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当先,健康护航——大一班课程故事

*^O^*改改*^O^*

<h3><br>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重视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通过亲身感受获取经验和知识。幼儿园开展课程活动,应尽可能取材于现实生活和幼儿的身边资源,捕捉社会大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一场由“疫情引发的教育故事”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发。</h3> <h3> 可恶的疫情反反复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破。最近常听到孩子们讨论:<br><br> “出门就要戴口罩。”<br><br> “为什么有些小朋友没来幼儿园了。”<br><br> “到哪里都要出示健康码,大家排队。”<br><br>  “到处都要扫码,真不方便。”</h3> <h3> 生活中的变化,让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疑问,教师了解孩子们的需求,与他们一起聊聊“健康码”</h3> <h3>哪些地方需要扫码?</h3> <h3>老师们来幼儿园</h3> <h3>郭建行说去医院做核酸</h3> <h3>我那天和妈妈去超市也要扫码</h3> <h3>文桢说进医院也要扫码</h3> <h3>欣瑶说去商场买衣服也要扫码</h3> <h3>小结:因为病毒原因,我们去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得扫码</h3> <h3>为什么要扫码??<br>文桢:“保持没有生病”<br>张翼:“扫了码就可以知道你去过那个地方”<br>瑶瑶:“做核酸的时候要戴好口罩还要扫码”</h3> <h3> 从孩子们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对“扫码”的认识和理解虽然有所不同,但也基本都能“沾边”。对于“扫码”这件事孩子是有一定经验的。</h3> <h3>健康码那些事</h3> <h3>1 .我见过的“码”:收款码、付款码、健康码</h3> <h3>  在梳理孩子们零散经验时,我引领他们通过比较,认识到这些外形相似的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二维码,它是一种用来记录信息、读取信息的特殊符号,“健康码”也是一种二维码。</h3> <h3>2. 什么是健康码?</h3> <h3>佳欣:“没有健康码进不去很多地方。”<br>玥婷:“健康码在我妈妈手机里。”<br>凌山:“是说明我们身体健康的东西。”<br>  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进一步探究中,不断感受健康码的神奇作用。<br><br>小结:健康码来源于疫情防控系统,他是根据确诊新型冠状病毒人员、与确诊人密切接触、确诊地区的情况,以及人们医院检查记录等情况生成“健康码”。</h3> <h3>3. 健康码颜色的秘密</h3> <h3><br>  孩子们大都知道健康码有红、黄、绿三个颜色,那不同的颜色究竟代表着什么?先来听听孩子们的想法。<br>关于绿码:<br>“我们都很健康。”孩子们大声喊了出来!!!<br>关于黄码:<br>浩宇:“有可能携带病毒。”<br>程程:“黄码代表有可能曾经跟确诊病例待在同一个地方。”<br>关于红码:<br>张翼:“要隔离治疗。”<br>语扬:“要消毒,可能感染了病毒”<br>翟梓昕:“出现了打喷嚏、咳嗽等症状。”<br><br></h3> <h3>绿码保卫战<br> 孩子们了解到健康码的重要性,说出了心声:“绿码人人爱,变黄就害怕。”有的孩子对黄码、红码产生了隐隐的担忧,甚至是害怕。<br>  怎么守住我们的绿码?<br></h3> <h3>间隔一米线</h3> <h3> 孩子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仅知道了守护绿码的方法,懂得了“人人是绿码,大家才安全”的道理,还知道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多思考、多询问别人。一场“绿码守卫战”将孩子们置于抗疫的环境中,经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孩子们的行为也更加自觉和主动。</h3> <h3> 孩子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仅知道了守护绿码的方法,懂得了“人人是绿码,大家才安全”的道理,还知道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多思考、多询问别人。一场“绿码守卫战”将孩子们置于抗疫的环境中,经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孩子们的行为也更加自觉和主动。</h3>

扫码

绿码

健康

孩子

黄码

确诊

幼儿园

疫情

文桢

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