法教育,任凤启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中国楹联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楹联书法协会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副教授。</p><p class="ql-block">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山东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紫微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紫薇</p><p class="ql-block"> 您好!看到您的作品,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魏碑写的人不是很多,因为魏碑本身属于承上启下,承接的是魏晋的书风,开启的是唐楷的盛世。</p><p class="ql-block"> 所以从我的角度理解,魏碑里有很多隶书,还有二王的一些笔法,所以更多的力量感继承了隶书的起势、笔画,尤其是横画,对这方面的力量是表现的比较清晰,那么这种结字又对唐楷产生了很大的一个影响,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书体,因为毕竟它的作用与我们后期所学,尤其是后人所接触,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感叹您自小的学习,而且家中有这方面的传承,是我非常羡慕的,您的得奖是实至名归,恭喜您!</p> <p class="ql-block"> ♦️邢建,网名墨言,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师从黄昌龙老师和程志宏老师。早年主修颜柳欧,2017年获经批准入宁书法群和大家交流学习。</p><p class="ql-block"> 2018年起主攻小楷,小楷临过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二王的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十三行等,文征明的草堂十志、琴赋等,还有赵孟頫的汉汲黯传等,钟绍京的灵飞经。</p><p class="ql-block">✍墨言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墨言兄好!</p><p class="ql-block"> 通篇看上去小楷雅致,而且清秀,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写小楷本身的用笔以及结字,都是十分小巧,而且,用笔的笔画来讲是十分精到的,因为小字不像大字,大字笔画塑造的比较精准,而且塑造清晰,因为小字笔画较多。对于单一的笔画来讲,塑造起来就相对吃力一些,所以说大字练成小字才好写,真正写小楷说明要有一定的大字基础,所以整体通篇的感觉一定是有很强大的软笔大字的基础,作为坚强的后盾,才能够写出这样流畅有意趣的小楷。我们之间算是切磋,没有以老师的身份,或者说是爱好者的身份吧,我觉得我们都是书法爱好者,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身份放到那么高,大家的这种称谓,其实也是一种抬爱,自己还是有很多不足,往往也是有一些想要提升的过程,也是想要和大家多多去做切磋。有幸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当这个评委,甚至于评委的最后的把关,也是比较惶恐。</p><p class="ql-block"> 我还是建议,我的想法,就是要有一些用笔的多变,所谓的用笔多变,就是笔画的变化,以及这种提按的变化,我认为要取法多元,取法多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书写笔画的品质,甚至于多方去采纳,而融会贯通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不一样的脉络。这种用笔的多变以及取法多元,也是我一直在追求。所以综合考虑,去观察和欣赏的话,我们能够拿到一等奖也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茯苓,</span>小的时候跟着父亲练过多年的软笔楷书,后拜旅美书法家张文东先生为师,学习米芾的蜀素帖,颜真卿的勤礼碑,隶书中的乙瑛碑,我们中国汉字的线条之美是我们的指航灯带给我们美好与向往,希望大家都拿起笔体会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茯苓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茯苓</p><p class="ql-block"> 您好!通篇看相当流畅,而且娴熟,这种熟练的程度是比较叹为观止,所以也是非常佩服。因为行草,在结字规律上与楷行是相距甚远,有很多的,笔画以及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学起来,写起来是一种颠覆式的学法,就是从零开始,所以能够记住以及运用起来,或者说是以这种娴熟程度的这种通篇书写,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肯定说明我们日常的这种接触和临习和创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手到擒来的功夫,一定是配合大量的实战经验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作品通篇我个人感觉有一些字径过于千篇一律,就是不管笔画多还是少,既然是行草,那么我们对于笔画以及字和字之间的这种顾盼和衔接关系,应该更多的是有一些连接,而不是太多的孤立性,所以有很多行草可供我们参考,比如说书谱里边有很强的整体性,字字之间的通连的关系,我觉得应该还要加强,包括对字径的把握,笔画或者说是字首尾的呼应关系,我觉得应该会牵丝多一些。如果牵丝通连的感觉要在视觉上更强烈一些,就会更好,因为毕竟草讲求的是一气呵成,书写的速度,以及这种字字之间的这种通连性,应该要强于行或者行草。</p> <p class="ql-block"> ♦️青竹,书法小白一枚,2021年通过书友墨言推荐进入宁书法才艺群学习。在优秀的老师和各位自律的书友感染下每日笔耕不辍,自修多位名家书体,尤爱小楷,临习唐楷经文较为执着。书法将成为我今生最大的陪伴及雅趣,感激宁群,感恩老师,感谢书友。</p><p class="ql-block"> ✍青竹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青竹</p><p class="ql-block"> 你好!通篇看整体的结字以及整体的关联性还是非常强烈的,从单行或者整体看,说明我们平时书写练习以及书写意识十分强烈,尤其是结字上,基本上比较圆满,比较完美。</p><p class="ql-block"> 有一点是我的建议,也是我这一段时间,以及以后对自己的要求和我的一个追求方向,和您分享,在写字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有一些对用笔的变化,用笔的变化其实是非常微妙的,比如说同样的横画起笔,同样的竖画,起笔是否是千篇一律的,这些都是我们要考量的,因为有很多的这种顿笔的启示。有很多相似字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以我的这种观察,发现有些是我们需要做一些区分和区别对待,所以这样来讲,对于用笔的这种多变,还是需要再加强。</p> <p class="ql-block"> ♦️在下小酌,年芳二八……又三十载,二零一七年入坑宁群,苟活至今五年有余。</p><p class="ql-block"> 入群初,练硬笔,书写无章,信手拈来,随性而为,久之,渐觉无趣,欲弃之。</p><p class="ql-block"> 群主宁姐,大智大慧之真女子也,诚心挽留,遂感激涕零,笔耕不辍又月余,竟小有所获。</p><p class="ql-block"> 后遇吾师俏。俏者,宁群书者天赋异禀第一人也,无不神往崇拜,欲敬而亲之。上天有眼,恩泽与我,俏师独选我这不孝徒儿,从此,师门有幸,吾将上下而求索,踏向书写不归路……</p><p class="ql-block"> ✍小酌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小酌好!</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就是通篇看,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是非常喜欢,因为有很多的点画之间的这种用笔,更有魏晋的风格,所以取法乎上,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也就是说一直在不仅是我们,还有古人去教学讲学的时候,也是不断的强化和强调,取法乎上,这是一个书写理念。</p><p class="ql-block"> 所以近现代我们所临习的,而且市面受影响更多的是以唐楷为主,大众对于唐楷的推崇,或者说是对于唐楷的定位,都是相对更高,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它却不是书法的最高峰,所以我在您的点画之间发现了有很多魏晋的书风,包括这种乖张的结构处理,对于用笔的这种,像您所说随性而为的这种感觉,其实反而是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p><p class="ql-block"> 以我个人看法和角度来讲,我觉得可以作为候补第一名出现,当然也许在一些结字上,或者说是在一些细节上可能稍微的有一些弱,但以我的角度,可以做候补第一名,候补一等奖。但这种情况,也是我的一家之言,而非整体的评审组的综合考量。所以以我的个人欣赏角度,还是比较推崇魏晋的风格,所以如果我们平时多看魏晋的书法,包括二王,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会发现这样一种结字的丑态,但是这种是加了双引号的“丑书”。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字,而非江湖气息,没有江湖体的这种风貌,更多的是偏向古意,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更加希望能够用这样随性而为,但却有章可循的一个书法理念继续下去,非常非常的不错。</p> <p class="ql-block"> ♦️相遇为缘,喜欢练写《史晨碑》,平时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拜过过老师,一直都是比照字帖自己练字,练习该帖有三年时间,进入宁书法群大约在二年时间。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感谢宁书法群,让我改变懒惰的习惯,鞭策自己每天抽出时间练字,使自己精神上得到寄托,生活中得到快乐!</p><p class="ql-block">✍相遇为缘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相遇为缘</p><p class="ql-block"> 您好!您用三年的时间写一个贴,这种精神和这种劲头是非常难能可贵,也是非常令人钦佩的,我们写久了之后,才有可能会找到一些比较深入的内涵,但是以我们自己自学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就像我在公开课上讲的,篆和隶的练习,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练楷书的一个非常深厚的铺垫,所以这种用笔的力量,以及用笔的变化是在篆隶当中体现和学习出来,所以我建议可以适当换帖,改帖去临习。第一,也验证我们这三年的基本功是否是扎实。第二,在用我们的这个新的古帖去尝试更多的用笔的变化,以及取法的多元,这样对于日后我们的这种出帖和有自己创作的可能积累大量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 ♦️花洁雨,进群练字六年,沉默老师算是我的启蒙老师。先后练过硬笔田楷,吴玉生荆霄鹏的行书,后三年跟随一位孙老师学习软笔峄山碑、曹全碑、多宝塔碑、智永千字文、圣教序。近期在临习行书吴玉生红楼梦诗词,兜兜转转又回来了[笑脸]最初的梦想是给孩子签字不至于丢人,转眼间孩子都三年级了,手写体依然没有练好,惭愧惭愧!</p><p class="ql-block"> ✍花洁雨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花洁雨</p><p class="ql-block"> 您好!大唐三藏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也是我平时比较推崇的一种书体,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圣教序本身的字体结字的外形轮廓,更多是偏扁宽,这个是对于帖当中的一种直观的观察。再有,我们对于帖还是需要再继续精研了解,因为唐楷当中楚遂良的楚字是多变的,而且是富有弹性的,笔画更多变,所以这样来讲,与唐楷的欧楷相差非常明显,所以这两者之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所以一定要写出区别来。我们在写的过程当中,如果最初写的比较不像,或者说是有些难度,应该是以单字为主去练习,所以在公开课当中我们也讲,我的老师,在最初学唐楷欧字的时候,也是用了三年的时间,只写这一种,但这三年的时间,我们到底是如何过的,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就是不管前三后三年,我们在书法的这个了解过程当中,还是要深入古帖,那么如果碑帖不明显写的,或者说是有一些勒损,或者说人为的破坏,对于碑帖,判断不清晰的话,我们更应该找到比较权威的,有墨迹版本的古帖去临习对照,这样来讲,会有助于我们对于帖的深刻了解。再有,我们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通篇写整体的最重要的核心位置,就是中间的位置,首尾重要,但中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中间整体略有左倾左斜的情况,所以这种视觉上的问题,还是要尽量避免。</p> <p class="ql-block"> ♦️网名:看天 ,2019年进入宁书法群。书法业余爱好者。自修 ,喜颜体 ,兼修欧体。曾临习《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曹全碑》,现在正在临习《峄山刻石》。感悟:事贵恒。</p><p class="ql-block"> ✍看天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看天</p><p class="ql-block"> 您好!四个字类似榜书的写法,实际尺寸,我没有看到,但是通过四个字笔画的书写我看到,隶书本身在历史上有一个转折点,在篆之后就是隶,隶是在书法整体的脉络里边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用笔变得有变化,篆基本上是以线条单一的粗细为主,但隶书更多的是有提按变化。在我们的四个字里边的提案变化,我直观讲,横画的处理,还应该更精准和老道一些,所以我们需要在更多的基础上去找到一位比较合适的老师去跟随,相对更容易上手一些,否则的话,自修自悟有的时候往往是会走弯路,所以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良师给你指点一下,有助于你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七组书友赵士君,湖北荆州。丙申秋欣入“宁姐书法群”,受沉默、三石老师指导及书友耳濡目染、鼓励监督,寒暑不辍。软硬笔皆习欧楷,临过《九成宫醴泉铭》、《虞公碑》等帖,我的写字宣言是:永远是个小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值此宁书群六周年书展之时,抒怀于此:</p><p class="ql-block"> 无题</p><p class="ql-block">宁播善种汗浇园,感召九洲同趣人。</p><p class="ql-block">笔耕不辍六岁日,希望田野满目春。</p><p class="ql-block"> ✍赵世君复赛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赵世君</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您好!欧字也是我经常与老师一起去学习的一个首选。那么就像公开课所讲的一样,我们想要学好楷,我首推《九成宫》,但是以我的学习经验来讲,以视觉上来看《九成宫》写的是略有圆转比较多,所谓的圆转,就是肉多一些,这种尖削,力量感稍微的差一点点,所以在写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尽可能的去对照墨迹版本的帖和碑刻相协调,这样来讲多去体悟是相比较会准确一些。</p><p class="ql-block"> 再有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写的与世面的流行体差距很大,所以这也是我非常推崇和欣慰的。因为现在有很多人用江湖气息比较浓重的做法,去写欧字,写欧楷甚至于写其他的书风,这样来讲,我是不太推崇这样的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 ♦️捃溦。国小学习过五年的书法。之后便中断了练习。2017年在有书的书法群重新接觸书法,在网絡上观看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词 每日一字》节目並练习,时长约一年多。在此期间,加入了宁书法群,向沉默老师学习硬笔书法,加深了对书法的认识。其后报名台湾新竹县、市的社区大学的书法课,学习行书、隶书和篆书和书法章法的知识。临过的字帖有《九成宮醴泉铭》《雁塔圣教序》等等。</p><p class="ql-block"> ✍捃溦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君溦</p><p class="ql-block"> 您好!《九成宫》是比较不错的书法入门应练的帖,包括雁塔圣教序,也是我比较青睐的两部帖,在我自己课程当中经常给大家讲的内容,作为二田的字,不管是田蕴章还是田英章的字型,他们自己也强调过是隶属于规范字的范畴,与真正的书法相距是有一些距离的,所以为什么说现在我相信有很多,如果接触书法有一段时间的书友们应该知道,市面上对于二田的书法是有一些诟病的,对于我来讲,不是特别推崇。为什么说一直在强调学古,从古的一个练习,这是我们的一个书法根本,而不是从今人,那么今人所写的字,他有他自己的一个立场和角度,往往会有一些偏颇,但是我觉得像您在台湾的话,我觉得更推荐您去学习陈忠建老师,陈忠建老师是我比较推崇的,因为他所讲的是古帖的临习,是不一样的,刚才我们讲了,并不是说我们不学今人,并不是那种表面上的不学,今人所讲,他给我们讲古帖,我们可以去学习和参考,因为古人已经不在世了,我没有办法通过古人的角度和语言得到更多的书法知识,只能还是从今人的角度去学习,古代的东西。所以陈忠建老师专门去讲颜楷还是非常有造诣的,说明我们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书法家,如果对于古帖的推崇,这才是正统正根的学习,那这就是我对于二田的书法,以及对于古帖的临练一点点自己的体悟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只看单字,通篇的字形觉得稍微字径有些大。感觉上就是字间距,没有拉开,显得过于紧实和紧密,没有太多的流通性和透气性,所以字比较大的话,我觉得应该稍微拉开一些距离,尤其是写楷,如果格子是我们手打的,在写的过程当中,把字稍微控制一下,适度的拉开一些空间,我觉得这样看,通篇会更有视觉效果。当然您学习时间比较久了,也是以二田为主,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的摒弃掉,因为毕竟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少去拿起毛笔,或者说宣纸去写字,也算是对于笔画儿或对于用笔有一个了解,我只能说是对用笔有了解,笔画儿方面肯定不如《九成宫》当中所来的更丰富,更全面一些。</p> <p class="ql-block"> ♦️招财进宝(招焯彬),2021年1月1日加入宁书法群。硬笔跟沉默老师学过楷书,然后自学过荆霄鹏老师的行楷。毛笔在别的平台跟高海洋老师学过智永真书千字文,断断续续练了二年左右。自从加入了宁书法群,自己已经把练字当作生活的一部份,希望在群里书友们的互相学习中,使白己的书艺不断的得到提高,也祝愿宁书法群越办越精彩。</p><p class="ql-block"> ✍招财进宝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招财进宝 </p><p class="ql-block"> 您好!通篇整体感觉还不错,我一直在强调,在我们公开课上也讲,包括平日里偶尔给大家做点评,都在强调一点,书法本身是求变的,不只是书体的风格的变化。更加是在通篇当中的气运的变化,我们呼吸有的时候也是分急缓,并不是一直持续一种节奏。只一种变化就叫千篇一律,很难打动人,所以写字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些思考和见地,在通篇当中提按的变化,我是能够发现的,包括对字径的把握,对笔画少的字的处理,笔画多的字分部件轻重关系的处理,在通篇是非常不错的亮点。深入去说肯定是在用笔和结字上,还需要再更多的去推敲,这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来看字形,先不说和今人或者某某去学习,我们只看这个较为成熟的作品,为什么会有一点小问题?我发现在一些字形里边,有一种向右倒右斜的情况有些多,所以在这里我也简单的去做一个案例,就是竖画,一定要找准竖画的角度,在字中竖画出现多的情况,我们如果出现左斜右倒的情况,那么就会让这个字产生不稳定,当然这种不稳定,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感受,和结字的险峻和平稳的这种对比,那种不稳和稳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操作,所以除了竖以外,还要注意,不管是竖在上、在下,在左、在右还是在中间,都要克服。向右倒向右斜的情况,因为向左歪,那就向右倒,这是最重要的,那么在古字当中,一般情况下有一种右边的偏移,就是重心右移,一般情况很少出现,几乎出现不出现左边重心偏左的情况,所以重心右移成为一种结字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在结字或者说是在创作的时候,就要找到这方面的一个根本特点,再去临习,或有临创,那么说完竖以后再看上下结构字形,为什么出现倒的倾斜情况?就是因为上下未对正是错位的情况,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一种倾斜之式,给我们的这种视觉感受会有些不太舒服的情况,所以还是要在细节上去下工夫。其次,就是用笔的问题了,用笔有一些生涩,因为本身毛笔不是特别好控制,然后对于纸张的选择,对于字径大小,笔画的了解熟悉,结构的种种的结构关系所以想要临创,临相对容易,但是创作是更加困难。原因就是我们在临写的时候,未必能够找准字形的结构规律,或者说是字形的用笔特点,如果这些无法去深入,书写意识和熟练程度又不够的话,再加上观察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一些不当,就会在自己创作的时候产生一些比较模糊的情况。感觉是准确,实则会有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下工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小语,来自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2017年四月进入宁书法群,先后跟随沉默老师和三石老师学习硬笔书法。目前在山崖书院系统学习篆隶楷行草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小语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小语 </p><p class="ql-block"> 您好!《大字阴符经》非常不错的一部作品,我在写字临帖的时候,从《九成宫》到《雁塔圣教序》,再到《大字阴符经》,都是我比较首推的一个阶段性的临习。在这些作品当中,楚字的变化在唐楷当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因为欧顔柳赵,它基本上都是比较厚重饱满,厚重饱满比较多,但是楚字确实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一个面貌,就这种提按的变化是以往所不多见的。所以这种控笔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都是要见功夫,吃功夫的。那么这部作品给我的最大感受?我说的是原帖,应该是扁宽居多,我们在写字的时候,时而宽,时而瘦削,在这种规律性的把握还应该加强。然后再补充一点,就是我们在关注提按变化,也就是说粗细变化的这个过程当中,千万不要顾此失彼,为什么这么讲?就是因为有时候过度的去关注它的这种粗细变化,会把结字规律和整字的字形忽视掉,这叫把焦点容易放到一个点上,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最重要的焦点先放大,最重要的问题放到首选,其次的这种结字规律往往会有一些忽视,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全面的发展,全面的练习。如果想要把一部帖写准,其实还得回到我们的根本上来,还是要以单字的结字规律和用笔方式去学习。所以在临习通篇之前,还是要单字过关,这个单字过关的过程,就是在了解字形结构以及用笔的变化,最后能够让自然书写的状态形成一种比较自如、轻松的,而不是刻意而为之的。这种书写才是为最上乘的比较理想的练习方法。所以在临习了解了更多的帖之后,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个风格,才能够更好的去创作作品。</p> <p class="ql-block"> ♦️桦树,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天山职业技术大学。2017-11-24进群学习至今,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喜欢,所以没有放弃!</p><p class="ql-block"> ✍桦树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桦树 </p><p class="ql-block"> 您好!这几个大字我不知道尺寸是多少,但是感觉上稍微有一些太细了,要找到一些笔画的变化,现在的感觉是通体粗细一样,不看起笔和收笔,只看行笔的过程,没有太多的提按变化,我们所强调的不是单纯的用毛笔落到纸上,就叫写毛笔,它一定有自己的一些法度在里边,而不是单纯的去勾勾画画。我们在看书法大家写字的时候要学会一种观察方法,要会学习,这是最重要的,就是好的东西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能不能够把一些优秀的,或者说是独有的特色,把它截取下来为自己所用,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方法。那么不管是临今人或者说写古人也好,今人如果是二田,我看你的作品像是二田的风格。现在市面上写二田的太多了,所以我也在公开课里也强调过,对于他们不是我的个人评价,也是诸多的书法传承者老先生们对于他们的一个评价,所以我在这里面不再过多的去陈述了。可能在一开始练觉得比较容易,我们临习的是这样的一种字形,还是建议大家能够找到古帖当中的字去临,这样是对于大家的这个书法的路,走的是比较通畅,而不是说我们写书法只是为了有一个自己的自我陶醉,还是要有一个进步的过程,这是最好的一个安排。再说一些细节,比如说笔画的起笔,每一个笔画的,起笔都是一个虚尖,拉的很长,这种是在古字当中比较摒弃的。这种叫书写习惯,所以我们这种书写习惯要把它克服和修正过来。为什么这么讲?这也不是我自己去给大家的一个点评,是从古字当中,是从老师,从书法大家当中的优秀作品当中提取出来的特点,所以用笔是书法家一生的追求,同时对我们也一样,用笔的变化,而不能说是同样的角度,同样的一个长度,这样就太千篇一律,所以为什么说二田,自己都讲是规范字范畴,我们学要学根本,而不能学表面。</p> <p class="ql-block"> ♦️史如烟</p><p class="ql-block">2016.12.25有幸在有书平台结识宁和沉默老师,申请进入练字群,跟随沉默老师学习田英章楷书、行书。</p><p class="ql-block">2017.1.6在群里交出了自己第一份练字作业。</p><p class="ql-block">2018.2.25参加褚楷培训班,开始了软笔练习。</p><p class="ql-block">2019春节前,为帮家属院写春联,请私教突击学习赵孟頫行书。</p><p class="ql-block">2022.6.15报名参加及象书法精品课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近期除完成培训作业外,依然坚持练习赵孟頫行书,每日一首唐诗练笔,拿不准的字就查书法字典。</p><p class="ql-block"> 虽进步很慢,坚持也难,但不会放弃!始终坚信水滴石穿、铁杵成针。</p><p class="ql-block"> ✍史如烟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史如烟 </p><p class="ql-block"> 您好!写行书确实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在这个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对于楷书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承受的起对于行草的一个理解,所以说您能写行,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功夫了,说明日常的练习以及深入已经很不容易。通篇给我的感觉,应该再有些变化会更好,我离远看的话,能感觉到重量都是一样,那所谓的重量一样,就是每一个字当中,按下去的多,提起来的不多,所以这样的理解,就感觉到少一些小变化,少一些这种灵巧劲,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当然如果说的不准确,或者说是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可以再探讨。 再有,就是在一些小细节上出现,比如说我们如果写行,在转折处,一般情况下是圆转,行是圆转,楷是方转尖转,所以在行当中,它是为了追求这种速度和这种气运的通畅,一般情况下,这种转折的方硬感就会把它省略掉,包括现在写的一些比较明显的一个字,如:乌蒙的“乌”字,这个转折就太过明显了。所以还有类似的这种情况要注意,“弦”也一样,到这个横折的时候,转折处一般情况下,就要把它变成圆转的更多,所以这也不是我们一言堂讲出来的,有很多古帖当中也是这样处理的,所以为什么日常临习之前有一个,所见所闻的一个读帖过程,就是我们见的多了,反而审美就会提高。我觉得以我自己的这个书写过程和学习历程来讲,更多的是一边练习,同时有一个同步的审美提升,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因为练字在一开始可能不得法,不知道如何去入门儿,或者说是不知道如何去写的时候,往往第一是了解用笔还是不熟练,对于结字用笔,这是最粗浅,最初步的一个理解。其次,就是对于审美还没有真正的提高上去,所以需要一个过程。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先临而后创作,甚至于很少创作,就创作时候可能会拘谨,就是因为可能我临习的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的把帖吃透,可能我对自己要求是比较高,那么也是把我自己的这个过程,和您分享一下。再有,写行或行草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其实还要注重的是字和字之间的一种呼应关系。我们早期说过,就是笔画之间的这种顾盼要有,那么现在变成行,通篇看,它在不是单字的去临习,或者说是楷比较单一的,或者说是没有太多动态效果的前提下,那么这种字,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要找到顾盼是字和字之间的首尾顾盼。这又是上升了一个高度,也增加了一份难度,那这个还是我们都要去追求的一个板块。再有,就是字间或者说是字高,整字的行高,是为了追求一样的,平稳,所以可能会无形的拉伸一些字形,可能就会有些牵强。</p> <p class="ql-block"> ♦️五组默克夏,来自福州,2020年进群,最近一年主要临习赵孟頫的字。楷书临习《胆巴碑》,行书临习《赤壁赋》,受益颇丰。尤其对日常书写的影响比较大,赵字楷书中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有楷书的端正严谨。</p><p class="ql-block"> ✍默克夏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默克夏 </p><p class="ql-block"> 您好!《赤壁赋》的张孟行书,其实整体的效果,感受变化还是比较丰富的,并不是单纯的所讲的千篇一律,由此可见,在古帖当中的书写和临习,能发现今人的一些区别,我们自己写字更多的要找到古人笔意和通篇的气韵效果,这是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内容。在作品当中,还是有一些欠缺,变化虽然有,但不够突出,不够凸显,原贴本身的这种厚重饱满的字形,其实是穿插在里边的,而给我的感觉,是咱临习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较为清晰,较为纤细,并没有完全的把笔按下去的那种动作出来。所以我觉得既然临行书,不说行之前是否有楷做基础,只要临的行书,要以原帖为样本的话,更要大胆一点,就是胆子大的是把这种提按的变化更凸显的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在整体上看的视觉感受。再有,就是赵孟頫的字,一般情况下,女性临习的比较多,因为它比较柔,比较适合女性的书写性格,所以这种选择,倒还是很贴切。这篇硬笔《胆巴碑》相关的练习,其实还是不如毛笔的表现力强。如果看完原帖,或者说是看多古帖的话,就会发现古人用笔是多变,这一点是我们今人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不管用什么笔最主要的这种笔画的变化,比如斜切式或者尖削式在起笔角度的不同,轻重提按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进去的。其实我们往往也能选择较为粗重的一些硬笔,比如说秀丽笔、1.0的中性笔都能相对模仿出古字当中的一些变化。所以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一定要遵循书法的原理原则去写,这样会觉得更准确,而且更贴合我们的古法,而非今人的那种随意。</p> <p class="ql-block"> ♦️珍爱生命,新疆乌鲁木齐人,我是从2017年12月由史如烟老师介绍进宁书法(才艺)大群的与大家成为书友,后有幸分到五组,快五个年头了。从最初最简单的硬笔笔画开始炼起,一步一步坚持到现在,后又开始练软笔,先后练过成亲王的“洛神赋”;文征明的“老子列传”;钟绍京的“灵飞经”(渤海藏真本)等,由于自己功夫不到,所以很惭愧作业写的不到位,但是我会一直跟着宁书法群坚持下去的。</p><p class="ql-block"> ✍珍爱生命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珍爱生命 </p><p class="ql-block"> 您好!《老子列传》是文征明的作品,在原帖当中,我发现整体的字形、结构关系更多的是偏向于扁宽,你的字一部分用笔有一些接近,但整体的这种结字规律以及特点,还是稍微有些欠缺,我们写的字形更多的是瘦削,更多比较高长,但横宽是有些弱。文征明的作品通篇,看上去更多的是重心偏右,这是它的特点,所以古字当中重心右移的情况还是比较多,尤其是魏晋的风格,所以这种右移的情况,还是要慢慢的去领悟。再有就是用笔的一些特点,不管笔画多么纤细,也应该有一个姿态,起、行、收要基本上是到位的。这是要注意的,古人在写字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线条,线条如果没有提按变化,这不称之为笔画。所以在某些程度来讲,再细的笔画也有一定的起、行、收的这种造型塑造。 再有我认为一开始,不管是有老师,还是没有老师,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说了解自己的情况,每一个人想要学习书法,一定有一个最开始的专一,专一不代表说是不广学多闻,是在一开始基本功不扎实不牢的时候,我们先专精一部经典,通过这一部经典了解用笔,对于毛笔的理解,对于笔画的这种塑造,以及帖本身的这种集字规律,这些都是在一开始最重要的一些学习内容。慢慢的,调整熟练这些之后,再去多学,这样来讲,我觉得更贴合我们的成长轨迹,一开始如果选择广学多闻,是接触很多,但是一开始我们对于书法本有的这种特点的还原度,以及观察能力,都还没有提升上去,所以练的再多,往往也是不精准,容易杂,所以这是我的一点点建议。</p> <p class="ql-block">♦️安和</p> <p class="ql-block"> ✍安和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安和 </p><p class="ql-block"> 您好!写硬笔的行书,一定要有一个楷书作为基础,所谓的楷书基础就是学楷书的间架结构,不管行书多么的通连,笔画的这种连带性除了我们要考虑之外,还要考虑整个字的本身的稳定度,以及我们每一次用笔的肯定,而不是哆嗦或者手抖的情况完成的。虽然感觉流畅,但不是真正的稳定性流畅,所以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回归到我们自己的基本功上,楷书绝对是我们首选,而不是一开始的行书,因为行书,我们对于成人来讲,更多的是喜欢这种行云流水的视觉感受和书写的节奏,但是楷书一般情况下需要足够的耐心,投入大量的时间,这样才能够把楷写出一些眉目来。所以行书感觉好操作,但在某种基本功的扎实上来讲,先入手行确实是有一些欠妥当,所以还是建议能够以楷的间架结构理解为第一选择,选择一部楷书的帖去临习。临习之后,不仅学习用笔,还要学习节字规律,不管一种帖的节字规律,肯定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部喜欢的,或者说是比较中意的帖或者说理解起来是相对容易书写的,相对好操作。用这样楷书的帖去做初入门的练习,而后再去写行或草,这样来讲,就知道该如何结字,就算是笔笔相连,有这种连笔的牵丝动作,在整体的间架结构上是不会缺失的。</p> <p class="ql-block"> ♦️四组赵颖,网名心静如水,2016年11月加入宁书法群:</p><p class="ql-block"> 毛笔:2018年5月8日开始至今,先后通过自学(主要)➕收听网课形式,先后学习过赵孟頫行楷书,米芾行书。授课老师有朱乒乓、崔寒柏、曾文达,近期想学习魏晋小楷。</p><p class="ql-block"> 感言: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一盏灯,点燃你的梦想,激活你的能量。“宁书法群”就是一盏明灯,无私奉献的群主、各位小组长、授课老师,你们就是火炬,不但照亮了自己,更加成就了大家!</p><p class="ql-block"> 收获:习练书法的过程中,因要不断的增加文字和古诗词的休养,增强审美,这个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最终可能不一定学成书法,但是有可能改变了你的人生,让平时一个简单的,只满足于日常生活及追求的人,慢慢的去对精神上和一些美的上面有更多的追求,找到精神的依托。你所付出的一切,岁月都会还给你。</p><p class="ql-block"> ✍心静如水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心静如水 </p><p class="ql-block"> 您好!看我们这篇作品发现一个特点,非常的自如和自然,对于用笔的理解和变化,对于字的本身的操控性,也就是说技术方面我觉得已经相当成熟,看我们学书记录就能知道,学习这些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肯定转入了一些,融汇了一些,这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法。确实如您所讲,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练技术,而且还要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从根本上讲就是提高我们每一个书写爱好者的审美,对于美的感受提高上去,自然在书写上也会加入美的一些塑造。所以这样来讲,相辅相成,我们的书法书艺才会日新月异。依我的个人建议,可以在一些字形上,不管是字径的大小,或者说是单字中的轻重,再找一些变化,比如说“非”两竖,可以有一些左轻右重或左重右轻的这种变化,那么“见”本身的框形竖和横折的折断也可以有一些轻重提按的变化,哪怕“观”也一样,“观”左侧的部分,笔画非常多。我们可以写的适当纤细,右侧见本身笔画少,我们可以适度的写的厚重,这样来讲,就会增加我们的这种单字的变化,以及通篇的这种可观赏性,当然这是我的一个建议。</p> <p class="ql-block"> ♦️慜慜,真实姓名 闵欣,于2021年12月16日加入宁书法群练字,已练字多年,硬笔主要临《黄庭经》,软笔从开始的欧体到魏碑,最近三年都在临苏东坡的苏体。练字已成为了业余爱好,尤其是加入宁书法群,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目前已加入无锡市书法家协会。</p><p class="ql-block"> ✍慜慜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慜慜 </p><p class="ql-block"> 您好!我们在写行书的时候,不管是,笔画多么的连贯,至少要让观者能看到笔画的一些基本形态和转式,如果笔画非常多,我们适当的可以把字径写大一些,否则的话,笔画之间会有粘连,这种观者感受,是不太舒服的。再有,就是细节上的问题了,每一个字既然是行,就不能够只找单字本身的这种笔笔相连,既然是作品,更应该强调的是字和字之间的这种顾盼关系。当然我们有,“无以明志”的“无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连带关系,但是“夫君子之行静以”这个“静”,一般情况下在行当中这种竖勾的长勾,因为下面还有一个以字,这种出勾儿的方式就很难做到,前字和后字之间的这种顾盼关系,所以勾一般情况下会以竖或斜式走,以承接下一个字的首笔。再有就是字形,有的有一些右倾,这种字的险峻与平稳是可以塑造,但不能是歪斜,这就是要找一找字形的一些结字规律,比如说我们临习一些书法家,他们给我们带来一种结字的理念,到底是不什么,比如说我们在公开课当中讲过欧字的《九成宫》,它是一个险与平稳的一种对比以及表达的一种书写理念,在险峻到最后也会复归平稳。所以这种书写理念或者说是对于书法的见解,我们需要从根本上了解,而后再去临创,这样我觉得会更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 ♦️杨湘,于2016年9月进入宁书法群,已练字六年,硬笔先后临摹过田英章的楷书,荊霄鹏的行书,后跟着群里的沉默老师学习,也跟着三石老师上课,软笔跟着网络视频学习,临的字贴不是很固定,有钟繇的宣示表,怀仁集王羲之的圣教序等。</p><p class="ql-block"> ✍杨湘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杨湘 </p><p class="ql-block"> 您好!首先我们看到这几个字组合,四字的大字组合,那么这种连贯性的写法,我们先不说每个字的问题,主要是找到字和字之间的顾盼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因为我们毕竟写的是行不是楷,楷书可能笔画之间的这种顾盼,以及字和字之间的呼应关系都是不明显了,但是一旦上升到行、草就不一样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单字当中笔画之间的呼应顾盼,字和字更不应该去忽略,因为它是通篇是整体,它不是单独的一个字的组合,四个字的单独的拼凑,不是这样理解,所以一定要找到每一个字的收笔和下一个字的起始笔的之间的这种呼应,顾盼关系。这样来讲通篇效果才会理想。</p><p class="ql-block">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首尾的章,这两个章的比例有点过大,所以章的大小要看我们的这个落款的字大小,因为落款字不大,所以章过大的话,会影响我们的这个整体效果,因为章的大小,就快和主文字。比例差不多了,这样来讲,就有点儿喧宾夺主,章、落款以及内文,这些是必不可少的三项。但是章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它的重心重点不在于章上在于字,章当然也能够凸显字的整体性,但绝不能夸张。我看到您写了五六年的时间,不管是硬笔还是软笔,行还是楷,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经历了很久,重点还是要专一,这种不固定的学习,有的时候往往带来的结果就是不稳定,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做到精一钻研,所以会在某些地方上不精准,不精准的地方比较明显,建议大家能够在初期的时候,尤其是在初期初学的时候,能够找准一部帖去临,这样来讲,更深入之后,自然就会通达一些要领,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出帖,或者创作来讲,会更完美一些。</p> <p class="ql-block"> ♦️宋云霄,网名“云将遇鸿蒙”山东泰安人,2017年7月开始学习书法,9月份经同事介绍入宁书法群,师从沈维进老师学习隶书,从《礼器碑》开始,临习《鲜于璜》《张迁碑》为主,艺术之路无止境,每日习字,不敢懈怠。</p><p class="ql-block"> ✍云霄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云霄 </p><p class="ql-block"> 您好!这篇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稍微有一些凌乱,这个源自于写过《礼器碑》,又加《张迁碑》这两套,其实是不太一样,《礼器碑》相对平稳,《张迁碑》正大宏伟气象,以及这种厚重饱满程度,要和《礼器碑》不太一样。我们在写的过程当中,对于笔画的理解,对于结构的把握,我觉得还是需要再加强,况且我们写作品的时候,尽可能的单独去写一种风格,如果穿插到一起,会有一些混乱的情况。至于开合,或者说是这种古朴的风格,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无论是礼器也好,张迁或曹全整体的这种聚拢感,其实还是比较明显,我们现在有时候写的会稍微出现一种稍微的过开又缺少和的情况,所以这样来讲,还是要在写的过程当中多去注意。最后,再看细节,因为我是放大看,我会发现有一些用笔不是很精炼,其实在礼器或张迁里面有很多的飞白,这种用笔的变化,尽可能的多去体悟,正好在这个两个碑刻碑帖当中的飞白情况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所以我们在写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度的加入一些飞白的效果,这样显得更古朴,也是处理起来,不太和现在的这个大众写的一样,大众现在更多的是精准,或者说是顺滑边缘的这种轮廓的清晰,这是今人的一种塑造,但是古朴当中的这种留白飞白,这种墨量不足的情况,表现起来更有丰富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我是张张,2018.1.7 加入宁书法群。硬笔老师 沉默老师</p><p class="ql-block"> 2019.9-2020.8当地书法兴趣班学习。之后,在家自己练习,期间,临过王羲之,赵孟頫,颜真卿,孙过庭和文徵明的帖,这次参赛作品是节选了孙过庭书谱中的几段。</p><p class="ql-block">作品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1,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p><p class="ql-block">2,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于豪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p><p class="ql-block">3,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p><p class="ql-block"> ✍张张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张张 </p><p class="ql-block"> 您好!我自己认为对于草书研究的并不是很深,但是看过了解过,为此,我看到您临习的作品,我还是翻看了一下原帖我得到了几个结论,来聊一聊作品里遇到的一些问题。通篇去看,先去看整体。后看局部,感觉变化不多,这是第一大感受,就是变化不明显,字的大小可能会有一些字径的变化,但是对于提按的这种厚重饱满的粗厚的字和笔画,我看到的并不多,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遇见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太千篇一律了,也就是说轻过于轻,重下去的力量感不足,所以整体看上去比较发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字不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点字的这个黑,它的草法一般情况下框形,就类似于方块,口或者田的这种方形,它不会写左竖,它是直接从上边的横折开始,左竖是不可见的,也就是说被省略掉,所以类似此类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再去看看帖,而且有的笔画不准确,或者说是像楷体的结字还是较为明显,为什么一开始不要求大家先去写草?就是因为我们在打基础的时候并不牢。所以反观,看到您自己对自己的一个简历,就会发现写的太多了,写的多往往没有办法专精,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就是什么都想写,什么都想去加进去,反而每一个都不是特别的精准,对这种临习,也会产生一种影响,就是习惯式的思考,然后再到草当中去写的时候,就出现问题,就像刚才所讲的,里边还带有楷的一些笔法,或者结字,所以这样书谱本有的这个原貌,就失去了不少。所以说,还是希望专精,专精之后或者说是对草书的理解,要通透之后,再去写可能又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俏,来自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美誉的浙江青田,现定居在西班牙塞维利亚。</p><p class="ql-block"> 2017年1月7日偶遇我们的才气过人大智慧的宁姐,从此结缘于宁群,开启了我的习字之旅!</p><p class="ql-block"> 入群初,硬笔练习正楷,启蒙于沉默老师,之后跟刘海明老师学习钟绍京《灵飞经》。第三年开启了软笔练习,习米芾字帖,启蒙于朱乒乓老师,跟过崔寒柏老师的楷书课程,奈何资质愚钝,终不开窍,虽末取得可喜的突破,但六载的习字之路给我个人带来的影响却如影随形,成为我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伙伴,给平淡无味千篇一律的旅欧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最近陪伴着一群不太会说中文的海外华人的孩子一起感受我们的汉字之美,这是自我检验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身处他国经历过的一些事和人,让我感受到书法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败的特色,作为它的爱好者,我会一直练习下去,用自己的方式传承我们中国文化!</p><p class="ql-block"> ✍俏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俏 </p><p class="ql-block"> 您好!这篇作品,从第一眼看就能发现很像米芾的书体,从这样的篇幅和整体性上来看,写的非常不错,而且是非常不容易,说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对于米芾的书体有比较深的熟练程度,能够出帖写,这说明了你的用心,以及对于帖的了解和熟悉。说来也惭愧,虽然是比较熟悉的书体,但是对于米芾的作品,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我会更多的去找资料,翻看这方面的资料,包括以前对于米芾只是了解,写他的字并不多,为什么说我一眼能看知道是米芾的作品的风格?是因为他的书风确实是在宋代是比较有名的代表,就是唐言结构,宋尚意趣,那么这种意趣在米芾的作品当中,几十部的作品当中,体现的是非常的清楚和明白。所以,这种意趣和趣味性,正是米芾通达了五体之后,拥有了自己的一个个人色彩的变化,那么这种理解是很难出其右的后人。所以在读帖看帖的过程当中,一方面也感叹古人对于书法的这种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作为今人来讲,能追上一分两分就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因为我看过米芾的字,而且也有所了解,我的一位老师,也是写米芾的字,但是他是硬笔的米芾风格,不是毛笔的米芾风格,这种感觉,我也是略有了解,米芾的特点是更多的是有侧倾的提示,所谓侧倾就是整字给我们的感觉并不平稳,如果以现阶段,现在今人的这种观察,对古帖的不熟悉来讲,那么这种上扬,甚至于欲扬先抑的这种特点,是很难理解,而且这种结字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好去掌握。再有,我看了一下米芾比较有名的几部作品,比如说《蜀素帖》,像这些作品里边的所谓的纵式,就是这一行一行的纵式,它一般是有一个规律,规律的特点不自主的,向右斜,右斜整体,所以我们在写的过程当中,如果是真正的想要去练习,除了单字的这种结字和用笔以外。还要了解他整体的这个章法的气运,我们现在所写的字更多的是有一种左右摇摆,那么这一种的章法的调整,我觉得还可以再深入的刻画一些。一般情况,通篇作品当中,视觉中心点是在中间部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这一行我发现字都较为厚重饱满了,包括字径的大小也是有些雷同,所以有的时候需要一个微妙的调整和整体的一个布局观察,这一点也是未来的一个进阶或继续成熟的一个方向吧!</p> <p class="ql-block"> ♦️二组书友不忘初心,2017年加入宁书法这个大家庭。练字多年,加入宁书法以后,学习过文徵明的小楷《琴赋》,《心经》,还有钟绍京的《灵飞经》,最近学习欧楷《九成宫醴泉铭》,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洛神赋》,还有行草文徵明的行草《滕王阁序》,以上字帖,都是自学临帖,练得时间较短,仅仅是接触了解一点,而为达到一定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 </p><p class="ql-block"> 您好!看到这个通篇之后,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一部作品,而且我们以兰亭为蓝本去写的这个行,当时我看的这个并不清楚,是楷或行的一个衔接,以楷为主,所以通篇看,整体还是比较规整,这个是它的一个优势。但是我们要想写兰亭,并没有把真正兰亭的样貌表现出来,只是把文字照搬,然后用楷,或者说是行楷表现,在写的过程当中,适度的还是要加一些变化,而不是单纯的千篇一律。既然写兰亭就应把原貌表现出来,这样会更好。再有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家感觉可能就是只是限于我们自己的这个群里面出现的普遍现象,但是其实在市面上,现在大众很多人都在练很多的帖,其实帖确实是经典有很多,但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要反思,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够承受的住这么多帖。同时训练,或者说是每一部帖,都接触一点点,今天接触三五个月,下一次又再换新帖,时间都不长,积累到一起,就显得杂了。那么我们想要学以致用,这一点是很困难达到的。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专精于一两部帖足以够我们使用的,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在建议大家,当然对于我自己来讲,可能也没有学到的非常精或者专,但是在这个路上我确实知道应该怎么去学,是比较快速的通达,就是一开始想要多临多见多写,就是看到一部写的符合自己审美承受能力的我们就去写,就去练,这样反而影响我们自己的一个进步,因为每一部帖都接触,它的特点它精要部分我们都没有完全找准,又换下一部,如此反复的这种恶性循环,让我们自己无所适从了。所以这一点,还是建议大家能够以一部为主,或一两部都可以。等专精之后再去求广博,我觉得这样更扎实,基本功不只仅限于初学者,而且对于未来来讲,我们想要晋升更高级的一种书法书写,或者说是书法理论的理解,都要基于一个基本功的扎实,所以无论什么阶段,基本功永远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鸟:2017年入宁书法群,练习书法6年。曾练习:田英章硬笔楷书,《灵飞经》《草堂十志》,篆书李斯《会稽刻石》。有幸遇到宁姐,沉默老师,让我成长蜕变,遇到更好的自己。虽然习书之旅收获甚微,有过懒惰,但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希望能够与宁书法群一直相伴下去。静心、敏行不忘习书初心。也愿宁书法群能够越来越好,书友们都能够跻身于书法大师。[庆祝][庆祝][庆祝]</p><p class="ql-block"> ✍青鸟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青鸟 </p><p class="ql-block"> 您好!篆书的特点就是最早期的书法样貌,因为我们学楷书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楷,要通篆隶之变,所以篆和隶是书法的一个起源,篆书又是所有字形的一个最初的样子,所以对于我们的临习,第一是我们的爱好,再有,本身想要写篆,难度系数并不是很大,而且现在也比较小众,一般情况下隶往后的比较多。但篆书就另当别论,大家各有所好,喜好爱好不同,无可厚非,没有问题,但是对于篆来讲,我们更多的是要练线条,把线条的精准度、顺畅程度写精准,这才是对于我们练篆是另一方面的一种训练。所以我们以这样的一种练习方式,能够更有效的熟悉笔法,就是线条的把握,这种粗细一致的线条的顺畅程度,这都是我们要做的功课。所以说把它练成之后,再去追求隶楷可能就更自如一些,控笔能力会更自如一些,再加上一些提按变化,楷书的风貌就出来了。况且我们书友们,有不少是练了四、五年或者五、六年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想一想,我们到底是怎么样练出来的,练下来的有没有从中去吸收,或者说得到一些正统的东西,这是需要我们的反思,因为最基本的,我们不说太深奥的理论,就是我们在临帖的时候能不能达到90%像这是验证自己这几年当中的一个书写情况,包括就是临习,咱们先不说创作,临习的这种能力是否是完全具备的,每一部帖都是有它各自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真正的找准它的精要,把它吸收或者说是使用起来,所以这一点是未来的一个方向。那么篆练完之后,会接触隶书,隶书就已经有了书法本有的一些提按变化了,这种提按变化又比篆书更有升华,所以我觉得篆以后是可以接触隶,因为篆就是一样的力度,只是线条的变化不够丰富多彩,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些进阶,不能只停留在篆里边。</p> <p class="ql-block"> ♦️胡英,2018年9月11入宁书法群。练习书法四年。曾练习:田英章硬笔楷书,《灵飞经》《文徵明小楷》,《蜀素帖》</p><p class="ql-block">✍胡英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胡英 </p><p class="ql-block"> 您好!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您的这个帖,这部帖本身和以及落款的一个判断,帖本身其实也是多方查看了一下。您写的正文不是《蜀素帖》的原文,它是属于明代沈周的提拔内容,而且也不是属于董其昌的提拔,所以三者之间是毫不相干,但是,我们要一切以作品为主,我们点评的是字的内容,现在只是说了这样的一个纰漏。</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原文的情况。原文是沈周的作品,我也对照了一下沈周的墨迹,但是在写的过程中,单字看确有一些神似,但是通篇去看,这个样貌就不太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拿出帖通篇去对照的看,之后会发现一个问题,沈周在写的时候,他的右倾的姿态是十分明显的。所谓的右倾整字,它是有向右倾倒的之势,在古帖当中更多的是叫重心的右移,这种重心右移在古帖当中出现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我们对于字的基本理解还需要再加强。再有。就是笔画多的字,也要尽可能的把每一个笔画表达清楚,否则就成了一堆墨汁的一种堆积,这种堆积就相当于墨疙瘩一样,所以这种情况,要尽可能的避免,我们日常书写的时候还是要,因为像古帖当中的这种古迹,古人在书写的时候,调锋是非常的频繁和丰富的,所以我们只是中锋,行笔往往还是可以,但是如果侧锋,或者按下去之后,可能无法把控,无法操控,这就是我们的这种基本功,基本功的打磨是需要日久功深的,这种练习才能得到。我们再回归临帖的原文,看到帖本身,我的习惯是先看通篇,通篇的整体风貌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这种章法到底能不能看的明白,那么再去研究单字,这样叫整体到局部的一个关系,无论是什么帖,我们也要有一个整体的面貌。的一个了解,那么在一点一点的回归,到一开始我们就要逐字去过关,那么逐字过关之后还要考虑通篇,因为毕竟是一篇作品,而不是单字的这种单字组合,不是P图P上去的。所以对于我们日常书写和创作一定要有一个临的过程,临过之后再有创作。</p> <p class="ql-block"> ♦️微笑,2018年入宁书法群。练习书法四年。田英章硬笔楷书,《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圣教序》。</p><p class="ql-block"> ✍微笑复赛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微笑 </p><p class="ql-block"> 您好!在写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纵向每一行的第一个字,它的位置关系一定要稍微的齐整一些,不能让它有高有低,忽高忽低的情况,下边有时候往往由于字间距或者字径的大小,在行的下边出现的参差,一般情况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一开始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每行的第一个字里边出现了这种高低错位,视觉感受就不理想,所以在写的时候,尽可能的还是要多注意。再有,写行过程当中,一定要也要注意好每一个字的,这种字径大小,它不能说是毫无规律的,这种没有章法的大小变化,所谓的大小,我们之前跟大家分享过,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径变化,笔画多的字,一般情况下,字径会稍大一些,字径就是字的比例,那么笔画少的,一般情况下字径,要稍微小一些,这是合乎自然的书写规律。 再有就是看通篇了,通篇是行书,与楷书不同的是楷书是每一个字是独立体,字和字之间的顾盼关系不明显。但是一旦放到行、草这样的行书体里边,一定要注意字和字之间的这种首尾的呼应,首尾之间的顾盼关系,一定要处理出来,那就是在在观察的过程当中,还是要能够找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不是一味的去写连贯,写的一些连续的这种单字的顾盼关系,但字和字之间也必须要考虑进去,毕竟它是一个通篇作品。</p> <p class="ql-block"> ♦️书友看作品展示时的感悟留言!</p> <p class="ql-block">♦️三组舍我其谁书友即兴赋诗:</p> <p class="ql-block"> ♦️六组书友简看书友们作品感言:</p><p class="ql-block"> 看了一上午大咖的作品,欣赏膜拜之余,思考其为啥字写这么好?</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了三点:时间!良师!古帖! </p><p class="ql-block"> 首先,很多书友都是早期进群,即使进群晚,但也练了几年或十几年有余! </p><p class="ql-block"> 其次,大都从师学习,或者自学与进班相结合,更有的书友参加了数个书法班,跟从很多老师,有良师指引方能走正道走捷径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都有临习古帖,书法精髓在于传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六组书友:简</span></p>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群主宁姐</p><p class="ql-block">作品点评:三石老师</p><p class="ql-block">文字转换:宁 姐</p><p class="ql-block">点评文字校对:六组简书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