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路径 “标”明方向——东湖高新区2022年秋季“课堂提质” 之初中英语主题教研活动(三)

冯丹丹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2年10月19日下午,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开展的2022年秋季“课堂提质”之初中英语主题教研活动(三)暨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研训在云端举行。<br> <h3>  本次教研活动由来自华科附中的英语老师周晶主持,武汉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李锐老师、东湖高新区教发院舒晓辉副院长、东湖高新区教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高娟老师以及东湖高新区全区初中英语教师参与本次线上活动。</h3> <b><font color="#ed2308">Part 1</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b><font color="#333333"><b>八上<i>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B-Reading</i>说课展示—光谷四初 王康妮老师</b></font> 王老师在说课中展现了优秀的表达能力和极强的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她基于新课标理念,从what, how, why等三个维度深入研读、分析语篇,并依据英语活动观理念设计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亮点如下:<br>1.从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维度的教学活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br>2.课程首尾呼应,贴合实际,激发学生思维,体现教学整体性。<br>3.增强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br>4.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践行教学评一体化。<br>5.通过追问,揣摩作者意图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 <b><font color="#ed2308">Part 2</font> 说课评价——武汉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李锐老师</b><div> 李老师首先立足于新课标,详细阐述了课程改革的五步:课标、教材、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接着对王老师说课的各个环节作了细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让老师们在语篇教学方面深受启发。<br><div><br></div></div> <b><font color="#ed2308">Part 3 </font>《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研读和教学设计》专题报告—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李锐老师</b> 李老师以《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研读和教学设计》为主题,细致讲述了语篇和语篇知识的涵义、分类,建议我们以what-why-how为主线深入研读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的主题和内容、作者观点、语言特点、文体结构等。李老师的报告既高屋建瓴,在宏观层面为我们指路领航,又深入浅出,在语篇研读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为我们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李老师强调了新课标的“新”更多的是更新教学理念,不是贴上课标的标签,而是切实在教学活动中践行新课标理念。 <b><font color="#ed2308">Part 4 </font>学员心得分享—光谷实验中学熊萍老师</b> 熊老师以一口纯正而流利的英语分享了她今天的收获。她表示李锐老师所提到的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她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熊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br>1.教育要履行育人的使命<br>2.贯彻单元整体教学理念<br>3.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创设真实情境<br>4.高度重视教学评一体化 <font color="#ed2308"><b>Part 5</b> </font><b>会议总结并分享“幕后的故事”——区教发院英语教研员高娟老师</b> 教研活动临近尾声,高老师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衷心感谢李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给予光谷教师的指导,李老师的点评和报告深入简出,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 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次给光谷英语教育的发展点燃了一把火。此外,高老师还分享了此次教研活动幕后的点点滴滴,对王老师、周老师和熊老师等几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赞扬!<br>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行以达之,不倦以终之。相信我们光谷教师会在今后工作中把责任扛在肩上,用行动践行使命。 <font color="#ed2308"><b>学员培训心得分享</b></font> <font color="#167efb"><b>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朱雅婷</b></font> <b>“说”出路径 “标”明方向 英语教研心得体会</b><br> 今天很荣幸参加了全区线上英语教研活动,虽然现在由于疫情各校老师不能相聚于线下,但即使在线上,咱们光谷英语教研仍然是专业且细致的。无论是王康妮老师的说课,李锐老师的点评和报告,还是教研员高娟老师的分享,都令我收获颇丰且深深感动。<br> 今天听王康妮老师针对八上第四单元的说课是我第一次听说课解析,让我对说课流程和框架有了基本认识,并且在教学设计和活动设计思路方面给我自己本单元的教学有了一定启发。尤其是读后议的小组活动设计,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我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可以学习借鉴。<br> 市教研员李锐老师针对说课的评析让我学到了认真研读语篇和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性。并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将自己的思路刻意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指标“贴标签”,新课标教学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层次性要求是自然地形成的。针对第四单元的“talent”话题,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它的内涵与外延,潜移默化地引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育人点。之后教研员结合案例讲解的《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研读和教学设计》报告让我认识到了教师教学前需要集体认真研读语篇,确定what、why、how三部分内容,把握语篇的主题和内容、作者观点的文化与思维、语篇特点和问题结构等。因为语篇研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语篇研读的深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语篇研读的适切度决定了教学效率。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先仔细地研读和思考每单元语篇的主题、内容、结构和观点等,并且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整体按照逻辑精心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将教学与学习以及评价融合成一体,也就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评一体化”。<br> 总之,非常感谢今天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能和光谷英语教师们共同拔节生长,取得进步! <font color="#167efb"><b>光谷第三初级中学 赵忆玄</b></font> <b>变观念 重语篇</b><br> 最近两年,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逐渐走入我们的视线和思想中。而今年4月颁布的《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更是为我们英语教师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断断续续的学习,我知晓我应当用心研读新课标,从大处着眼变观念,更新理念,注重研读语篇。然而,具体怎么做?针对what,why,how这三个问题究竟如何解读,如何界定,却模模糊糊,不清晰。<br> 今天的学习真真切切解答了我的困惑,堪称一场及时雨。<br>王康妮老师提到的“层次性提问”,让我在反思:我平时的提问是随意性较大,还是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我在课堂教学中, 更应站在学生认知的视角,由浅入深,由低阶到高阶不断深入渗透语言知识、文化意识等等,培养学生的层次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发思考,帮助他们构建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其次,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首尾呼应,贴合实际,激发思维,顾及教学的整体性。再次,我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学校,爱祖国的积极的价值取向。<br>李锐老师的点评和报告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既更新了一些观念,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增加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首先,李老师提到的课程改革的五步:课标、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课标和教材是方向,具备指导性。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把握、更新、操作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思想要融入具体的课中。李老师提到,<br>在设计活动时,避免贴标签式、纸上谈兵式。我反思,因为对单元整体教学一知半解,但又心向往之。因此在书写教学设计时,会浮于表面,通过贴标签来假装我在运用其思想设计教学,实则不然。今后,我将更加深入研读语篇,按内涵去设计课,不浮于表面。<br> 李老师对于语篇研读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What? Why? How? 这三个问题的内涵做出了清晰的指导。并举出了实际的例子,让我在知晓了它们的内涵的前提下,具备了操作性强的实践知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研读,具体如何做,我也通过李老师的报告,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而在李老师看来,新课标可以理解为“改变”或“更新”,不一定要全部推翻旧的东西。因此,我们不必全盘否认自己之前的理论认知,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理念,并在实际教学中去应用、去实践新的理念,从学生的认知的视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研读语篇,并不断渗透科学的具有人文情怀的教育思想,实现学科育人的教育目的。 <b><font color="#167efb">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李琛</font></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听李锐老师讲座有感</b></div> 今年暑假时,我有幸聆听了武汉市教研员李锐老师的讲座。我非常喜欢她的授课方式和演讲风格。作为一名老师,我羡慕这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在新课改的浪潮里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形象地和大家进行分享,发散式地影响着一大批教师队伍。<br> 在一线教学路上长途跋涉的我,每一次快要迷失自我时,便会出现一位这样的专家,为我指明方向。今天腾讯会议,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李老师的风采。原本记录了满满的英语笔记,提起笔来,想写的却是对教学态度的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否忘记了出发时的那份热情?<br> 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们都是朝七晚六,有时也会疲于应付各种考试,会在教学上走捷径,简化教学步骤,带着学生刷题追分数。李锐老师对于英语的单元整体设计以及单课时设计,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英语的课程改革有五步,课标,教材,教学设计(教案和学案), 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我们很多教师会盯着教学评价,却忘了,优秀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指向更高的教学质量。<br> 新课标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该如何呈现?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层次性如何呈现?如何由浅入深,如何体现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递进?如何渗透新课标的理念?这都是我们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的几个步骤,而应该先思考what, why and how。同时,还应避免贴标签。常常试着问自己,我在这堂课中有没有表面上用了该步骤,而在实际课堂中并没有体现出任何意义呢?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会不可避免地会关注语法,但是,切莫机械地关注语言形式。我们应注重对学生思想的点拨,让学生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br> 李锐老师说深度决定教学高度,同时她还补充了一句,适切度决定教学的效率。这句话让我想起今天课堂上我的一个提问?If your parents just leave you in the countryside, what challenges will you face? 学生给出了非常丰富且有深度的答案,但是,我们辩论的时间太长了,宝贵的一节课,浪费掉了三分之一。我一直不知道我哪里没有做好,今天学习的三个字给了我答案——适切度。我们要学会引导,更要学会预估设计的适切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可控,让效率得到保证、<br>李锐老师为我们说出了路径,非常具体的路径,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在教学旅途上看到了新的希望。<br> 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应关注的不只是“变”本身,还有与之同行的时代态度——持续学习,永远在路上。 <b><font color="#167efb">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石宇飞</font></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谈谈语篇研读与教学设计</b></div> 每逢周三下午,思维碰撞,智慧生花,区里的英语教研活动令人精神愉悦而丰盈。而我也借此机会,更清晰如何通过深入语篇研读,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br>语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本素材。在新课标中,无论是学业质量标准,还是课程内容,语篇都凸显着及重要的作用。围绕语篇,要思考作者选择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如何组织语篇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了何种核心思想?同时,深入、精准研读语篇,是开展教学、规划教学设计重要前提。语篇研读的深度和适切程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和效率,是英语教师需要锤炼的基本功。<br> 在研读语篇时,要紧紧围绕what、why、how三个核心点出发,探讨语篇的学习价值。what即是语篇的主题与内容是什么?传递了哪些信息?要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why即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语篇文化与交际的功能在哪里?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探讨语篇“why”,才能把握好整体课堂学习深入、扩充学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李锐老师对“talent”这一话题的思考:There must be a use for talent.天生我材必有用。将talent 一词有学生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尊重和保护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观点发人深省,颇有醍醐灌顶之感。这也提醒我,英语教师个人对语篇的解读,对于课堂的内涵和高度多么重要。How 即是语篇的展开形式、语篇结构和语言的形式等方面。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关注语言的意义方面,而不能只过分注重某个词汇或短语的形式,忽略了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理论学习再好,更要贯彻执行,万不能理论与实践“两张皮”。<br> 连续性语篇的呈现结构有:问题——对策、原因——结果、描 写特征、分类阐述、时间顺序、比较——对比——分析等模式,教师自己要对此清晰明了。<br> 关于如何写好教学设计,李锐老师也做了详细的点评和指导。通过清晰明了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我对英语教学活动观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节好的教学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关联性和层次性,教与学的过程也正是串联在一个个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活动链中完成的。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开展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句子等理解与学习,在师生问答、讨论等活动中开展思维探究活动,提高思维能力与认识,通过与语篇中文本的互动,形成自己的价值体验,展开情感体验活动。循序渐进完成从知识——意义、文本——生活的过渡和体验。<br> 正如高老师所说:“成功没有捷径。保持秉持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向上的生长态度,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每次区里的教研活动,都是一场精神盛宴,能将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暂停,沉淀积累,继续新的能量。舒特和高老师两位前辈务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也一直激励和感染着我!有专家引领,同伴前行,在英语教学前行的路上,自己更有了十足的动力和幸福感。愿路虽远,行则将至。虽难,做则可成!<br><br> <font color="#167efb"><b>光谷实验 肖婕</b></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说出路径 标明方向》主题教研活动学习心得</b></div> 2022年秋季教学已经进行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虽然此时因为疫情的关系,全区实行线上教学。但是大家克服了困难聚在一起,聆听专家的报告,优秀同行的先进的备课思想和案例,虽然活动时间短暂,但大家都意犹未尽。<br>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王康妮老师说课,课程内容是八下U4section B的reading。 王老师严格按照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先是从what ,how 和why三个方面分析了语篇,然后分析了本节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最后阐释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教学内容兼具整体性,层次性和关联性。教学过程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部分。<br> 王老师作为一个新进老师,教学内容完整,丰富和趣味性强,实属不易。但是王老师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主线。对文本篇章的分析还是使用的PWP模式,并没有完全契合新课标的理念。<br> 接下来是武汉市英语教研员李锐老师的评课。李老师充分肯定了王老师课例的优点。但也指出了不足 。李老师的评价对我也适用。所以我听李老师的评价,很有感触。我平时教学模式也偏老套,常常在上课前,并没有充分解读文本。李老师提到的三个维度:what, how ,why,应该是我后面备课中主要需要攻克的难题。<br> 反思自己的阅读课,因为是九年级,学生需要面临极大的应试压力,所以我的课大部分时间也在讲解知识点上面。但是对于像七选五这种考察教材原句的题,学生得分偏低。所以,我反思,是否是在备课这个环节做得还不够?是否过分重视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有效理解输入?<br> 李老师是一个不允许在任何事情上面打折扣的人。所以评完了王老师的课。李老师又开始了全区老师的主题讲座《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研读和教学设计》。李老师从什么是语篇讲到了语篇的分类,再到2022版新课标对语篇能力的阐述,都深入地进行了讲解。最后还结合了自己的教案给大家讲解如何进行语篇研读。what 的内涵是语篇传递了什么信息理解的重点难点是什么。why的内涵是作者的交际目的、说话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how的内涵是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语言形式。<br> 我从李老师的讲解中明白了。基于对what的研读,教师要考虑学生对主题信息的梳理和整合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以及知识与语言之间的有机关联,从而为学生内化知识和实现连贯表达奠定基础;基于对why的研读,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基于主题,分析论证和批判评价语篇传递的价值及其背后的意义,从而生成对主题新的认知和态度。联系自我和实际生活,提出并论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为理性表达观点和态度作好铺垫。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推动知行合一。基于对how的研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文体特征、语义衔接和信息组织方式,同时探寻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为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实现结构性表达提供支持。<br> 在研读和实践新课标的路上,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还好有这些名师和专家的指导,自觉醍醐灌顶。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r> <font color="#167efb"><b>光谷实验—熊萍</b></font> Good afternoon, dear teachers. It’s my great honor to speak here. We all know th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implemented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for more than one year. And in April, 2022,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 felt an urg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renew my ideas. Fortunately,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the training course given by optics valley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is summer. During the course, I listened to the great voices from the experts and pioneers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I’m particularly impressed by Ms. Li’s lecture---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key compete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Here is what I have learned from the expert abou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English teaching.<br>According to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e are requir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 Core competences refer to the correct values, necessary characters and key abilities that students gradually form through curriculum lear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y include language ability, cultural awareness, think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Language ability is the ability to express oneself and understand other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by using language and non-language knowledge and other strategies. I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core competences. Cultural awareness mean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ppreciation of excellent culture, and the cross-cultural knowledge, cognitiv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choices they show in the new era.Cultural awareness refl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re competences. Thinking ability is peopl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ersonalities. It shows student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alyzing, comparing, inferring, assessing, creating and so on. Thinking ability reflects the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competences. Learning ability means the ability to apply and adjust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actively. It is the key el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es. These four aspects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 form an indivisible whole. They are closely connected and developed in a coordinated way. <br>So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br>First of all, we should ensure that education performs its fundamental mission of fostering virtue. We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to educate younger generations to have ideals, ability, and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it is not enough to just let students master words, grammar and sentence patterns. We are supposed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have the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ir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through English learning. We can als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develop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br>Secondly, we shoul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t integral teaching. When we design our teaching activities, we are supposed to 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unit, teach the unit as a whole based on the big ideas of the unit, and make the teaching goals concrete, clear, practical, observable, and measurable. We’d better combine students’ cognitive logic and life experience with what they are going to learn. If necessary, we can integrate and reorganize the periods of the unit.<br>Third, it is vital to change students’ way of learning and create real situation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core competences.Only when student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 will they be willing to listen and communicate, be brave enough to try and be good at learning. Various resources can be used to engage the attention of the students. We can also make goo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ur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br>Fourth,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are all aime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 We must construct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integrat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to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ensur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Our teaching assessment should be student-centered. We are advised to let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the students.<br>As an English teacher, my journey is long and winding. I will keep on exploring my way far and wide. Let’s dream big and start small. Let’s start from making our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 and meaningful.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font color="#167efb"><b>光谷四初—吴瑶</b></font> 参加完区里的线上教学,一如既往地收获满满。先是同校的王康妮老师针对八上第四单元的阅读课Who’s got talent?进行说课,内容完整,过程丰富,从教学材料的分析到课后反思,都体现了王康妮老师对新课标的思考和她将新课标融入到实际教学中的努力。<br>  李锐老师的培训则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系统地分析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她说到备课中最重要的是要将语篇从What, why和how的角度分析透彻。What指的是语篇主题和内容,语篇传递的信息和理解上的重难点,why从语篇的意义和内涵出发,梳理出作者的交际目的、说话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而how则关注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作者为了恰当地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语言形式。再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核心素养的角度把学情分析清楚,那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就很容易了。<br>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老师要“大处着眼变观念,小处着手变行动”,这里的变,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彻底否定之前的课标,而是保留可取之处,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设计。李老师更是以自己编写的八上第六单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为案例,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她建议我们在撰写教学设计时,最好按照教学目标、学习活动、活动类型和效果评价的表格形式进行,更加清晰,一目了然。<br>   对新课标的理解,我们还要从深度学习模式进行探讨,只有不断学习,深入钻研才能慢慢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和观点。对于新课标对的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共同努力! <font color="#167efb"><b>光谷为明—黄娅雯</b></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新”为依,以“教”为论</b></div>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李锐老师的讲座,在炎热的酷暑如及时雨般浇灌了我们的心灵,也在丹桂飘香的秋季,让我们通过浅尝、细品、深入理解新课标,收获满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先关注的除了新课标中的“变”,更多的还有其具指导意义的“论”。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课程实施中所提出的七点建议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而推动“教一学一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无疑是当下一线教师急需改善和积极运用的教学准则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化的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课题。从本学期开始,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而王老师U4阅读课也是我本星期需要 上的一节公开课。<br>一、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设定教学大小目标<br>日常教学中,教师容易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但在新课标中,需要教师在明确的学年目标启示下,借助单元主题,确定单元大目标。通过明确单元所属主题分析“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问题,来进一步设定小目标。李锐老师通过形象具体的例子,给我们标明了语篇研读的具体方向,特别是why与how的区别,为我明天上此节阅读课提供了灵感。<br>二、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助力学生学思结合<br>新课标通过出示学生学习的活动观和课程各要素的关系,揭示了在核心素养统领的教育新时代,学生在知识习得中,不仅要学思结合,更要打破应试教育的学习误区,用创为本。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方向,在单元体系下的主题设置中,秉持学习活动观,创设学习活动。本节阅读课,教师通过以班级talent show 为话题切入口,引导学生比较be good at与be truly talented区别,上升到个人才艺乃至能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名人天赋才能进行比较,为后文通过勤奋努力来实现个人梦想这一情感目标逐渐铺垫。后面,设计预测(文章内容与理解标题)、略读(段落内容)、寻读(达人秀名称、规则、评价、原因等)进一步的引导和比对,学生能有效提取文本信息,在教师的有效提问和追问下,学生从知识激活到发现差异最后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辩证地看到观众投票、虚构故事、才艺秀等,挖掘语篇中一些潜在信息,让学生进行分析。而在应用实践层面,需要学生逐步实现对语篇的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推荐班级才艺达人,实现对本单元重点句型的应用和巩固。由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前期搭建实施多个理解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来促成学生结构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当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了解后,为求学科学习能凸显更多的人文性,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超越语篇的思辨问题。如“Is it fair(公平的) that the audience can decide the winner?② Why do some performers make up their lives?③What do you think of talent shows? ”结合自身进行辩证思考,意识到作为学习主体,同样享有表达喜恶的权利,让学生可以结合理据表达自己的原因和观点。最后升华课时主题,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且明白努力追寻梦想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br> 不前行不懂得道路的遥远,不学习悟不到真理的精髓。新课标虽已颁布,但书里种种仍犹如一团迷雾,你我皆是教育林中探路之人,唯有细心开石,只行且思才能拨雾显真章。以“新”为依,以“教”为论,以“行”为准,以“学”为马。路未尽,行不止,愿你我教育教学之路,愈深愈远。 <font color="#167efb"><b>汤逊湖学校—吴林</b></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培训心得</b></div> 10月19日下午,我们相聚云端参加了区里名为“说”出路径、“标”明方向的培训。这场培训既有教师说课实操又有大咖理论分享,让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感悟和所学:<br>1.理解到教材研读的重要性。市教研员李锐老师分享了课程改革的五步:课程、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是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而这其中语篇分析和学情分析最为重要。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篇的研读,根据单元整体教学,从what,why,how三个层面仔细分析语篇。<br>2.新课标的理念运用要落到实处。新课标出台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内心是有些许焦虑,有时可能为了运用其中的理念而去运用。今天,李老师的分享让我思考自己应该改变观念。我们应该避免贴标签式运用,要真正从学生的已知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适当地进行创新。真正做到“打出着眼变观念,小处着手便行动。”<br>3.育人环节要深入和超越语篇。李老师以王康妮老师Who’s got talent?这课为例子,talent是人人都有的,talent不应该仅仅指才艺更是指自己在某一方面擅长的事情。同时将其与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联系在一起,瞬间将思路打开。<br>4.涉及到教师个人的高阶思维why层面需要三五成群的讨论。对语篇深层意义和文体结构的解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二是教师在语篇互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分析和探究能力。教师间的教研是火花的碰撞,能帮助我们吸收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不同层面去看待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听取别人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br> <font color="#167efb"><b>左岭一初—张莹莹</b></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认识“语篇研读”</b></div>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下午,我们东湖高新区全体英语教师在高老师的组织下举办了一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主要分两个议程,王康妮老师的说课和李锐老师的分享报告。议程安排简洁,但是我却收获很多。<br> 首先,王老师的说课内容是八上 unit4 sectionB reading部分,刚好跟我的教学进度一致,可谓是雪中送碳。王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紧凑完整,教学环节流畅,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整堂课的内容如行云流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课后迁移创新环节——读后议。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三个话题:艺术之星,服务之星,学习之星;并将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选出班级的月度人物,并写一段颁奖词。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超越语篇,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培养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迁移创新能力。王老师的课让我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多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br> 接着,李锐老师针对王老师的说课内容进行点评分析。李老师通过细心的批注方式直观地为我们展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节阅读课为我们讲解如何进行语篇研读和教学设计。李老师从语篇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如何开展语篇研读两个大方面进行剖析,并结合语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该如何通过开展语篇研读来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研读语篇是阅读教学设计的起点,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李老师通过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案例来告诉我们该如何实际地将语篇研读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首先进行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其次是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划分,本课时的语篇研读,学情分析,最后才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李老师清晰有条理的讲解和展示,内容实在,干货满满,让我对语篇研读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了具体确切的认知,为我解答了长期以来的一大困惑,让我获益匪浅。 <b><font color="#b06fbb">主题教研学习剪影</font></b> 教研活动虽已结束,但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作为幸福的光谷英语人,让我们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追本溯源,提质增效,践行新课标理念,回归课堂本质,真正落实好英语核心素养。星光不负赶路人,一路风景一路歌,在追寻提质增效的旅途中,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诗意的教育幸福!

语篇

教学

新课标

研读

学生

老师

李老师

教师

学习

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