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的旅行笔记-滇西北2022之四,德钦·梅里·白马雪山垭口

善始仁青

<p class="ql-block">从茨中到梅里雪山雾浓顶的观景台只有75公里。南极洛因为道路情况无法进入,今天的行程变的相对轻松。松赞酒店的餐食总是美味可口,我们以本地红葡萄酒伴美食,给我们的帅哥领队“耗子”补办了庆生宴。松赞还特地送了一碗长寿面。饭后即出发前往梅里雪山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核酸,核酸,核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年月有它虽不能通行天下,没它则是举步维艰。必须在“保质期”之内办好酒店入住。</p> <p class="ql-block">这是澜沧江边的燕门乡,澜沧江要是涨水,这些房子似乎有点危险⚠️</p> <p class="ql-block">茨中村的海拔只有1800米,而我们要去的雾浓顶的海拔3600米,这一路沿澜沧江河谷向上游一路爬升。</p> <p class="ql-block">澜沧江蜿蜒曲折,惊叹于天地造化出如此壮美的峡谷风光。沿途的山脉从植被丰沛到寸草不生变化着。</p> <p class="ql-block">车行到一拐弯处,我被眼前的景色镇住了。“太美了”,除了这一句想不出别的词儿了。</p><p class="ql-block">“停车!” Hannah 兴奋地叫到,也不管我们正行进在狭窄的盘山路上。“耗子”娴熟的观察道路情况,最后把车停在路边的一块平地上。</p> <p class="ql-block">“Breathtaking”,这是我能想起的另一个词儿。只见混黄的江水奔腾而来,沿山势绕了一个马蹄形的大弯,又奔腾而去。有一首歌叫“山不转水转”。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泰勒斯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这江河万古流淌,世间天翻地覆。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唯一亘古不变的就是无时不在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蓝色的和粉色的小花在这干热里河谷倔强的绽放着。</p> <p class="ql-block">Hannah 开心地放飞她的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滇西北一带地质活动频繁,山体陡峭却松软,雨季水大时极易发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碎石坠落也是常事儿,这不,一块大石头滚落下来把公路砸了个大坑,车辆必须绕行。</p> <p class="ql-block">到达海拔3000米的德钦县城,比我们两年前来的时候更加干净漂亮了。在德钦县人民医院做了今天的第二次核酸。</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雾浓顶观景台的碎片·吾乡雪山公馆,一个只有9间房的民俗,间间面对梅里雪山的绝美风景,主人是热爱藏区文化的一对海龟夫妇。两年前我们曾住过这里。这次来发现两边都在盖房子。不过雾浓顶真的是浓雾笼罩,直到我们第二天离开,梅里雪山也不肯撩开她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早,“耗子”提议去白马雪山垭口,说走就走。</p><p class="ql-block">从酒店到白马雪山垭口虽然只有25公里,但山路崎岖蜿蜒。自从白马雪山隧道开通之后,这条老国道就很少有车走了,但这却是一条景色极美的公路,道路两侧的彩林正呈现出一年中最丰满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熟知地形的“耗子”带我们下到一条“off-road”,再次架起他的移动“茶道”,Hannah的无人机肆意升空,我也架起延迟摄影。风有些凉,但却不冷,很爽的那种,阳光时隐时现,远处清雾缭绕,地上的花朵,山上的五彩经幡随风摇曳,醉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物欲横流,焦虑丛生的世界,守住这份安宁吧。</p> <p class="ql-block">白马雪山垭口海拔4292米,从这里进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垭口游人不多,浓雾遮挡了视野,除了垭口上的界碑,藏族祭神的煨桑炉,经幡围绕的玛尼堆,和标志海拔高度的五彩柱,恢宏的山峦和茫茫高原草甸都不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4292 米是我们此行到过的最高海拔了。</p> <p class="ql-block">酒店里的套餐,有汤有菜,荤素搭配,心满胃足。</p> <p class="ql-block">最后用2020年5月在雾浓顶拍摄的梅里雪山弥补一下此次的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缅茨姆峰(神女峰),海拔6055米</p> <p class="ql-block">卡瓦格博峰,梅里雪山主峰,海拔6740米</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梅里脚下的雨崩村(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