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老秤一一陪娘创作系列之一

老军

<p class="ql-block">   一 把 老 秤</p><p class="ql-block"> 一一陪娘创作回忆系列之一</p><p class="ql-block"> 文•彭学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个儿每个女其实就是娘最用心最尽情最费力去创作的一部作品,无论别人欣赏与否或是读阅多少,这部作品都是娘一辈子的最好和最爱。</p><p class="ql-block"> 娘走了,走了整整三年,没有娘喊的日子,儿只能背地里在心里喊娘,久喊无应。趁着这次回家给刚去世的三婆烧香之机,夜幕中,我独自步行到娘的坟边,跪在坟头,对着夜色,对着大山,大喊了三声“娘一娘一娘一一”,边喊边磕了三个响头。儿的面前,娘仿佛闪露了一下笑脸,儿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个温暖了几十年的回声:</p><p class="ql-block"> “儿啊,娘在你旁边,哪个又敢欺负你了……。”</p><p class="ql-block"> 特以此文为娘作三年之祭,以诉儿对娘的三年之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一把老秤,挂在娘的床头,一挂就挂了半个多世纪。</p><p class="ql-block"> 娘在世的时候,这把老秤就这样一直挂在娘的床头,陪着娘。喊娘喊了五十五年的儿子,在娘在生的时候忘了问娘,这把秤是外公外婆打发的嫁妆,还是早逝父亲的遗物,娘挂在床头是一种家里缺少大男人的壮胆避邪,还是一种对至亲至爱的思念牵挂。而今娘走了,带走了这永远的谜,我只记得,这把老秤是娘写给四个子女的第一本家书,儿知娘懂娘,读娘悟娘的灵魂洗礼便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记不准是哪一年里的哪一天,但我永远记得那个定格成石刻石雕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那是早起成习的娘又一个不眠之夜的黎明相迎。记得灰暗的煤油灯下,趁着夜色从地里摘菜回来的娘,顾不得打理被露水沾湿的头发,清理衣襟上的泥屑,把满满的一背笼缸豆(湘西农村常见的一种条型蔬菜),倒在床边的地板上,然后蹲下身子,把一堆缸豆条一根根地整理成一把把,再站起身,取下挂在床头的老秤,一把把地称出重量,按一斤一扎,用一根根稻草捆起来,然后再装进背笼。做完这一切,娘便来到床头,把老秤挂好,然后准备喊醒睡在床头、其实早已看她做了半阵子事的我。</p><p class="ql-block"> “四儿,好懂事,晓得要起床了,好帮娘下街卖菜去。”看到我侧在床边,伸出被窝的小脑袋上,两只小眼骨碌碌地转着,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快起床,趁天黑,娘好送你到桐木棋(临近县城的一个村子),好赶街上人买早饭菜,天一亮,娘又要到生产队里赶上工了。”</p><p class="ql-block"> 确实记不到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了,只是永远记得娘送儿卖菜,送儿读书,儿跟娘一起摸着黑,走了一回又一回的那条泥沙路。</p><p class="ql-block"> 我永远记得,那条山路上,那道夜幕中,那组特写的镜头:一个七八岁年纪、瘦瘦矮矮的儿子、拿着枞树油膏火把、小心地走在母亲的前面,一个背着一背笼蔬菜、躬着单薄的身子,步子却稳健有力的娘跟在儿子的后面。远处是若隐若现的山尖尖,身边是时嚎时呜的狗吠和鸡鸣,一片黑漆漆的夜色里,只见一个光点闪烁着移动着,光影里,前与后,一个曲背的娘牵着一个细瘦的儿,在通往县城里的山路上急急地走着。从那个叫熬溪的村子,那个用包谷杆当壁板的家里面出发,步行一个多小时后,便能走到那个寨名叫桐木棋的地方,天刚好放亮。</p><p class="ql-block"> 因为早,因为那个年代的乡村很干净,杂音很少,旷野地,娘儿俩的对话听起来格外清喉彻耳:</p><p class="ql-block"> “四儿,天亮了,你一个人走路还怕不怕?”娘摸着儿子的头问道。</p><p class="ql-block"> “娘,我不怕,你早点回去,好赶到生产队里出工。”懂事的儿反过来劝娘。</p><p class="ql-block"> “四儿,娘在屋里时已经称好了,一手(扎)缸豆刚好一斤,你莫忘记,到了街上,先去南门河桥下泡下水。”</p><p class="ql-block"> “娘,我晓得,街上人爱干净又肯复秤,怕我们骗,把缸豆用水洗一下,又干净又压秤,好卖些。”</p><p class="ql-block"> “一手(斤)缸豆平常要卖到八九分钱,这回不管卖几分钱,都要卖脱,屋里的盐罐罐空了好几天了,再不好叫你到隔壁孟大婆家里去借盐了。”</p><p class="ql-block"> “娘,儿晓得了,等卖完了儿才回来。”</p><p class="ql-block"> “莫忘记,菜卖了,你还要走回来赶上学,实在饿了就到街上买个油粑粑吃。”</p><p class="ql-block"> “一卖脱我就回来,一个油粑粑要三分钱,又称到二两盐了。三姐煮的萝卜饭好好吃,吃了我就和她一起到云盘上(村里小学所在地)读书去。”</p><p class="ql-block"> 每天,第一缕晨光熹微清柔,第一善良,第一温和,第一入脑难忘。娘把背笼先放下地,然后双手抱起,转挂在儿的肩头。看着仅有几岁的我,要独自走完剩下的路到县城卖菜,娘于心不忍,却又无可奈何,眼神里饱含疚痛和爱怜,又满是信托和期待。遍布黄泥石沙的山路上,娘与儿,相望而別,背向而去。娘去赶生产队里的早工夫,儿去赶城里人的早饭菜。</p><p class="ql-block"> 那年月(半个世纪前的湘西农村),晚上照明没有路灯,外出办事多凭胆量,白天赶路没有车坐,赶场上学全靠脚劲,更没有手机可以随时拍影留踪,娘用劳苦创作的一个个作品,物质影像上都已无痕无迹,只能一笔一划地刻入儿的大脑,一刀一锉地雕成儿的骨髓,一点一滴地溶成儿的血、儿的肉和儿的魂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从1964年我出生到2019年娘远去,在这有娘可喊的五十五年的时光里,记不准有多少时多少处多少人、多少天多少回多少事,被娘写成了一本本感儿肺腑的书,谱成了一首首动儿心弦的曲,创作成一部部让儿心泣而志励的作品,作为娘创作一生的见证人和陪娘创作的儿子,我永远记得娘创作的一句句文字,娘描绘的一幅幅画景:</p><p class="ql-block"> 夜晚,娘用这把老秤称黄豆,按比例泡水,磨出的豆腐脑又白又嫩,一看双眼闪光,一喝满喉滋润,一吃浑身通透,天一亮就被上门来换购的寨邻们抢了个尽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白天,娘用这把老秤称大米,再按比例称上黄豆搭配,炸出的油粑粑,圆润润胀膨鼓鼓金亮亮,一闻满鼻气香,一尝满嘴肉酥,让你只想反复咀嚼,多些美丽的回味,好久好久都舍不得咽进肚子里。</span></p><p class="ql-block"> 春天,娘用这把老秤,称她从山里找来的枞树菌和竹笋;</p><p class="ql-block"> 夏天,娘用这把老秤,称她从地里摘来的四季豆和苦瓜;</p><p class="ql-block"> 秋天,娘用这把老秤,称哥哥从田里捉得的泥鳅和黄鳝,称姐姐从土里捡回的红苕和花生;</p><p class="ql-block"> 冬天,娘用这把老秤,称哥哥用箩筐挑、姐姐用闸笼背,到城里去卖的炭,称用卖炭所得的钱到生产队买回的每人半斤指标的过年肉……。</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老秤跟着娘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易的四季。只要见到娘从床头取下秤,只要看见娘背秤出了门,我便知道,空空的米坛里便会有白花花的夜饭米,红红的铁锅中便会有香喷喷的油渣味,好吃的我便可以不再嘴馋童伴手上甜甜的颗颗糖,爱乖的两个姐便不用再眼羡別人的新花衣。</p><p class="ql-block"> 娘用老秤称起了一世界的艰苦,老秤陪娘熬过了不容易的人生。秤杆成了娘书写人生的笔杆,秤盘成了娘弹奏生活的钹盘,秤砣成了娘称人心量人情的定神器,那一圈又一圈娘亲手用麻线搓成的秤绳,便成了娘那一年又一年、一转又一转、一页又一页的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老秤帮娘帮了一辈子,帮娘称天地称生活,称人世间的冷暖、伪真和邪善。</p><p class="ql-block"> “莫让坏人骗也莫让好人吃亏”,这是娘时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家里常时靠借米下锅。每次,我从邻居处借米回来,本已告诉了娘,借的是几碗或是几升(指木升,湘西乡下一种木制的方形量器),娘都是要用老秤称下重量并用木炭在壁板上记上数,开始我还心中不解,待到还米的时候,见娘先用老秤按记数把米称好,装入袋内,然后教我再扯住米袋口,娘会再用双手多捧上两捧,边添放入袋,边自言自语:“人家舍得借米帮我们救急,我们万莫让人家吃亏,多给人家还点,有称用就好,它帮我们莫受坏人骗也莫让好人吃亏。”这时,我这明白,娘的世界里,老秤不只是称称物体重量的量器,已经成为人心人性的刻验尺,娘用它称的不只是物品的重量,更要称他人的善良和义举,还要称自身的真诚和感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娘一辈子,活了九十一个年头,除了两双儿女,除了几十孙重,似乎无甚心爱之物,不爱吃不爱穿,不打牌不跳舞,就是爱劳动,就是舍不得这把老秤,到了八九十岁了都还闲不住。我的女儿出生后,娘从给我带孩子开始,到她远去的三十多年里,跟着我们搬了四次家,许许多多的东西搬坏了,弄丢了,折腾不见了,唯独这把老秤一直还在跟着娘,一直还挂在娘睡的床头。不知有半个多世纪,还是超一轮六十甲子,娘与老秤已经成为相依相存、相惜相怜的一个整体。几十年的眼望手摸、苦随乐伴,老秤啊,你已成了娘的铁伴、娘的心宝、娘的挚爱、娘的命魂,你跟了娘一辈子,帮了娘一辈子,成了娘生命体内似骨似肉、如心如肺、不可割开、不能舍弃的一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要做点事,不做事,活到有什么味。”当两双儿女都养大成人,都成家有业,都添儿添孙,都大大小小先先后后活成了奔六十奔七十的老人了,娘还是闲不下来,还是一有时间就要动动她心爱的老秤。娘临远的前几个月,还经常悄悄地躲进房,关着门,收拾她的劳动产品,称量她的劳动成绩。其实,我与妻都知道,娘一关门一用秤,定是又捡废纸壳、旧书报和空水瓶去了,关上门是怕儿子和媳妇嫌她不讲卫生,我与妻子只是知道了不去点破而已。孝顺之道,孝娘较易,顺娘难为,煮煮饭洗洗衣买点好吃的只够称“孝”,能包容娘的缺点、接受娘的唠嗑、支持娘的所为,让晚年的娘讲她爱讲的话、做她喜欢做的事方可称“顺”。娘用勤劳和节俭写给儿子的书,儿子读到五十多岁才慢慢读懂,劳动习惯了的娘,一不劳动一无事做便坐卧不宁,茶饭无味,甚至会心抑成病,读了娘书、明了娘理的我,从开始嫌娘捡垃圾欠卫生,转变到主动替娘在学校收存旧书报,在路上捡拾空水瓶,与老秤一起,陪着晚年的娘,继续创作她勤俭一生的作品,直至结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五)</span></p><p class="ql-block"> 一把老秤,陪伴、应和并见证了娘勤劳善良,艰苦乐观,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世的时候,老秤见证了娘和父亲的爱情结晶,十三岁的哥哥、八岁的二姐、四岁的三姐和一岁多的我,见证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湘西山村一个六口之家幸福相伴的美好时光。 </p><p class="ql-block"> 父亲早逝之后,老秤又见证了一个三十八岁的寡娘的辛勤劳苦,见证了一个湘西女性用坚韧用顽强,用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把四个儿女拉扯大,把一个若弃即散的五口之家,创作成了一个四十余人生机勃勃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而今,娘走了三年,我把家里最敞亮的房间改造成娘的纪念馆,常来参观的就是娘的儿子,那个由娘身上掉下来的一砣肉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辈子平凡的娘,没有荣誉证,没有功勋章,没有古董字画,没有存款房契,娘留给儿女的最值钱的遗产,便是这架娘睡了一辈子的嫁床,最传家的宝物,便是这把娘用了几十年的老秤。以前,娘把秤挂在她的床头,用它称世界,而今,儿把秤挂在娘的床头,挂成如娘在生在世的样子,不变样便是儿对娘最好的敬爱和思念。想娘了,走到娘睡了一生的床头坐坐,摸摸娘用了一辈子的老秤,便可闻到娘的气息,听见娘的话语,看见娘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肉体不见的娘,依然灵现在儿女的泪光中,鲜活在儿女的心窝里。只要心中有娘,娘就长生不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凡尘中,一世界的娘用真爱用艰辛写了一世界的书,一世界的哥哥姐姐,一世界的弟弟妹妹,一世界的儿和女,一世界的你和我,看不完,翻不够,读不深,悟不透,便需用良知去储存生根,用感恩去记忆发芽,用无限的虔诚让灵魂开花结果,惜读一生,敬悟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2年10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仪天下,情通万众。恕不便一一回复美友,在此一并感谢所有的点赞、转发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歌词《一把老称》</p><p class="ql-block">一把老称挂在娘的床前,称过我那辛酸的童年,一斤豆条八分钱,原来那幸福也可叫艰难</p><p class="ql-block">一把老称挂在儿的心间,称着儿子刻骨的思念,一腔思念无数不眠,那苦碱的泪水叫甘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