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秋日的诗情画意,有别样的情趣,秋天的校园,风景也是一片亮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10月19日</p><p class="ql-block"> 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p><p class="ql-block"> 内容: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 主备人:赵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i>携手同行</i></b></p><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共同讨论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四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展开了讨论:</p><p class="ql-block"> 李志业老师说:《古诗三首》根据课标精神,结合诗歌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节课中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法、想像体验法、品读赏析法、提问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想像、体验、讨论比较、共同探究、在情境中诵读的学习方法中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王红霄老师建议:《爬山虎的脚》可以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本着这个原则,可以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同学们读好这些关键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之后再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脚的特点和可爱。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关键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爬)。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然后在大屏幕显示关键句进行感情读、品读。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爷爷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p><p class="ql-block"> 陈英丽老师提议:教学《蟋蟀的住宅》可以采取“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根据具体的内容总结概括出蟋蟀的住宅的特点,要边读边想边勾画。反过来,准备交流时也要既说出“特点”,又要找出课文中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以使自己的发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来把握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实际上侧重的是“外部”特点,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则侧重的是“内部”特点。外部特点主要有:1、向阳;2、隐蔽;3、干燥;4、有门;5、有平台。而内部特点主要有:1、简朴;2、清洁,干燥,很卫生。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蟋蟀自述”的方式来加以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i>共同备战 </i></b></p><p class="ql-block"> 赵慧老师下周将为我们展示《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赵老师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展示自己设计的教学预案。</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说:《蟋蟀的住宅》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本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做好预习,了解法布尔,认识“蟋蟀”。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蟋蟀的住宅有怎样的特点?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四、回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蟋蟀的住宅交代得如此清楚?为什么作者写的文章有那么多的读者喜欢?这和作者恰当的表达手法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吕秀允老师说:在学生交流“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这一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课文表达的有序性,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介绍和描写的。因此在学生发言时也要让他们注意表达的有序性。在阅读这一部分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后思考题中的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适当地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并联系具体的内容来回答。</p><p class="ql-block"> 张慧敏老师指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作者对蟋蟀的喜爱,由阅读的过程,学生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而这种喜爱的情感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这需要细心体会。教师可以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反复朗读。</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赵老师虚心请教,修改方案,补充遗漏,每一个设疑都提出来和同伴们商议,力争上一堂更有质量的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大家的共同努力,赵慧老师的精心准备,一定是一节成功的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统筹:邓振杰</p><p class="ql-block">策划:李瑞芳</p><p class="ql-block">审核:石先锋</p><p class="ql-block">编辑:陈红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