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福建土楼(图文):雾松飞鹤

雾松飞鹤(徐向东)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建漳州地区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土楼</div>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福建省四个老区重点县之一。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全境面积2328.6平方公里,人口52.8万,辖16个乡镇(场)。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也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在福建省漳州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藏着一座福建最大的土楼,被称为土楼城。它虽还未加入“世遗”之列,但却比福建其他土楼更为壮观、恢宏。大溪镇的庄上土楼共有五个大门,内有两座小山,三口水井,四个主祠。走进土楼顿觉豁然开朗,这俨然是一座“城”:三层的单元式土楼,沿土楼内墙环绕一圈,里面还建有很多小土楼。“城”内道路纵横交错,不时有村民骑着自行车匆匆穿过小巷。如今在土楼里,依然居住着不少人家,居民走动、小孩嬉戏、老人咳嗽等声音,把土楼充盈得热闹非凡。始建于年代不迟于明中叶的平和土楼,目前还有476座。每座土楼都有一段传奇,承载着岁月的故事。其中一座土楼周长700多米,占地面积34650平方米,共有142开间屋子,最高峰时居住了1800人;绕土楼走一圈至少要半个小时,是目前福建最大的土楼。行走在土楼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精致的石木雕刻,石雕以高浮雕为主,木刻以立体镂空透雕为主。而推开土楼祠堂厚重的木门,看到祠堂布局合理,前厅、天井、通廊、大堂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土楼内有“葆真斋”、“毓秀堂”、“半天寮”和宫庙等公用建筑设施。从这些建筑,可以遥想当年土楼的热闹。 平和绳武楼,是世界遗产福建土楼中最精致的楼。 绳武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嘉庆至光绪五朝,终于建成,长达一百多年。楼中共有二十四个开间,处处可见石雕、木雕、泥塑、壁画等,富丽精工,精美绝伦。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处,无一雷同,散见于屏风、壁橱、门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对联,又有飞禽走兽、诗画结合,动静相宜,被专家称为“木雕博物馆”。<div><br></div><div> 平和最美的绳武楼占地105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楼体分内外双环。内环一层,共有72个开间,其中一二层被等分为12个各有上下开间和一个天井的独立式单元,三层为环楼通廊,分24个开间。整座土楼属于单元式住房与通廊式开间相结合的模式。楼中间的圆埕由鹅卵石铺成,上面有八卦图案。绳武楼的最大特色是它的艺术性。据说当时先后从全国各地请来石、木、泥等各种能工巧匠几十人,进行长达数十年的创作。其中木雕就多达600多块,分布在房间的小门,客厅的屏风,墙上的壁橱,楼梯的扶手,以及梁柱上,且无一雷同,被称为“木雕博物馆”。石刻作品的精华则集中在大门上,各种浮雕,构图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泥塑多半散见于屋檐、门槛及墙壁,有狮子、仙鹤、凤凰和蝙蝠等不同造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最叫绝的是一楼房间的窗户,它装的是里外两层的推拉式木制条状窗门。当内外重叠时,窗门即开,当内外相接时,窗门即关,而调节到一定程度时,内外窗条若即若离,房间内的人可以看到外面,外头的人却看不到里面。原来封建时代,楼内的未婚女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的窗门,窥视房间外来提亲的男人,看看是否满意,然后禀报父母,以供定夺。</div> <div><br></div> 大溪镇庄上楼共有五个大门(即东、西、南、北四门,外加小东门),两座小山,三口水井,四个主祠,142个开间(楼高三层),另有葆真斋、毓秀堂、半天寮和宫庙等公用建筑。庄上土楼原设计建筑模式是葫芦形,因当时福建、广东一带明清二军还处在拉锯战,地方上盗贼猖獗,社会动乱。村民为加强防卫作用,房主便以原“旧寒楼”作为葫芦顶,左右配建两座耳楼“漕洄楼”和“竘升楼”作为葫芦耳,再建一座连体楼“岳钟楼”。岳钟楼没有北墙,它直接依靠在庄上大楼的南墙外,成为小楼依大楼的独特景观,这在福建土楼史上绝无仅有。庄上土楼虽然为土木结构建筑,但各楼的楼墙都建有窗口和枪眼,可以防卫、防震、防水、防火。该楼先后经历了两次大地震、一次特大洪灾,而安然自在。庄上土楼迄今流传着该楼创建人叶冲汉的故事。据说,庄上土楼是天地会首领张耍(又名万礼)和叶冲汉以万为姓早期结义的旧址。<div><br></div><div> 据叶氏族谱记载,张耍,原是个穷书生,一年赴考落第,行乞回家,途经大溪庄上村时,已深夜,到叶家借宿。叶冲汉为人讲义气,乐善好施,见张耍憨厚,且一表人才,愿结为友,留居3年,供其练武,视为兄弟。之后叶冲汉为他备足路费,让他上路投军,还特别做了32个饼,让他带着路上做点心,并交代若要给别人吃,一定要先切开面饼。张耍途中歇脚,拿出面饼吃,觉得好奇,切开一看,原来兄嫂怕他路费不够,在每个饼中藏一块白银,张耍看后感激万分。清顺治7年,张耍率部众数千人投奔郑成功,屡建战功,后官封厦门水师提督,统管闽南各县。之后不久,叶冲汉在张耍的帮助下,开始建庄上城。</div><div><br></div><div> 大溪镇庄上楼始建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楼主为叶冲汉。此人曾加入发端于平和大溪旨在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与郑成功的部将张耍(又称万礼)义结金兰,并代其征收税赋。庄上楼共有五个大门(即东、西、南、北四门,外加小东门),两座小山,三口水井,四个主祠,142个开间(楼高三层),另有葆真斋、毓秀堂、半天寮和宫庙等公用建筑。庄上楼又称“庄上城”。土楼占地面积34650平方米。</div><div><br></div><div> 平和庄上楼当地人称之为“庄上城”。一座土楼成了一座城,足见庄上楼有多么的恢弘。庄上楼占地面积34650平方米;庄上楼正面径长220米;在田楼全楼有64个开间,庄上楼有147个开间;二宜楼现住有36户220多人,庄上楼今天仍有住户180户,1300多人。庄上楼是土楼世界之最!福建气势恢宏神奇的土楼曾经令美国中央情报局大伤脑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上发现了中国闽西的崇山峻岭之间有几群类似于核反应堆或者像导弹发射架模样的东西。这个发现使白宫惊慌不已。但在进一步探测研究后,美国人又发现,这些被疑作“隐匿核力量”的圆形或方形建筑并无金属反应。尽管如此,美国方面仍不死心。事后的几年中,美国每年向这片神奇的土地投下了大量心血和费用,仅卫星照片就拍摄了上亿张。网上一度传言美国怀疑中国南部可能有有一个核基地群,美国卫星发现的土楼有说像核反应堆、有说像导弹发射井、还有说像导弹发射架。后来随着侦察卫星的升级换代谜底终于揭晓。就连土楼当地人现在讲起这个事情还津津乐道。</div><div><br></div><div> 在平和现有的土楼之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小溪镇新桥村延安楼,为平和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早的土楼。正方形的三层楼,只有18间,边长40米墙厚1.5米的延安楼无论从精致程度还是规模,在平和土楼里都不算起眼。只因为它是平和县的第一座土楼,延安楼在土楼的序列中夺得头筹。</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和西爽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西爽楼被誉为平和土楼中的单元式典范。西爽楼在霞寨镇大坪墟旁,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西爽楼面宽86米,进深94米,平面呈四角抹圆的长方形,整座土楼由65个独门独户的小单元围合,楼高四层。每个单元面宽3至4米不等,进深却都达到13米多,进门是单层的门厅,墙设灶台,经小天井的侧廊通大厅。 大厅既是会客的场所,又是全家人吃饭的地方。土楼内部有七座祠堂(前排三座,后排四座),祠堂之间呈“廿”字形巷道,而祠堂与主楼之间则呈环形巷道。全楼设一个正门两个边门,大门前,是15米宽90多米长的大埕,埕前有半月形水塘,早年水塘两端伸出壕沟,就像护城河似的围绕在土楼的四周。</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坑镇洪坑村振成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洪坑村振成楼</h3> <div><br></div> 在众多的福建土楼中,湖坑镇洪坑村振成楼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建省漳州地区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土楼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洋镇田螺坑土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螺坑土楼群夜景</h3>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地区南靖县书洋镇,建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与隶属龙岩地区的永定交接的书洋、梅林两镇,大多数是客家人,其它乡镇则以闽南人居多。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来到坡底公路上,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下一派金碧辉煌。<div><br></div><div>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漳州南靖、华安、平和、龙岩永定等地。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将未经烧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分布广、数量多、品类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分布范围以福建西南地区尤为集中,总数达30000多座,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故又称“客家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30日,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景区荣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土楼建筑的主要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div> 注:原文发表于百度网 2010-12-29 23:20:00 <font color="#167efb">雾松飞鹤的空间</font>第二次发表于 2019-04-17 腾讯网 雾松飞鹤的QQ空间 珍品名胜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