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p><p class="ql-block">没有旅行的生活,只能称之为生存</p><p class="ql-block">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p><p class="ql-block">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p> <h3>每次出行,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点与行程安排,准备不同的装备。</h3> <p class="ql-block">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美食!</p> <p class="ql-block">独克宗古城风景区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中甸即建塘,相传与四川的理塘、巴塘一起,同为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历史上,中甸一直是云南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地。千百年来,这里既有过兵戎相争的硝烟,又有过“茶马互市”的喧哗。这里是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汉藏友谊的桥梁,滇藏川“大三角”的纽带。</p><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的中甸古城中心是中心镇公堂,又称藏经堂,这里经幡飞扬,是一座非常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藏经堂对面有一座小山,名曰“龟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建成的大经轮是世界上目前最大,最高的转经筒,高21米,总重60吨,筒身为纯铜镀金,筒壁上高浮雕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下层为佛家八宝:法螺,法轮,宝伞,百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筒内藏有经咒,六字真言124万条和多种佛宝16吨。筒顶为比筒身直径明显大的圆形“伞盖”,轮座为巨大的滚珠轴承,轴承外围为直径约十公分的不锈钢管弯成的大环。转经者可抓握大环,或推或拉顺时针转动经筒。据说六个壮汉方可转动,每转一周,相当念佛号124万声。</p> <p class="ql-block">每次路过尼西,都会安排大家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尼西黑陶炖尼西鸡!</p><p class="ql-block">尼西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一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民间的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近千年,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及全藏区,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这种陶具大方美观,广泛的使用于滇西北部以及我国的藏区,喷饪出的食物有着现代化的炊具所无法提供的地道的泥土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于梅里与卡瓦格博</p><p class="ql-block">从山脉角度而言,它们同属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为说拉赞归面布(5230米),太子雪山主峰为卡瓦格博(6740米),统领十三峰,位于梅里雪山南侧,两座雪山同为南北走向。</p><p class="ql-block">从山地文化而言,卡瓦格博已经传承千年,藏族人民亲切的称之为阿尼卡瓦格博,典籍中记载着名为绒赞卡瓦格博,“绒赞”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洁白雪山。</p><p class="ql-block">若以藏族传统梅里外传路线作为分界,卡瓦格博的大致范围是北起佛山乡梅里石村,此为外转经必经的北部通道;南至云岭乡与燕门乡毗邻处的永支村,此为卡瓦格博的南部通道。</p> <p class="ql-block">藏地神山——藏族以其生存的地理环境来度量观念中的神圣世界,不管在苯教还是佛教的宇宙图景中,连接和贯通各个层次或世界的中介,都是耸立的高山。</p><p class="ql-block">早在吐蕃王朝从政治上、佛教从精神上一统西藏高原之前,藏族先民的神山崇拜已经存在。</p><p class="ql-block">根据吐蕃时代的文献记载,绒赞卡瓦格博是排名第19位的神山。</p><p class="ql-block">公元8世纪中叶,莲花生大师降服了卡瓦格博煞神。卡瓦格博皈依佛教,此山成为胜乐金刚的坛场。</p><p class="ql-block">卡瓦格博由此成为西藏苯教和藏传佛教所共同推崇的神山。</p> <p class="ql-block">700年转经路——有文献记载,噶举派第二世活佛噶玛·拔希开启了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之路。他亲自写颂词描述卡瓦格博的形象,</p><p class="ql-block">圣神卡瓦格博绒地山神之王,身净有玉痣,骑白马鬃玉者。右持白缨戟,左持晶瓶满神谷。神旗须瓣随风飘逸。</p><p class="ql-block">每年深秋,都会有超过10万藏民前来卡瓦格博转经,他们大多来自澜沧江、金沙江、怒江流域,羊年的朝圣者会更多,因为羊年是卡瓦格博的本命年。</p> <p class="ql-block"> 卡瓦格博家族 </p><p class="ql-block">在信仰者心中,山神有自己的形貌,《雪山祈文》如此描述绒赞卡瓦格博:右手持白缎彩箭,左手持如意至宝的白心,身披绣有招财骡纹花团的白绵披风,头戴白骡头盔,身着画有金刚图案的闪光锭牛,骑一匹新辔松石笼头的鹅白骏马,右挂虎皮箭囊,左挂豹皮鞅,明光耀眼,民间有卡瓦格博山神白人骑白马之说。</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瑰丽非凡,传说只有虔诚且幸运的人能够看到。</p> <h3>卡瓦格博是梅里雪山的主峰,也是云南第一高峰,海拔6740m。由于气候原因,卡瓦格博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世人难得一窥真容。</h3><div>只有对卡瓦格博满怀虔诚的幸运者能看到日照金山的奇景。<br></div> <p class="ql-block">按照当地说法,每逢藏历羊年,会有诸多神灵齐聚卡瓦格博;如果这一年转神山一圈,便可获得相当于念13亿遍玛尼经的功德。圣洁的缅茨姆(左)和吉娃仁安(右)。</p> <h3>缅茨姆峰,又称神女峰,意为大海神女。坐落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是梅里雪山的上峰之一,靠近卡瓦格博峰。从远处望去面茨姆峰像观音菩萨怀抱婴儿,将温柔、隽秀、庄重、优雅全部融汇在浓浓母爱中。</h3><h3>传说中,此峰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随格萨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h3> <h3>五冠峰(吉娃仁安),藏语意为“五佛之冠”,位于缅茨姆峰北侧,并与之相连。海拔5470.5米。此山并列地排立着五个扁平雪峰,很像菩萨戴的五佛冠帽,因而得名五冠峰。</h3> <p class="ql-block">在梅里,有一个这样的地方:雪山、峡谷、飞溪、古树、巨石、寺院……茂林重重,炊烟袅袅,她就是云南雨崩村。要问世外桃源何处觅,香格里拉在此间,好一个活脱脱人间仙境。东西两边的白芒雪山与梅里雪山,以及奔腾的澜沧江,正好将雨崩环抱,使得雨崩与世隔绝。</p> <h3>梅里雪山有卡瓦格博峰等十三峰相连,江河环绕,自古便有神山之名。虔诚的藏传佛教的信仰者坚信围绕神山的朝觐会增加能量。梅里雪山的内转经道,其中一条是从尼农河谷到雨崩神瀑,再从雨崩神瀑到西当温泉,这也是常规内转经的路。</h3> <h3>藏传佛教相信人一生中最少需要做三次朝圣:第一次为祖先,第二次为家人,第三次是为了自己。见到梅里雪山,一般藏族人会抬起双手用手掌虔诚地示意神山,为它生,并且愿意为它死—每年秋末冬初,成千上万的藏民牵着马念着佛经绕山焚香朝拜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h3> <p class="ql-block">在噶玛巴撰写的《内转经圣地志》中说道,雨崩村是西方极乐世界在人间的示现,居住在雨崩的人们,都是空行母和空行勇士(男性空行)的化身。雨崩人在临终时就算没有得到上师的关怀,也一样能往生到净土世界中。</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释迦牟尼佛还没降临凡世1000年前,上苍就降世三座水晶神塔,曲登阁就是其中的一座,另外两座分别在德钦县燕门玉珠顶附近,以及佛教胜地五台山,据说灵塔的灵性可使人超凡脱俗,消灾免祸,降福众生。曲登阁在藏地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朝圣之地,它不仅是德钦的重要民俗“千转经”所在地,更是通往卡瓦格博圣地的大门,也是内转经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曲登阁是当地藏民转神山取钥匙的地方,也就是转山的信众在这里发愿,转神山,同时会获得方便的法门,“曲登”的意思就是佛塔,相传曲登阁为藏传佛教的天生水晶神塔,在藏地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曲登阁一棵棵耸立的洁白的石灰柱让人不解其意,据说,每一根白色的石灰柱都是父母为孩子们所积的功 德,柱子壮大了,预示着孩子就能平安健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年累月的浇筑才有了今天高大壮观的白色柱林。一勺勺洁白的石灰水泼向石灰柱林,在这里成为祈求圣洁的梅里神山赐福的独特方式。</p> <p class="ql-block">“千转经”是曲登阁的一大魅力所在,在曲登阁,围绕着已经被千万只坚定的鞋子或光脚板踩得发光的小路,内心有着许多的感悟,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挂上经幡,祈祷平安!</p> <p class="ql-block">飞来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至今已经有38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小庙经历了无数年的风风雨雨,承载着当地人的信仰与信仰,山门前挂着一幅对联,“古刹无灯,明月照,山门不锁寺,云雾缭绕”,将飞来寺几年来的情况,描绘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飞来寺的钥匙</span></p><p class="ql-block">由于行程的安排,我们一天内既取钥匙又还钥匙。提前归还了转山的心中的钥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西当温泉到雨崩上村,距离:徒步约18公里,但很多徒步者实测14公里即到上雨崩村;</p><p class="ql-block">海拔:西当温泉约2700米,南争垭口约3729米,上雨崩村约3150米。</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今天徒步的最高海拔~南争垭口</p><p class="ql-block">西当温泉到雨崩是8公里上坡加6公里下坡,正常要步行六七个小时。徒步开始后,一路上坡都在密林中穿梭,到达南争垭口基本接近林线,视野开阔,雪山仿佛近在眼前。南争垭口附近有简易的小卖铺供徒步者休息落脚,之后便是下坡,直达上雨崩村。</p> <p class="ql-block">这尊石像是否就是亚喇嘛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就是雨崩村</p> <p class="ql-block">终于要和大部队汇合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垭口六公里多下坡路就抵达客栈,老板娘已经为我们团队安排好了最好的观景房。窗外就是雪山!</p> <h3>雨崩村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下雨崩位于山脉峡谷中的洼地,可以去往神瀑,而上雨崩则依山势而建,可以通往笑农大本营(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大本营),去往冰湖。上下雨崩中间仅有几百米的相隔,却要行走约40分钟的山路。</h3>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下雨崩村</p><p class="ql-block">下村位于缅茨姆峰脚下的山坳里,正对五冠佛峰,是通往内转经的终点神瀑的必经之路,转经的人大多住在这里,我们也不例外。过了横跨在雨崩河上方用以化解来生转世到寒冰地狱之苦的寒冰地狱桥,便是雨崩下村了。进村的上坡名字叫西孙西米拉,意为生死界坡,据说是朝圣者祖先的亡灵会在此止步,并且因为朝圣者的功德而找到光明的往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转山第一天 西当~上雨崩村</p> <p class="ql-block">梅里星空</p> <p class="ql-block">上雨崩村观日照金山</p><p class="ql-block">巴乌巴蒙,又称“英雄女儿峰”或者“将军峰”,海拔6000m</p> <p class="ql-block">在上雨崩村住宿,去往冰湖最为方便。穿过亚高山草甸、沙棘林和冷杉红桦混交林,一路雨崩河水叮咚。</p> <p class="ql-block">今日往返约14公里;从海拔3150米的雨崩上村到笑农牧场约3605米,冰湖约3950米。</p> <p class="ql-block">笑农垭口</p> <p class="ql-block">卡瓦博格的坐骑~马头</p> <p class="ql-block">在原始森林跋涉5公里后,会来到中日登山队曾经的大本营——笑农牧场。</p> <p class="ql-block">1990年1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队员从迪庆州的深山小城德钦出发,迈出了通往死亡的第一步。当梅里雪山用缓缓蠕动的冰川将壮士们的遗体送还时,已经是七年以后。七年来,这座美丽非凡又残酷无比的雪山,凝聚了人们多少企盼,多少梦幻。登山家扼腕旅游者梦寐梅里雪山是可怖的,时至今日,仍傲立天边,令所有的登山家扼腕。</p><p class="ql-block">在大本营周围,是成片成片折断的树桩,每根树桩的前身应该都是上百年的古树,这是当年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雪崩留下的痕迹。在雨崩村民看来,正是中日联合登山队的登顶行为惹怒了卡瓦格博,招来这场大灾难的。</p> <p class="ql-block">自大本营上行有岔路,继续上行两小时至冰湖,途中有一段峭壁较为困难。</p> <p class="ql-block">在卡瓦格博脚下晒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在当地传统的神山信仰中却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卡瓦格博神的命魄湖。这里是绝对禁止大声喧哗的,更不能在冰湖里洗手,否则灾难就会降临。</p> <p class="ql-block">冰湖——冰湖是梅里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汇集而成形成的深绿的海子,被称为梅里雪山的圣湖。这个小小的湖泊也具有很高的宗教地位,每年都有不少人来到这里转湖。</p> <p class="ql-block">转山第二天 上雨崩村~冰湖</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半前往雨崩下村。上下村之间隔着雨崩河,过了寒冰地狱桥就可以到达雨崩下村。</p> <p class="ql-block">寒冰地狱,来自佛经里述说地狱的各种“罪报恶报”,有一句讲:“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据说上下村间这个地方展现的就是寒冰地狱的惨状。那为什么桥要叫这个名字呢?一来因为过桥就能体验到寒冰地狱之感,二来因为这条河流发出的声音唱诵着莲花生大师的心咒“嗡啊哄,门咱古日班玛斯得哄”,朝圣者经过这座桥时,只要一心发愿,就能化解亡魂堕入寒冰地狱的种种痛苦。</p><p class="ql-block">桥下河流在很窄的峡谷里一个转身跌落到落差很大的低处,水声轰鸣,犹如巨兽咆哮,非常震耳;水流狂暴,溅起的水花冰冷彻骨。现在是牢固的水泥桥所以感觉不是很明显,想来过去人们在木桥上走过时一定是胆战心惊诚惶诚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桥西有一段坡路上行,这段路叫西孙西米拉,意即生死界坡。人们认为到神瀑朝圣功德很大,所以朝圣者祖先亲人的亡灵也会跟随着来沾光,过了下面的寒冰地狱桥,亡灵一般都会得到解脱,找到光明的往生之路,不再跟着朝圣者上这道坡了,所以这里叫做生死界坡。</p><p class="ql-block">外转途中也有生死界坡,亦代表亡灵到此得到解脱。不知这是转神山卡瓦格博特有的呢,还是重要的藏区神山都有这样的“西孙西米拉”?</p> <h3>去神瀑要先到雨崩下村里的寺庙去转三圈,然后向寺庙旁的石柱磕头,才能拿到卡瓦格博圣地东大门的钥匙。</h3> <h3>些里崩位于雨崩下村的中心,是一块白色石柱,旁边有个寺庙。在藏语中,些,意为东方,里崩则是经书的意思,与雨崩村的村民谐音。相传胜乐金刚怜悯末法时代的众生们,把开启一百个圣地大门的钥匙放在这块“些里崩”石头里面,当末法时代世界陷入苦难时,这块石柱顶上的“帽子”就会自动脱落,人们可以取出钥匙,打开所有圣地的大门。转经的朝圣者在些里崩前叩拜,据说闭着眼睛走向石柱能将手指戳进石柱上的小洞里就可以取到圣地的钥匙。</h3><h3><br></h3> <p class="ql-block">如果我老了山都不能爬,你还会搀扶我嘛,如果我老了头发都白了,你还会觉得我帅吗?</p> <p class="ql-block">天气超级好,随手就出张大片。</p> <h3>走出雨崩下村,视野开阔,雪山环绕,在行至不远处有座白塔,你可以在这里顺时针转奇数圈,称为“取钥匙”。取了“钥匙”,才能打开进入梅里雪山内部的“大门”。</h3> <h3>曲纽崩顶庙,是雨崩一处历史悠久是寺庙,为转经者提供休息和补给,虽然经书并没有把他列为圣迹,但绕着庙转三圈却是朝圣者遵从内心的举动。</h3> <p class="ql-block">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p><p class="ql-block">“玛尼堆”信仰是中国各民族、乃至世界诸多原始部落自然崇拜的一种普遍形式,尤以巨石崇拜为广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月22日是梅里雪山的第五届转山月,我们才上山就遇到盛装打扮的藏民转山回来了。</p> <h3>乃农,就是圣地中心的意思,卡瓦格博圣地分为内宫和外宫,由此已经进入圣地内宫。内宫中的圣迹非常多,最重要的当属神瀑和莲花生大士禅修洞。通往神瀑之路,挂满经幡,透过五彩的经幡在五冠佛峰下方,还有一尊天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士座像。</h3> <p class="ql-block">喝过三大圣水,你就可以消除魔障解脱苦难,增长智慧。</p> <p class="ql-block">去往神瀑的路上,两边秋景宜人!</p> <p class="ql-block">快接近神瀑的路上,满山的经幡飘扬!</p> <p class="ql-block">石壁上自然天成的佛像</p> <h3>神瀑是卡瓦格博从天上带来的圣水,居中瀑布称“司那巴些”,意为“福运瀑布”,是佛母益西措嘉与千佛共同加持过的宝瓶圣水;右边瀑布为“此巴美崩曲”,意为“无量寿佛宝瓶水”,能消除寿命中的障碍;朝圣者需对神瀑诵经、煨桑并沐浴神瀑之水。沐浴时穿的越少越好,但不能脱光衣服,否则是对卡瓦格博的不敬。</h3> <p class="ql-block">在神瀑下,那水,既是你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又带你去向生命未曾想象之轻。</p> <h3>按藏族的习俗,转神瀑时水是越大越好的,说明接受到的福气越多。据说无福之人来到神瀑下时,瀑布在空中便会被风吹散开去,不会淋到此人身上。</h3> <p class="ql-block">神瀑下来不远,有一处圣迹叫做巴多称朗,那是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两条非常非常狭窄的石缝,这两条石缝在佛经中称为巴多称朗,意为中阴道。一般认为,“中阴”是人们死亡与转生之间的一个过程,有七七四十九天,无论在生时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到了死亡之时,只有一生中的善与恶陪伴相随,走向孤独的中阴道。凡人在中阴阶段往往会因修持不够而再次堕入痛苦的生死轮回中;生前经过修炼的高僧大德,才能保持明静状态从容地走出中阴,实现最佳投生。</p> <p class="ql-block">巴多称朗往下,有一块挂满了衣服和饰品的巨石,这块巨石叫加兴崩,意为天帝之库。据说天地把所有人财富存放在这里。朝圣者在巨石上挂满经幡、衣服和饰物,作为献给圣地 的供养物和纪念品。巨石上网状的石纹被人们称作康珠玛称它,意思是空行母的珠链或丝带。</p> <p class="ql-block">圣地内宫中另一个重要的圣迹叫白玛珠普(莲花生大士禅修洞),相传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士在此修持五天,调伏了诸魔鬼怪,被卡瓦格博及其眷属委以重任。</p> <h3>尼龙线的风光与西当线完全不同,尼龙线沿尼龙河一路下行,高山峡谷风光尽现眼前,别有一番风味,与西当线的森林风貌行程鲜明的对比。</h3> <h3>如果说尼龙河峡谷是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的峡谷风光,澜沧江峡谷则是植被稀少、类似黄土高原面貌的峡谷风光。山前山后,地貌差别如此之大。</h3> <p class="ql-block">到了秘境客栈补给点也就意味着快走出尼农峡谷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队伍还算整齐,看来还可以走几公里。</p> <p class="ql-block">尼龙是一个不足26户人家的小的自然村,隶属于西当村,实质叫组,全组不足100人口,基本以藏民为主。雨崩行程没有开发出名和完善之前,这里还是特别闭塞的,交通不通,在村中只有一个溜桥边江(灡沧江),要到德钦县城,村民当天至少需要徒步6小时以上。现在不同了,村中已经修建了高架桥梁,可以通车,同时,村中已经有若干家正在修建的农家客栈。</p><p class="ql-block">尼龙至下雨崩村徒步主要是穿越汇入灡沧江的尼龙大峡谷。基本穿越在峡谷和原始森林之中,一路上行拔高,大约拔高1000以上,正常5小时足够。</p> <p class="ql-block">悠然自得户外三十一人的团队安全顺利完成了梅里雨崩内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