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11月2日,携友13人从上海飞往山西大同,在山西省作全境深度游。 此行历时15天,行程5000多公里,足迹遍布山西10个地级市(仅阳泉市未到达),领略了山西好风光。 第十天,我们原路返回车赴山西省的临汾市,在洪洞县游览了《大槐树》、《苏三监狱》、《尧庙》,晚宿临汾漫心酒店。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你们为何不从太原去碛口,而是到了灵石再北上碛口,然后又折返到临汾,走了冤枉路?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div> 我们原来的行程是游完碛口后,去陕西的延安、雨岔大峡谷、波浪谷、黄河壶口瀑布等地游览。哪知到了碛口,被告知陕西有疫情,不少景区被关闭。无奈只得临时改行程,决定在当时没有疫情的山西作深度游。于是连夜与地接社沟通,拟定新线路、选景点、选酒店、核算价格,好一阵紧张的操作,才尘埃落定。时候感到好笑的是,在碛口游览黄河画廊时,由于游艇是在河里走,有时会越过中线(山西与陕西两省的界线),团友怕接收到陕西榆林通信基站的信号,在行程码上留下到过陕西疫区的痕迹,纷纷把手机关掉,心情紧张的程度可见一斑。</div> <b>一、【洪洞大槐树】</b>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 。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 ,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 <b>【根雕大门】</b>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b>【根字影壁】</b>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b>【祭祖堂】</b>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b>【同源渠】</b>顾名思义,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融汇于整个华夏民族,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只要是大槐树的后裔就能在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踪迹,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b>【移民情景雕塑】</b>通过三组移民情景雕塑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树下的移民历史。 第一组雕塑<b>【朝堂决议】</b>是朱元璋听取朝中大臣的奏议,下令开始迁民的场景, 第二组雕塑<b>【大槐树下】</b>讲述大槐树下老人在与他的子女话依依惜别之情。 第三组<b>【讲不完的故事】</b>可以看到当年外迁时的那位青年壮丁已经变成了老人,还在给他的子孙后代讲述着迁民的故事。 <b>【移民浮雕图】</b>三组浮雕以大槐树为背景,自左至右为:移民国策、移民惜别、移民迁徙。中间有文字隔开,以文释画,文画互彰。具体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 <b>【牌坊】</b>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 <b>【碑亭(古大槐树处)】</b>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的,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一个好友非常穷,当时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也没有留下姓名,虽然没有捐资,但是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 <b>【一代大槐树(仿)】</b>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 <b>【二、三代大槐树】</b>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b>【石经幢】</b>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b>【中华姓氏苑】</b>主要由中华民族的姓氏来源、发展演变,11969个姓氏,姓氏郡望、堂号、堂联、家训等姓氏文化布置而成。您将在这里欣赏到一场中华姓氏文化的盛宴。 【<b>“解手”一词可能出自大槐树移民</b>】在洪洞,上厕所叫“解手”。有人认为,大槐树移民时,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 <b>二、【明代(苏三)监狱】</b> 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苏三监狱因北京名妓苏三(玉堂春)蒙冤落难囚禁于此及戏剧《苏三起解》、《玉堂春》的流传而闻名遐迩。 苏三监狱主要由普通牢房、死囚牢房组成。大门挂有“明代监狱”的匾额,院中立有苏三的塑像,外院为当年监狱的办公场所,右边的院落是普通监牢,中间是过道。 两排12间普通牢房中间上空,铁丝网密布,铜铃高悬,稍一碰触,便铃声大作,真可谓是天罗地网,插翅难飞。每间牢房仅4平方米,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牢内目前陈列着明代律法和各种刑具实物,还陈列着苏三蒙难的实物。 死囚牢俗称“虎头牢”,牢门上刻画着的“狴犴”头像,酷似“虎头”,青面獠牙,狰狞可怖。死囚牢院内有枕头窑一孔,隔为三间,西侧的一间当年囚禁过苏三。牢门共有两道,死囚牢房墙厚达1.7米,其内填满流砂,以防死囚犯挖墙逃跑。苏三监狱外院东房,是展现苏三悲欢离合故事原由与背景的蜡像馆 。 死囚院的中央还有当年苏三坐监时洗衣的水井和石槽,井口留有一道道绳索磨下的印记,井口只有半尺多宽,这是为了防止死囚投井自杀。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因话本和戏剧《苏三起解》(常与《玉堂春》合演)而闻名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陪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县官受贿,判苏死罪。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途中苏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加以劝慰。<br> 梅兰芳先生曾在此剧中饰演苏三,1911年在北京演出,当时梅兰芳先生年仅17岁。此剧经改编成为梅派特色剧目,剧中唱段至今仍在流行。<div> 下图为两位喜爱戏剧的团友在现场唱起了《苏三起解》。</div> <b>三、【尧庙】</b> 尧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夏文明自尧始。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div>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清康熙帝、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都曾御驾临此。<br></div> 尧庙的建筑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 <b>【仪门】</b>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心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b>【二十四节气图】</b>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b>【五凤楼】</b>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br> <b>【龙凤之脉】</b>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 <b>【尧井台】</b>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div>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br></div> <b>【广运殿】</b>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br>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的像。 <b>【尧宫古柏】</b>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br><br>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 <b>【蟠龙图雕】</b>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b>【华表木】与【尧都华表】</b> <div><div> <b>【华表木】</b>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div> <b>【尧都华表】</b>建于华表广场。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中国第一华表。</div></div></div> <b>【中国地形立体微缩图 】</b>位于华表广场的中国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平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平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中国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b>【华门】,</b>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 <b>【尧天舜日】</b> <b>【小贴士】</b>下一集,将分享临汾云丘山的美景和人文,敬请期待。 <b>【后记】人生旅途,走遍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游览了几十个国家,也拍摄了不少照片。拟按《神州行》、《环球游》两个系列,用美篇的方式将所摄的照片逐步分享给各位朋友。其中《神州行》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归类编辑,《环球游》按国家归类编辑。</b> <b>谢谢观赏。欢迎关注我的美篇,转发、交流、指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