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历史上这些院校你知道吗?

南山之瑞

<p class="ql-block">罗文希/文图</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名。1964年国务院以同音字“周至”所替,今属陕西省西安市辖县。</p> <p class="ql-block">对峰书院课卷(清光绪年)</p><p class="ql-block"> 清代乾隆十三年(1749),知县邹儒捐资首倡,创建于县东门外,十五年(1751)落成。因门对终南山三台峰而得名。道光二十年(1841),知县徐葆甫接受士民建议,发起捐银集资,将书院移建于县城外东南(今黄河制药厂旧址)。</p><p class="ql-block"> 对峰书院系士子应科举考试的准备场所,受儒学督导,定期考课。每月初二举行官课(包括生员、童生),由知县命题,每月十二、二十二日举行院课,由山长命题,评阅后,依优劣排定名次,给予奖励。</p> <p class="ql-block">盩厔学堂课卷(清光绪年)</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诏令全国罢岁科考、乡会考,改书院为学堂,知县陈官韶将对峰书院加以修葺扩大,改名为陕西省西安府盩厔县官立高等小学堂,简称盩厔学堂。</p> <p class="ql-block">盩厔县县城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校牌 </p><p class="ql-block"> 王友直题 民国三十五年(1944)</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八年(1902)周至县举人宫炳南捐资首倡,于祖庵镇(今属户县)创办周至首所新学堂一一双溪学堂。民国二年(1913)将双溪学堂改为周至县第二高级小学校。民国18年(1929)后,周至迭遭灾荒,兵匪交织,百业萧条。周至除第一高级小学尽力维持,其余高小皆曾停办。民国25年(1936)前后,灾后民生稍有复苏,教育事业方有起色。民国29年(1941)国民政府用“政教合一”的制度推行强迫教育。1944年盩厔县第二高级小学校改名为盩厔县县城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全县30所中心国民学校。</p> <p class="ql-block">民国16年(1927)盩厔师范学校校徽。</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的师范教育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周至创办师范传习所。民国16年(1927)始办盩厔县单级师范学校,简称盩厔师范,地址位于大仓(今县武装部住址),因经济拮据,时办时辍。课程设有:国文、算术、心理学、教育学,原定学制一年,实际授课只有6个月。</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九年(1940)知行小学校徽</p><p class="ql-block"> 知行小学始建于一九四零年春,是由共产党人张景文联合地方仁人志士共同创办的,起初名为私立知行小学,实为当时中共周至县地下工委的所在地。原址在马召镇南山坡下的涌泉寺内,校名取当时进步教育家陶知行先生之名,新校址位于马召镇西街。知行小学曾被上级各主管部门授予西安市“文明校园”、“德育十佳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中小学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二零零四年十二月被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党史教育基地”,二零零五年十二月被列为周至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了保护碑。</p> <p class="ql-block">盩厔楼观乡中心学校 民国29年(1940)</p><p class="ql-block"> 民国29年(1940)国民政府用“政教合一”的制度推行强迫教育,以及普及4年级初级小学教育。至民国31年(1942)有保国民教育233所,建乡(镇)中心学校17所,私立小学4所,楼观乡中心学校是17所乡(镇)中心学校之一。</p> <p class="ql-block">集贤小学 民国31年(1942)</p><p class="ql-block"> 私立小学自民国31年(1942)盩厔首创三育小学以后,各乡私立小学遂联衭而起,集贤小学应运而生,私立小学经费由主办人筹措,或富绅捐赠,或团体资助,或向社会募捐,或借助公共产业,有时政府也给予少量补助。迄1949年,私立小学仍有4所,1951年停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盩厔县立武成中学校徽(1949年5月)</p><p class="ql-block"> 盩厔县武成中学于1934年创始于甘河镇甘河村东边的一座东岳古庙,是年春,丁村人魏瀛在其内设塾课徒,随即办为小学。1939年秋筹备建立“盩厔县甘河乡私立东岳庙中学”。1940年正月,改东岳庙小学为“盩厔县甘河乡私立东岳庙中学。1941年秋,改校名为“盩厔私立武成初级中学”,以适抗战要求。</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周至县解放,学校被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盩厔县立武成中学”。1951年、1953年先后改名为“盩厔第一中学”、“盩厔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学校和所在地划归户县,学校先后更名为“户县第五中学”、“户县第二中学”。1969年、1970年先后改名为“甘河五七中学”、“甘河中学”,1972年恢复“户县第二中学”名称。</p> <p class="ql-block">盩厔城关一完小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接管30所中心国民小学,4所私立小学。1950年将原15区划为10区,城关区(驻城关镇)辖11乡。1949一1966年,全县小学实行6年制,即初小4年,完小2年,1969年小学改为4年。1971年改行春季始业。1973年后,周至采取小学戴帽(即在小学附设初中班)的方法,提出“提出学生读初中不出队,读高中不出社”的口号,发动各公社办高中,大队办初中。1979年恢复秋季始业,1982年小学学制恢复4、2分段的6年制。原周至城关一完小即现在的东街小学。</p> <p class="ql-block">盩厔县一区四完小证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将民国时期周至县原15区划为10区。1951年1月将区以序数名名。一区为城关区(驻城关镇)辖11乡。</p> <p class="ql-block">盩厔县二区一完小证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将民国时期周至县原15区划为10区,二区为哑柏区(驻哑柏镇)辖12乡。</p> <p class="ql-block">盩厔四区二完小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将民国时期周至县原15区划为10区,四区为马召区(驻南神寨)辖10乡。</p> <p class="ql-block">盩厔四区三校证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将民国时期周至县原15区划为10区,四区为马召区(驻南神寨)辖10乡。</p> <p class="ql-block">盩厔五区二完小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将民国时期周至县原15区划为10区,五区为楼观区(驻焦镇)辖8乡。</p> <p class="ql-block">盩厔县中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民国32年(1943)周至创办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周至解放后,由县立初级中学更名周至县立中学,复更名周至县中学,后更名为陕西省周至中学。2004年7月19日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重点高中。2006年顺利转入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在2013年晋级为陕西省示范高中。2020年12月10日,被评为陕西省级文明校园。校址几经迁徙,1980年迁至现址。</p> <p class="ql-block">盩厔县中证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54年文字读写改革,“盩厔县中”改为从左至右读写。</p> <p class="ql-block">盩厔终南中学校徽(1958年)</p><p class="ql-block"> 盩厔终南中学始建于1958年,位于周至县终南镇。1969年,终南中学图书仪器被抢劫一空,桌凳门窗横遭破坏。1973年后,学校再兴。1987年8月,改名为周至县第三中学。2010年学校先后获得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百佳网校、市级文明校园、市级特色学校、市级绿色校园、市级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市级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市级五四红旗团委、市级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市级卫生示范学校、教育教学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该校晋级为陕西省省级标准化高中。</p> <p class="ql-block">盩厔哑柏中学校徽(1953年)</p><p class="ql-block"> 盩厔哑柏中学始建于1953年,位于周至县哑柏镇。前身是1944年创建的周武眉师范,1958年改称盩厔县哑柏中学。1969年哑柏中学几遭毁灭,图书仪器被抢净尽,档案资料被烧,桌凳所剩无几。1973年后,周至县发动各公社大办高中,至1975年全县高中11所,1989年,全县县属高中7所。1987年8月,哑柏中学改名为周至县第二中学。学校先后获得“西安市绿色学校”、“西安市重点中学”、“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周至县抗震救灾捐款先进单位”、“周至县规范办学先进单位”、“陕西省标准化高中”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盩厔农校校徽(1959年)</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农业技术学校简称周至农校。1959年6月,周至县综合大学更名为周至县农业技术学校,附设于城关公社中学内,1965年迁至县农场,1969年因学生毕业后就业无保证而停办。</p> <p class="ql-block">盩厔齊中校徽(1958年)</p><p class="ql-block"> 盩厔齊中全称盩厔县齊(齐)镇中学,齐镇中学今位于宝鸡市眉县,地处眉县南部,秦岭北麓 。盩厔县齊镇中学创建于1958年。1958年11月,盩厔、郿县合县,称盩厔县。1960年8月30日,郿县复设,盩厔县齊镇中学及所在地归郿县管辖,更名为郿县齊镇中学,今称眉县齐镇中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陕西共大校徽(1965年)</p><p class="ql-block"> 陕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陕西省委于1965年建立的一所半工半读大学,被视为教育革命的典型,1969年停办。总校由省委书记处书记舒同兼任校长,时任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校长段洁,时任省委党校副校长杨鸿章任专职副校长。设周至、延安、潼关、汉中、安康5所分校,1965级总共在校学生1150名(大学部和中专部)教职员92名。设立了大学部农学、蚕桑果树,农用机电、农村医疗,林业、畜牧等专业;中专部农学、土木建筑、蚕桑果树等专业。陕西共大是陕西唯一一所半农半读的新型高校,她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培养一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有科学技术的普通劳动者。“文化大革命”中停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