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风起,秋雨落。长空如碧,秋阳正好。正如天才需要培养的泥土一样,优秀教师的产生也要有成长的土壤,要有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几乎每一个脱颖而出的名师都是在无数次的公开课的成功、失败中,在试炼的过程中成熟成长起来的。因此,为了提升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行为,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积极开展了一学期一度的洗课活动。</p> 李玲玲《玲玲的画》 <p class="ql-block"> 美人如玉。玉器碰撞发出的声音即为“玲”,李玲玲老师便是如玉般明亮、美好但又果敢的女子。9月26日,李玲玲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拉开了二年级语文组洗课的序幕。教师抓住了“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从文中提取信息,找出玲玲心情变化的原因。最后,同学们明白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节课,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很大发挥,是一堂切实、高效的语文课。</p> 余海玲《葡萄沟》 <p class="ql-block"> 余海玲老师执教的《葡萄沟》是继《我多想去看看》之后,教师对新疆人情风物的又一次完美展现。整堂课,怎一个“美”字了得?</p><p class="ql-block">1、课件制作精美。每一个页面,每一帧画面都是余老师用心甄选,给人一种美好的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2、葡萄干的味道甜美。余老师化身导游,带我们见识了修在山坡上的晾房,让我们了解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更是给我们分享了葡萄干的美味。</p><p class="ql-block">3、板书设计美。一大串诱人的葡萄画于黑板上,将重要词语藏于葡萄中,和谐得给人一种自成一体的感觉。</p> 许传娅《树之歌》 <p class="ql-block"> 她是教研组长,是教学骨干,她似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整个二年级语文组,她就是许传娅。</p><p class="ql-block"> 许传娅老师执教的《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许老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许多树木生活中并不常见,许老师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随图随文识字。图文并茂,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扎实地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p> 梁艳《黄山奇石》 <p class="ql-block"> 梁老师的课堂如梁老师的人一样,真实、洒脱。这节课,教师淡化了教的痕迹,力求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空间。</p><p class="ql-block">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四块不同特征的奇石的句子来体现。</p><p class="ql-block">2、配上优美的图片,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四块奇石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石的“奇”。</p><p class="ql-block">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p> 赵静《井底之蛙》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赵静老师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张老师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p><p class="ql-block">(2)做实验,体验“观天”。</p><p class="ql-block">(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p><p class="ql-block">(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p> 吴晓丽《我要的是葫芦》 <p class="ql-block"> 吴晓丽老师抓住了葫芦的生长变化这一线索,揭示了“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这一道理。</p><p class="ql-block"> 开课之初,葫芦丝社团的同学以一曲简短优美的曲子引出本课的主角——葫芦。教师巧妙地将课文内容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师生借助连环画共讲故事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消化的过程。这一节课出彩的地方很多,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吴老师的板画,看似不经意的几笔,却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葫芦架和葫芦藤,碧绿的叶子,雪白的小花,总想让人代入故事中种葫芦的人,忍不住多看几眼。</p> 郭雪丽《登鹳雀楼》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使图、文、声立体同时输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去感悟古诗,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内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p> 王凤娇《日月潭》 <p class="ql-block"> 朗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本节课,王老师带领她的一帮孩子们为我们呈现了真正意义上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问答读、突出语境读、滚雪球式读、想象画面读、营造氛围读等朗读方法,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了台湾日月潭别具一格的美。</p> 邬琳君《刘胡兰》 <p class="ql-block"> 压轴出场的邬琳君老师,带来了她精心雕琢的《刘胡兰》一课,这是她继《桥》和《吃水不忘挖井人》之后,对这类比较厚重的题材的又一次深挖。</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课堂上,邬老师语言精炼,没有一句多余的重复的话,而她的学生们也个个都似训练有素的小士兵,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每一次不露痕迹的衔接,都是老师反复修改,匠心独运的结果。在教学环节有序地层层推进后,一曲悲壮的背景音乐响起,邬老师用她那特有的“邬式”煽情法令课堂上的每一个听众们无不动容。</p> 孙虹宇《狐假虎威》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孙老师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意思,并特別强调了“假”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整体上对成语有了大概的理解。她用“狐狸是如何骗老虎的?”作为主问题,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学生的朗读情绪高涨、踊跃。对于7、8两自然段,孙老师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处理,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p> 收获、反思、成长 <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年级组老师分两个层面进行了评课指导。一是针对上课老师的点对点评课,二是学科层面的帮扶建议。每位老师在点对点的评课后,都提出学科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建议,促进整体教师的课堂成长。</p> <p class="ql-block"> 登高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迷茫。每一次集体教研活动都是一次磨砺、一次成长、一次收获。教研之路要远行,同心通力才能掬得满庭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