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涂风英,在六十、七十年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接生员。深受当地人们的敬重和拥戴,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她为“老德太太”。</p><p class="ql-block"> 她,已故近三十个春秋了,但在我的心目中,她依然活着……还是那样的慈祥而亲切,可敬可爱。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人品和对工作的执着精神,对陌生人的热心帮助的无私精神,永远是我向往和追求的标杆。</p><p class="ql-block"> 而今,在我的记忆中清晰的记得母亲成年累月、废寝忘食的忙碌于接生工作…</p><p class="ql-block"> 六十、七十年代的草原小镇——巴彦库仁,医疗条件很简陋,医院没有妇产科,全旗只有"老德太太”和阿拉特格娜两位助产士,她们活跃在民间迎接新生命的道路上。母亲亲手接生的小生命都能健康成长,而今已成为社会上的中坚力量。那些年间,正值生育高峰期,每个家庭生育七、八个孩子是普遍现象,育有四、五个孩子的家庭属于孩子少的家庭。记得母亲坐马车去遥远的包牧队接生,冬季还坐上爬犁赴五一社、八一社去接生。还记得母亲骑马去很远的地方接生回来之后全身肌肉疼痛好几天。她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病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平时常常有孕妇前来我家,让我母亲检查胎位是否正常。百姓们都很信任她,咨询关于养胎、保胎和临盆前的注意事项。我母亲都一一耐心的接待,及时检查胎儿情况,听胎心、测胎位,解答孕产妇们的所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母亲热心于接生工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急他人所急,常常在吃饭的时候或是深夜里就被人急急忙忙接走出去接生,面对求助她从未曾拒绝,哪怕身体不适也会坚持工作。母亲大多时间都不在家,因此,我和哥哥们都很小就学着做饭和挤牛奶,把家务活儿早早就担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从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热心助人、善良仁德的品质,同时也学会了应对生活艰辛的能力和勤劳质朴的品质。她教育我们兄妹们很多做人的规矩。如: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和亲友,帮助有困难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四世同堂,四代人共同生活在一个三间平房里,父亲早逝,由90岁高龄的姥姥、妈妈、两个哥哥还有嫂子侄子和我组成了一个七口之家。母亲为家庭操劳,对每个家人关爱,她在我们家里是核心人物,负责管理大家庭里老小的日常生活。我们自幼受到母亲的教悔,教育我们懂礼节,每顿饭都首先给长辈(姥姥)端饭、盛饭,要用双手递给长辈;当家里来客人时,年轻人要起身迎接,请客人就座再递烟、递茶等,当客人要走时要送到大门之外;见到好久不见的长辈要“请安”(达斡尔族礼节)以表敬意;春节时,要给长辈磕头拜年等,并教育我们春节期间走访亲友的礼仪等。</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孙辈的疼爱,真是感人至深的,用语言都难以表述。在这个大家庭里,老人要关照,幼儿需要照顾,有母亲这个核心人物在,一切都是那么温馨和谐,母亲对人和蔼可亲,教育孩子语重心长,面对困难身先士卒,在我们大家庭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操劳着,把我们兄女们扶养长大,看起来是多么平凡、多么平常,然而,正是这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平常事,构筑了我们大家庭和睦团结的根基,营造了我们七口之家平日里的的亲密氛围。因此,我们都习惯了对家深深的依恋。母亲无私的爱,陪伴我们成长。</p><p class="ql-block"> 忆母亲,我心情激动,想起好多往事……记得我1974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高中毕业后下乡到完工公社第三生产队参加牧业生产劳动。下乡之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我们青年点的负责人要求知青们要过"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一要与当地的贫下中农同吃、同睡、同劳动,春节不放假,不许回家,初二之后才可以各自回家见家人。初二一早我就急急忙忙回家看望妈妈,我思母心切,因为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母亲更是惦记我在艰苦环境中参加牧业生产劳动,担心我吃不消,盼望女儿心急。大年初二,火车正常运行,但火车站与海拉尔至陈旗的公交车很远,我们几个知青只能结伴从海拉尔火车站步行回陈旗。冬季的严寒,加之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沉重的大头鞋,步行七个半小时,走到陈旗东山已是身心俱疲,但恍惚见看到了旗里的灯光,又累又饿的我们又鼓足勇力赶路......当我们母女相见之时,不禁相拥在一起,泪水早已夺眶而出.....这个场景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对母亲的敬仰和怀念伴随我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中青年时期,一直忘我的投身于助产事业,热心助人,在陈巴尔虎旗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老德太太”,母亲的晚年时期儿孙满堂,她为后辈付出了全部的爱,为后代们树立了可尊可敬的前辈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德桂兰拟稿于2022年重阳节</p><p class="ql-block"> 讷文静编辑整理</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