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召开,伴随着宁夏疫情动态清零的愿景,我们被隔离在家,每天除了吃喝睡、做核酸就是玩儿。好在二十几轮核酸做下来,我们小区里没有阳性,出门也遵照姥姥的嘱托,戴好口罩。现阶段对高兴的教养目标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了保护眼睛不近视,每天都要保障至少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既然还没上一年级,没有太多学习任务,那就把“强身健体”排在首位吧,每天白天太阳最好的时候在小区里跟小朋友玩儿三个小时,想看动画片时要用控笔写字来兑换时长,为上学打下基础,晚上亲子共读,熄灯之后再听着音频故事入睡。</p> <p class="ql-block">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出去玩儿也会遇到各种情况,我的理念是——放手让高兴自己去交朋友,不预判、不阻碍、不干涉,如果观察到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会与他探讨对于事情的解决办法,没错,是探讨而不是引导。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我并不认为自己年长就一定正确,但我会提出我的建议供他参考。有句话说的好“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了。”放手不等同于放任,与人交往的过程、遇到矛盾的反应、处理事情的办法……这些经历本身就会丰富他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关于交友——学习优点,规避缺点。</p><p class="ql-block">高兴爸爸会因为某个小孩说脏话,预判这个小孩子没教养,告诉高兴:“不要跟他玩儿。”我们太容易放大孩子的缺点,因为一个缺点而拒绝与人交往,这是刻板印象。我们讨厌的是脏话本身,而不是那个孩子。我认为孩子有选择朋友的权利,也相信他有判断的能力,所以我会跟高兴说:“跟小朋友玩儿可以,但是不能学小朋友说脏话。”高兴做的很好。有时皓皓说个:“牛B!”高兴都会跟他说:“你说的这是脏话,你再说脏话我不跟你玩儿了。”皓皓只好改口说“牛气!”或者“牛!”孩子的语言习惯来自于父母,我和王胖要求高兴规范语言,是因为我俩也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父母是家庭教养的大环境。规范好自己,与孩子做好约定,六岁的孩子交朋友,当下开心就好啊!毕竟人都是要走向社会的,谁也没办法在真空的环境里生活,与不同的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分辨能力。《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要因为别人的缺点而拒绝发现别人的优点。</p> <p class="ql-block">关于分享——不强迫也不干涉。</p><p class="ql-block">高兴三岁的时候,我就跟他讲过:“谁的东西谁说了算。”对于自己的东西有支配权,建立孩子的“物权”概念。我不会为了自己面子,或者为了表示友好就替孩子做主。当小朋友说:“阿姨,我想玩他的玩具。”我会说:“这是高兴的东西,你去问他。”如果高兴同意,当然皆大欢喜,如果高兴不同意,那我会再教其他小朋友礼貌的表达意愿。当然有怎样都不愿意分享的情况,那我也只好默不作声。对他来说,能够拒绝别人是一种勇气,对我来说,能够坦然接受别人内心的批判或讨厌何尝不是勇气?我的面子没有我儿子的“物权概念”重要,当他能够遵循自己的意愿,保护好自己的东西,就能够推己及人的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接受别人“不分享”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昨天高兴把我带的一兜子零食全分给了小朋友,而且是看到面熟的小朋友就叫人家来吃。回家路上,</p><p class="ql-block">我跟他探讨:“那么多吃的,全都分给别人了,你自己就没有了,后悔不?”</p><p class="ql-block">高兴:“不后悔啊!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啊,我就想给他们。”</p><p class="ql-block">我:“那分享了你开心嘛?”</p><p class="ql-block">高兴:“开心啊!”</p><p class="ql-block">我:“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分享这件事,应该发自本心。不因为外在压力而要求孩子被迫分享,也不因为物品本身的价格就阻止孩子分享。因为小孩子与成年人,本就不在同一个价值体系,我不会用我的体系去衡量高兴的得失,这是我留给孩子的成长空间。当然,他懂得只对自己的东西有支配权,所以从不会拿我和王胖的东西去分享。</p> <p class="ql-block">关于承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求高兴“信守承诺”,答应他的事情也会绝对执行,所以他会对别人的“承诺”格外相信。在外面玩儿,有个叫小毅的小朋友跟他说:“你把手里的棍子给我,我给你五本奥特曼卡册。”高兴手舞足蹈的跑来跟我说:“妈妈,一根棍子换五本卡册,我赚啦!哈哈哈……”当时我已经预判到了他的期待会落空,就说:“能拿到手再高兴也不迟。”他没有听出我的弦外之音是:“你上当啦。”我也不再多说,任由他得意忘形。后来小毅玩够了棍子,还给了他,他非要别人兑现承诺,给他五本卡册,别人不给他就没完没了的去找别人,还差点因此打架。</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天我问他:“还跟小毅玩儿吗?”</p><p class="ql-block">高兴:“这两天不玩了。”</p><p class="ql-block">我:“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高兴:“没有碰到啊。”</p><p class="ql-block">我:“还因为卡册的事情生气吗?”</p><p class="ql-block">高兴:“不啊,他说他没有五本卡册,只有四本。”</p><p class="ql-block">我:“当时气的还想去找别人打架呢。”</p><p class="ql-block">高兴:“当时我没想,后来我想了,卡册我有,还能因为一本卡册不跟小朋友玩儿了?”</p><p class="ql-block">我:“你觉得不至于,是吗?”</p><p class="ql-block">高兴:“是啊,不至于。不能因为个卡册而失去一个朋友嘛,反正卡册我也有。”</p><p class="ql-block">很显然,在高兴心里,他与小毅的友谊比小毅承诺的卡册重要。</p> <p class="ql-block">高兴在心情好的时候,送给然然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分别的时候俩人闹了点小矛盾,他坚持要把玩具要回来。</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我出面阻止他:“送出去的东西不能再要回来了。”我在强制他兑现承诺,因为我知道他根本不是为了玩具,就算是因为玩具而后悔,那这次也给他长个教训,遵循“送出去的东西就不能再要回来”的原则,所以给的时候就要想清楚。</p><p class="ql-block">高兴:“那他说给我100张卡他也没给我啊!”</p><p class="ql-block">我:“100张太多了,然然对数字还没有概念呢。”</p><p class="ql-block">高兴再次气呼呼。</p><p class="ql-block">虽然高兴对然然没有兑现的100张卡而生气,但是晚上依然要约他一起玩。</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跟高兴讲过:“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强制别人的。”现在看来,承诺也一样。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履行承诺,而对于别人无法兑现、无法承担的承诺选择“一笑置之”,不为难别人也不为难自己,这是“放下”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吃一堑长一智,我希望他能够因此而不“轻信”别人,希望他能够拥有辨别谎言的智慧,学会讲好条件后“物物交换”,而不是用实实在在的东西去兑换一个可能不被兑现的承诺。我只是把这些“希望”默默放在心里,并没有说教,也没有再与他探讨。放手让他去经历,他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体会、去取舍。也许他以后还会经历类似的事情,但我接受他与我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年龄段,就有不同的感悟和处事办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成长。</p><p class="ql-block">不强制他接受我的观念,是我对成长本身的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