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读历史-看王家大院

<p class="ql-block">离开绵山第二天一早,我们去往著名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2019.11.17.)</p> 王家大院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 王家大院被誉为“民间故宫”,主人靠卖豆腐起家!王家17代,王汝聪,王汝成二人共同修建,前后历时16年,公元1812年建成,是王家历史上最后修建的一座城堡。分成两个院落中有桥梁连接,西院高家崖规模略小却更为精美,东院红门堡巨大,是堡、似村,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两院被城墙围拥保护着,而那宽宽的城墙上跑马、行车毫无羁绊。<div>现如今只对外开放了“高家崖”“红门堡”“崇门堡”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br>站在这里门楼前,在这荒凉之地,竟有这宏伟建筑,可见主人当年之气势。</div><div><br></div> 进入堡需要趴一道坡,取紫气东来,步步高升之意。墙面有许多精彩剧照,是一些优秀影视作品,曾在此取景拍摄。 2002.4.1.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来视察王家大院,并亲笔题写了“王家大院”四个字。 王家大院家规家训-忠信诚实“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来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这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静升王氏十六世祖王廷璋创建王家大院五堡之一“和义堡”时借用北宋贤士张思叔的《座右铭》立下的家训。从怎样说话、如何行事,到怎样衣着、如何走路;从为人心态、谋事动议,到品性养成、对待善恶,等等,家训都作了细致的要求。 楹联释义: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br>解释:这一联大意是教导子孙静心来提高自身修养,节俭来培养高尚情操,在家要勤于精进努力学习,在外要结交贤良的人做朋友。<div>  楹联释义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div>解释: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定会及于后代子孙,资财富足百能顺从,就可以长久延续下去。</div></div>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首先进入老大家乐善堂前面的影壁,上面雕刻的是狮子滚绣球,寓意消灾驱邪,赶走一切灾难,而好事就要降临。东院又有二十九座小院,各院不同,别有特色。西院是十七世祖哥俩住处,其中弟弟官至二品大员,形制规模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哥哥为长大门宽,弟弟官高院门高。内饰技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展示着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思想品位。 王家大院“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数量之庞大、工艺之精湛、内涵之丰富,在北方民居中十分罕见。正是它们与整体建筑的天作之合,才使王家大院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非常气魄的门楼老大家王汝聪敦厚宅门前。当时形制规模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哥哥为长大门宽,弟弟官高院门高。这座门楼中间高两边低,远看好像雄鸡昂首,又叫-鸡头门,在古代只有五品或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修建这样的门楼。 乐善堂(前院)又称敦厚宅,是社交活动场所。 这院最有艺术价值的是北厅前这组木雕。 乐善堂(后院)-主人居住的地方 二楼是小姐居住的绣楼,过去小姐13岁上绣楼,14岁盘头,15岁待嫁,三年不能下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木雕门罩 王家大院建筑群内的砖雕、最难能可贵的是,三雕装饰品比比皆是,巧夺天工的木雕、石雕,砖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繁复花纹 围院-是王家大院护堡人员所居,由16孔围窑组成,大小4个院落屏障似的将主院所围,居高临下,可攻可守,是堡内防范重地。 在书塾前楼梯栏杆有一对石猴,一个大猴背着小猴,都捂住耳朵,寓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反映出希望书房读书的子弟们能够专研读书,成功考取功名。<br><br> 童子鲤鱼 猴子背着马蜂窝,起封侯之意:“辈辈封侯”。 <br>“猴桃瑞兽”石雕 木雕门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明清建筑装饰的风格。在古代匠人的精雕细琢下,变成了一幅幅或抒发情怀精美装饰。<br><br> 海底石神龛,墙壁上是奉祀土地爷的土地祠神龛,是用整块亿年前海底石雕刻而成,饰以松竹梅纹饰,触手丝丝微凉。 老二家正门- 当时形制规模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哥哥为长大门宽,弟弟官高院门高, 府第门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老二比哥哥官高一品,官高马大。 凝瑞居规模比敦厚宅的要大一些,弟弟官高院门高。 敬业堂前院——又称凝瑞居,是老二王汝成的住宅区。 仙鹤口衔灵芝,对面墙上刻有龟背图案千年鹤,万年龟,期盼老人高寿。 <p class="ql-block">欲飞的屋檐,砖雕精品。</p> 屋顶神兽石雕--一般人家的屋脊都是闭口兽,而王家大院的是开口兽,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到,王家大院世世代代为官的居多。 门楣上有五只蝙蝠围着寿字-五福临门;五福捧寿。 桂馨书院-分前,中,后三个院,从前院到后院,一共有三组三级台阶,表示连升三级,又因为古代的管制是九品,所以同时也希望子孙在跨上九个台阶之后,能做到一品官员。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王家人在这里奋发读书,期盼金榜提名。 墙基石雕--墙基石砌在砖窑腿子上,起负荷、防潮、装饰的作用此为。五子登科-教导儿童好好念书,父亲要教子有方。 墙基石雕--乳姑奉亲--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告诫子孙要孝敬长辈。该图为“二十四孝”之一,是指唐朝节度使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用自己的乳汁奉养婆母长孙夫人的感人事迹,其背景为玉兰盛开庭旁,牡丹、荷花争艳厅内,花猫口衔蝴蝶嬉戏于阶前,寄托的是妻贤子孝家庭和睦的祝愿,显示的是玉堂富贵清廉高寿的景象。另外猫蝶取谐音--耄耋。俗称--60-花甲;70-古稀;80为髦;90为耋;八九十岁称耄耋之年,期盼老人高寿。寄托的是妻贤子孝家庭和睦的祝愿,显示的是玉堂富贵清廉高寿的景象。 墙基石雕--行佣供母“江革行佣供母图”是王家诸图里最有深意的,它讲的是二十四孝里汉代的江革与母亲遇盗被追杀,因江革孝心感天,母子性命得以保全的事情。是的,这里面有迫在眉睫死生。王家在这一点上熏陶的是典型礼教的标准,从此处看,它有别于传统的静升民俗。这幅图告诉子孙后代,孝义大于生命。 墙基石雕--指日高升-状元一边用手指指太阳一边说,自己中了状元,离做官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墙基石雕--吴牛喘月-提醒后人要谨慎做人,这一幅逸出少有的清趣。天云幽深,老松叠茂,一头水牛卧身于地,返首仰望,云际有月皎然。这里讲述了“吴牛喘月”的典故。吴地之牛害怕炎热的太阳,久而久之,待夜月升空,牛儿忍不住还要喘息。王家有人在南方做官做事,喘月的吴牛既是奇闻又成为勾留的内容一件。把有趣的吴牛刻于院中,是一次次真实的童话,让子孙们获得乐趣的同时,又知道王家之外的大千世界,而不至目光短浅。<br><br><br> 砖雕--渔樵耕读 可见王家,是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把主人审美意识和人生最求完美结合在一起。王家大院内,凡堂必有楹联,凡门户必有匾额。一联、一匾、一句隽语,无不贯注着深深的文意。诗书气华,无一雷同,字数寥寥,意境悠远。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了每幢院落不可言的精魂神韵。 兰芳居花院-为栽培和存放花卉之地,花院建筑小巧玲珑,有道家洞天福地之意蕴。 花院大门旁有一地窖,名为花窖,实为暗道,特殊情况下,可以从这里通向外界,化险为夷。 瞻月厅——下方墙壁上有一圆孔,以前还镶嵌有一面圆形铜镜,对面墙壁上镶嵌有一块四方形铜镜,代表天圆地方,有盗贼来时点上两只蜡烛,放入圆孔中,风吹不灭,雨淋不灭,两面铜镜互相反射就会照亮整个院落。 荷天休-感谢上天赐给的福禄 .红门堡石桥 高家崖和红门堡东西相邻,一桥相连,桥下面是一个河道,走过这道桥,便走进了红门堡。 王家堡墙,四周连通,专供家丁在上面巡逻打更,最高地方距离地面有32米高,周长6000米。 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可以想象当年该堡的防护是多么严密。 房屋是由低向高一顺儿造就。 城堡花园 红门堡建筑群层层递进,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红门堡则完全是个城堡的模样,一座四方的城池,四角及侧面各有一个亭子。 砖雕的精品照壁 王家大院依山而建,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呈“王”字造型,<br>又像一条青龙。<br><br> 红门堡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其堡内的建筑格局中隐含了一个“王”字,这便是那“王”字的一竖。 这一“竖”由南向北由下而上一字贯穿,这也是堡内的主街,这条主街将整个建筑群左右分开,这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 王家王字院-东院红门堡巨大,是堡、似村,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两院被城墙围拥保护分四层排列,整体结构是个“王”字,设计非常巧妙。 登上城堡,俯瞰大院 王家建筑群层层递进,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王家堡墙,宽绰的城墙,四周连通。 看过“王”字的建筑群,继续往前走,依然是“城墙” 红门堡88间院落呈山势排列,气势磅礴! 高家堡后花园 在红门堡“城墙"上慢慢走着,是一座与红门堡相连的石桥,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静升镇的全貌。 红门堡则完全是个城堡的模样,一座四方的城池,四角及侧面各有一个亭子。 爬上城墙,便可观王家大院的全貌了,心里不由得赞叹其壮观恢弘。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砖雕的精品照壁影壁的砖雕可谓精致绝美,我们现在站在城墙上,门前这块巨大的影壁与绵绵远山尽收眼底。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是王家大院的五分之一。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 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即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家固业传世之喻意。今天我们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 如果去到山西,一定要去王家大院感受一番,这奢华民间别院的大气雄伟。真可谓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华夏第一民居,名不虚传。走出王家后对于宏伟的王家大院,自然也是惊叹不已,相信了民间誉语:“王家归来不看院。”确实不是浪得虚名!<div>在这里,你除了可以享受这座城堡建筑上那些不朽的奇迹,你还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品味人生,品味过往!<br>沿着来时的路走出王家大院。然而,晋文化之旅还没有结束,下一个目的地——洪洞大槐树,将带我们继续领略晋文化的精髓。<br></div>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