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智慧,“读”增趣——琼海市第一小学低段语文组《小巴掌童话》导读课活动

Darling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落叶在秋风里婀娜多姿,落到地上铺成了一条条金色的“黄金路”。在这个意味着丰收的季节,琼海市第一小学低段语文组的全体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听课学习。</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陈思李老师带着总一(1)班的孩子们展示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小巴掌童话》导读课,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了从“导兴趣”到“导策略”的巧妙转变。</p> <p class="ql-block">  课堂开始了!陈思李老师结合着生活实际来利用图片导入课题,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并借着美丽的蝴蝶和有趣的童诗来引出书名——《小巴掌童话》。</p> <p class="ql-block">  陈思李老师带着学生们先从书的封面入手,了解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基本信息后,再开始看目录。同时巧妙地运用了“故事大搜索”的小游戏来训练学生从目录中查找故事的能力,达到了活跃课堂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交流环节开始了!孩子们踊跃地交流从目录中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交流后,陈思李老师带着学生们以拍手读的形式读一读《目录是咱好朋友》这首儿歌,加强了学生对目录作用的认识,目录就相当于一本书的“骨架”,利用好目录就能提高阅读的效率。</p> <p class="ql-block">  陈思李老师带领着学生们进入故事当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可以是分享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提出疑问。他们共同探讨着故事中的有趣之处,共同解决同学们的疑惑,课堂氛围十分活跃。</p> 研讨课例 <p class="ql-block">  课后,陈思李老师分享自己的备课经历,以及备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并针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交流。</p> <p class="ql-block">  低段语文组全体教师们在何若玉主任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研讨交流,老师们畅所欲言,有感而发。结合这节课来交流不同课型的授课方法,以及自己在班级实施的一些经验和困惑等。</p> <p class="ql-block">  李艳虹老师表示低段学生的识字量不足,可以降低难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导读课选择的书目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读,还得让学生有信心读,不要让大量的生字打消孩子阅读的积极性</span>。建议老师们在授课时减少诵读,让学生来借助拼音试着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可以加强朗读训练。</p> <p class="ql-block">  李丹老师表示课堂导入的形式稍微有些直白,导入部分的用时较长。建议导入部分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利用好这本书的亮点特色,吸引学生阅读注意力。</p> <p class="ql-block">  吴秋霞老师表示低段学生可以从“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课堂中,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读课文,能使他们有充分的时刻静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可以是默默地读,也可以请同学领读,还可以男女比赛读等等,形式灵活多样。</p> <p class="ql-block">  冯汝茹老师表示想要上好一节导读课的前提是老师应学会做一个有趣的大人。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迎合学生对“有趣”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何若玉主任针对本次活动向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小建议:想要上好一节导读课,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准确定位。拿到一本书,首先挖掘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内容,利用好封面的插图来放大趣味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是看目录,通过看目录来猜想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或制作阅读计划,给学生营造竞争的氛围,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更加熟悉导读课的课堂模式。导读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二是习得阅读方法和策略。</p><p class="ql-block"> 阅读可以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书中遇见更好、更美的自己。</p>

学生

陈思

李老师

目录

导读

课堂

阅读

老师

故事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