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金秋,暖阳如斯。2022年10月16日,正值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海口市黄海桃美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工作室指导专家王英姿老师和工作室主持人黄海桃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奔赴898艺术村,到名师工作室去拜访名师,感受一场视觉盛宴与心灵洗礼。</p> <p class="ql-block"> 上午 第一站:拜访“南海名家”符祥康工作室(福山人艺术馆)。符祥康,1967年8月出生于海南澄迈,字海轩,号福山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海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海南省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海南省民革中山书画院院长、琼台师范学院海南自贸港教育研究院院长(原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导,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海南省高层次“领军人才”,获得“南海名家”“南海文艺奖”“人民艺术家”、海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殊荣。</p><p class="ql-block"> 走进“南海名家”符祥康工作室,见到符祥康老师本人,为人和善,待人亲切,工作室环境优雅,艺术氛围浓郁。霎那间,墙上一幅幅经典大作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墙上展示的都是符祥康老师的作品原作,气势磅礴,异常震撼。看着我们对作品充满好奇,符祥康老师结合多年的艺术创作经验,以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进行了“如何创作一幅好的作品”的参观式讲解。</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用当下的观念找寻艺术语言,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出精妙的技法,传承经典,守望未来,这是我们艺术创作的初心。符祥康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自己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风格,还有他的创作思路与想法,以及他对艺术创作的每一个新尝试。符祥康老师以《母亲》和《赶海人》两幅作品为例,分别详细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主题方向、技法应用、节奏把握,还有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以及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特别是《母亲》这幅作品,这是他在一次采风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这一个场景,那一瞬即逝的凝视感受,触人心魂,直达内心里那些柔软深邃的感知,激起了他创作的激情。创作很多时候不是一挥而就,关键是艺术的提炼,这就便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另外,他还与我们分享了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强调教师现场示范的重要性,注重教师的示范引领。讲到动情之处,符祥康老师随即以现场写生的形式,介绍了他的色粉笔画,展示色粉画的一些技巧方法,画面构成与边缘线的处理,色光冷暖与周围变化的相融相生,笔法交错中自然生成的精妙,这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啊!随后,我们争先恐后地在各自的教学或是艺术创作等问题上,向符祥康老师虚心请教学习,符老师耐心地为我们一一答疑解惑,并鼓励大家要有自己独立的主观思想,敢于打破固有思维,大胆尝试、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重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艺术创作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不好,有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并且要眼界放宽、学养提高、用思维来指挥我们的行动,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海南黎族画家王雄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在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画室里,我们拜访了海南黎族画家王雄老师。王雄老师现为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主席、海南省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主任、海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海南省民族学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青联常委、海南民族文化专家组成员、海南省政协书画室理事、海南省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主任、海口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海口市美术家协会顾问。</p><p class="ql-block"> 在王雄老师的画室里,搁满了大大小小尺寸不一的油画作品,其画面以身着民族传统服饰、姿态各异的黎族人物为主,或舂米,或打猎,或欢快起舞,身后绿水青山,胶林槟榔,黄瓦房与高低错落的黎族村寨相映成趣,粗犷的线条,浓郁的色块,在艺术形式和风格样式上独具特色,并在省内外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他十分热情地与我们畅谈他之所以痴迷于创作黎族文化,是因为自己本是土生土长的黎族人,他觉得艺术的灵魂来源于民族的根、文化的根,他希望通过他擅长的方式将民族文化释放出来,展示给世人。在求艺路上历尽千辛,仍不忘初心,展望未来,他也对我们也提出了要求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参观上易美术馆(国画)</p><p class="ql-block"> 恰逢“盛世经典——海南省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海口上易美术馆展出,共展出吴东民、阮江华、齐英石、马飞、卢向玲五位中国画名家作品50余幅。分别为大、小写意国画、工笔画、重彩画等!老师们走进展厅沉浸其中,作品内容丰富,让我们目不暇接。 </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是海南画家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以满腔热情讴歌伟大祖国盛世华章,呈现了海南中国画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海南自贸港文化艺术发展中,基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高雅的审美意趣,在中国画领域生动实践的学术谱系。同时,为国庆节日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p><p class="ql-block"> 翰墨丹青写盛世,名家经典展风采。长期以来,海南省中国面名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深切感情讴歌海南人民勤劳实千的精神风貌,用笔墨丹青描绘我们伟大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黎锦苗绣非遗展</p><p class="ql-block"> 进入展馆扑面而来的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参观伊始,由海南艺术学校陈彩英副校长讲到有这样两个民族,她们用青春继承古法,用匠心传承非遗精髓。他们虽然没有特别多的流传下来的文字语言,却拥有“穿在身上的史诗”他们将民族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海南艺术学校陈彩英副校长为我们一一讲解非遗作品</p><p class="ql-block"> 展示作品既具行民族特点又富有创造力的刺绣艺术,包括各种针法们运用,如双面数纱绣、马尾绣、破线绣、打籽绣、堆绣、锡绣,双针绕线绣等多种绣法,边听陈老师的讲解,边参观作品,感叹作品精妙绝伦,让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灰塑艺术馆 许达联灰塑艺术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灰塑有一整套独特的工艺技法,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的优点,非常适合海南一带的湿热气候条件。而海南传统灰塑风格独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海南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文昌市东阁镇的灰塑艺术非遗传承人许达联老师,自16岁第一次拿起灰刀至今,已经研习这一手艺50多年。他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灰塑的历史文化、题材表现、工艺技法、材料制作方法等内容,还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灰塑作品,让我们在惊赞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p><p class="ql-block"> 最后,许达联老师希望将文昌壁画灰塑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他相信随着年轻人的加入,民屋壁画灰塑今后会有更多的创意和发展空间。他也期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领略到民屋壁画灰塑的魅力,能够参与进来一起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下午: 海南省图书馆“行者——文华斌西藏行系列作品展”</p><p class="ql-block"> 在省图书馆大厅,我们参观了文华斌老师作为美术行者而展现的“诗与远方”——西藏行系列作品展。文华斌老师现为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口市美协理事,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农垦中学美术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做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平时的常规教学外,文华斌老师一直画笔勤耕,这六十多幅水彩作品,展现了西藏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吸引着观者驻足观赏。湛蓝苍穹、云海奔涌、山峦亘古、寺庙辉煌、经幡招展,而那鬼斧神工的神域雪山,散发出神圣而圣洁的光芒,仿佛步入仙境,亦是人若如初初若世,天地我心空灵境!</p><p class="ql-block"> 纵观这些作品,也无不散发着文华斌老师作为美术人对西藏神圣之地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方能枝繁叶茂,方能行稳致远。对于美术传统的坚守与创新、个人创作的见解,大家在拜访这些名师时各抒己见,纷纷提出鲜明的见解,收获颇多。在交流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这些老师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努力的人生不设限,我们将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文案审核:王英姿 黄海桃</p><p class="ql-block">文案整理:陈文敏 袁新悦</p><p class="ql-block">照片整理:文欣欣 袁新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