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清晨阳光映照窗前,我想和你们一起在光和影的斑驳中沁润书香。大家好,欢迎您走进王盛青名师工作室阅读分享屋。我是阅读分享人那娜,今天由我来继续与您品读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编的《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的第三个板块“课例研究工作坊”中的第一节“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茹茉莉《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研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借助这一课例,我们要讨论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的问题。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教字词,二是教阅读。倾向教字词的教学,关注的是课文中出现生字生词。其假设是课文是这些字词随文而教的背景或材料。倾向教阅读的教,关注的是课文理解关键处的字词。在大多数情况下,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课文关键处的字词,并不一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选择教哪些字词是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p> 课 例 第一板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入,跟老师写课题,注意“猴”字,读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哪些生字生词?当然,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自己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对教学中生字词的分类,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需要对所教生字词准确定位,即明确所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所有的生字生词都需要完成,要充分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情况。</p> 第二板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路线图为教学线,学词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好词语”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这里说的“好词语”,与通常的教学中教师所提的“好词好句”,含义并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教学中提到“好词好句”,其语境是“积累好词好句”,其所指是学生在阅读的文章中抽取一些文辞华丽的词句,以期在写作上能够直接铺陈。“好词好句”是能够脱离语境的,运用了修辞格的词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课例中的“好词语”,按照茹老师的话说,是指“你一读就知道东西有多好”的词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学习这些“好词语”,要能够达到在课文语境中体验到情感。因此,在这里找到“好词语”之后,教师的要求就是,“读读这些词语,词语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要读出小猴子的高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的核心教学内容,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解释,就是课堂上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也就是说,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教学时间上来判断,可以从教学活动的数量上来判断。比如,这堂课中“又()又()”词组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共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1.这样的词语,你能找到吗?</p><p class="ql-block"> 2.这些词语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要读出小猴子的高兴。</p> 第三板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问题研讨</p><p class="ql-block"> 一、教字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在认读认写上出现的困难,是对字词进行分类所要参照的一条重要标准。学生学习动词的困难包括两层,一是认识这个词,二是能够准确的使用这一动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可以区分出学生学习字词的困难,存在着两种情况,第一类出现在能够认读认写上,包括笔画结构等方面的困难。第二类出现在能够正确使用上,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二、教课文中的字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单地说,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字词就是课文的关键处。课文的关键处,是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地方,以及由文体特征所规定的文本的关键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动物故事指取材于动物世界,以动物为主人公,描写它们的生态、习性,或借动物形象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动物故事又分两种类型,其一为解释型,即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或主观或客观地解释动物的习性。其二是象征寓意型,即借动物形象来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且两种体裁都有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儿童小说的读者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儿童,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出发,儿童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复杂。在艺术表现上,儿童小说比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和人物心理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用小说笔法。而儿童故事一般供学龄前儿童阅读或讲述,因此更侧重于概述故事,表现完整的情节。在叙述方式上要求口语化,而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的环境的描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根据材料1,我们能够判断出《小猴子下山》属于儿童文学中动物故事的第二种类型——象征寓意型。这一文体规定了阅读这篇课文的目的是理解小猴子形象的象征意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材料2,这篇课文属于动物故事,在艺术表现上,不侧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概述故事、表现完整的情节为特征。这篇课文的教学也设计了复述故事的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茹老师这堂课,以画小猴子下山路线图的形式贯穿教学。其中以“又()又()”和一系列的动词为抓手,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又()又()”,茹老师强调这一词组的形式与情感的关联——“又()又()”是好词语,一读就知道东西有多好,要读出这些词语的感情,读出小猴子的高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掰”、“扛”、“摘”、“捧”、“抱”、“追”、“扔”等7个动词,茹老师在教学中强调情境中动作的体验——小猴子看到好东西做了什么?通过配插图、找动作、做动作、放动词到路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小猴子在情境中的动作。课例最后的故事接龙,茹老师让学生接龙的部分就是“又()又()”和这7个动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这一课例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大致分为两类字词。一类相当于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年段、学期和单元的整体安排,确定让学生在某篇课文中要学习的字词,达到认读、会写、能够正确使用的水平。第二类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通过品味字词的情境含义,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结伴于此,如坐一室共观此课。含英咀华,谛听智慧的声音,领悟教育的深邃。用心灵交流,感悟读书的喜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明天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