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面对“新课标 新教材 新高考”,怎么教,怎么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教材的课堂实施,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学校决定开展“新教材课堂实施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示范课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引导全校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h5> <h5>本次活动从2022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历时一个月,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政治、地理、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23节课,执教教师从不同学科和课型,就新教材课堂实施示范不同的教学主张。</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教学方式灵活,注重了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br>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得较好。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分析意象等。<br>教学设计与高考对接得当,如涉及了诗歌鉴赏中常见的“画面”“炼字”“抒情手法”“人物形象”等题型。<br>整体来说,这节课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诗歌意象鉴赏诗歌,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语言构建与运用;第二个环节是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语言构建与运用;第三个环节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语言构建与运用;第四个环节背诵诗歌,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我的授课内容为“文言文翻译”,体现的是新教材语文素养中对“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这节课我重点教授的是文言文的翻译方法,通过两个活动来完成,活动一:以练得法,通过课内语句,自己总结并掌握翻译方法。活动二:以法导练,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语句,力求做到“信、达、雅”。最后指出文言文作为中国的国粹,我们应为之自豪,并把它发扬光大。</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教师巡视检查讨论情况。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可适当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是探讨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策略,旨在通过考点风向导入、真题展示、得分锦囊、真题引领、测验讲评、失分警示、积累储备等几项学习活动来落实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此类型题的答题角度、答题步骤、答题格式以及注意事项。在课程实施上,转变了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程评价上,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多元评价,以阅卷者的角度让学生明确测验中的失分点,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基础性,注重学生的储备积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落实了新教材的强化基础、培养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归纳-抽象-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亲身体验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从而使学生愉快自然地掌握知识。</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师生合作交流,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建立方程可以达到研究图形性质,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圆的标准方程,正是这一知识运用的延续,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的基础。</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直观感知到归纳总结,新课改和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老师讲,学生听,比较被动,而这节课主要落实了新课改中的由老师起主导作用变学生起主导作用,使学生参与进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主要落实了新教材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美的旅游景点,以及国内外的文化习俗,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优秀文化的认同。</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意在通过老师的讲解,着重培养学生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猜词”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授课内容是高考重点语法——定语从句。在语法教学中,遵循“听说领先”,我在课堂导入中,选用包含定语从句的歌曲,让学生边欣赏边观察,听后,再谈谈对歌曲的感受以及发现。我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从不同层面、有梯度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的形式、意义与功用,并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控制性较强的语法练习。</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在实施本节英语课程时,有机整合了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了学习活动,积极贯彻落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语言能力方面,通过说、读、看等课堂活动的安排,加深了学生对保护野生动这一主题的理解,并且提升了口头表达意义的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本课以微课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剪枝阅读法的使用。通过引导和教授新方法,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阅读之门,为后续的英语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学生可通过寻读技巧,快速捕捉日期,数字,人名,地名等重要信息,体现了新教材中着重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了解什么是虚拟合唱团后,学生们讨论成为其中一员的好处和缺点,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div><h5>本节课从实验及生活实例出发,探究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落实了新教材内容中以下几点:<br>1.突出育人功能,以物理知识的学习为载体,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等方式,精心设计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br>2.体现时代要求,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br>3.从情境引入和习题设置等方面强调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和落实。</h5><br></div></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逐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加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且让学生先从宏观辨识盐溶液的酸碱性,再从微观角度构建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及氯化钠溶液认知模型,探析盐溶液水解的定义及实质规律。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的多方面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重点是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实验事实材料,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然后跟学生一起分析细胞核的结构,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分析进一步归纳细胞核的功能,最后结合生物学事实,使学生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1. 授课教师通过几个阶段分析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的建立、依法治国的提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认识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意义,落实了新教材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br>2. 授课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推进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内涵和实践,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落实了新教材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了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在传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教育引导 学生将个人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结合,坚持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精心选择案例、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坚持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论,坚持了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坚定了政治认同, 涵养了科学精神,提升了公共参与能力。</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其规律和影响,内容较抽象,如采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较难理解。针对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死记硬背的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弊端,高中新课标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和过程性等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设计好一系列综合性和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素材,启发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逐渐发现明了并主动建构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1.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努力设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能、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学习的同时,融合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br>2.注重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br>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br>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br>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h5> <h5><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inherit;">咫尺亦有千里趣,隋代展子虔和《游春图》</span></p><div><h5>本课程通过鉴赏《游春图》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由来、分类以及画家展子虔及其作品《游春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鉴赏,引领学生从图片中了解《游春图》的内容、形式、技法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通过鉴赏,培育学生图像识读学科素养,通过图像识读学会识图方法。利用美术的学科特性,与学生从心底里坦诚地沟通情感,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表达。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加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审美能力。</h5></div></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1.观察中国鼓的外观,认识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鼓及鼓文化的兴趣。<br></h5><h5>2.通过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观察、探究、创作、评价等实践活动,完成对鼓乐的鉴赏。<br>3.在讨论、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参与能力。通过观摩、表演、评价,提高学生的对鼓乐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h5> <h5><font color="#ff8a00">【教学主张】</font></h5><h5>学科素养的体现:<br>1.信息意识。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自觉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工具。<br>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了解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并能适当运用在学习与生活中。<br>3.信息社会责任。在智能系统的体验中感受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安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的观念,共同维护和遵守智能化社会的规范与法规。<br>教学方法:<br>1.用机器人情景导入在解决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br>2.进行分组任务,通过对比,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发现、提炼、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学会评价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优劣,客观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特征,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形成科学素养。<br>3.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学生要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信息社会中担当起社会责任。</h5> <h5>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备课、听课、评课。研讨了新教材课堂实施的环节,如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情境设计、活动设计、总结提升、练习巩固、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内外探究、德育渗透设计等。并得一致认为: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主要蓝本,如何将新教材的新理念、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吃透、校准并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是广大一线教师的教研课题,必须常抓不懈。</h5> <h5>新教材课堂有效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有效途径。</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