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真觉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一1424),是明代皇家敕建的藏传佛教寺院。明永乐帝信奉喇嘛教,永乐初年,为万里而来觐见的印度高僧修建的一处修行之所一一真觉寺。</p><p class="ql-block">真觉寺的建筑模式上仿照印度佛陀伽耶大菩提寺而建。</p><p class="ql-block">钱义一一1437年入宮做太监,(正统丶景泰丶天顺丶成化)四朝官至御用监太监。真觉寺实际是朝廷出资,为宪宗建寺。钱义是奉命监工,寺成后,钱义还交待后人,待其死后,安葬于此。</p><p class="ql-block">据《日下旧闻考》记载:真觉寺兴建于永乐朝,创建人是一位来自西域的高僧,至成化癸巳(1473)十一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真觉寺南面是长水河,现游船可直达颐和园南如意门。</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是真觉寺的核心建筑,成化九年(1473)建成,为明代砖石结构,无梁殿的典范之作。它的造型仿古印度佛陀伽耶大菩提大塔式,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丶7米,通高约15、7米,外形为四方台型,顶部比基部收进约半米,既稳周又庄重。南北立面各辟有一个券门。其建筑外形可分作下层室座和上层五塔。进入宝座南门,有一方形过室,顶部有蟠尤藻井,塔室中央竖立着方形塔柱,塔柱四方各设佛龛,塔室高穹顶,过室两侧各设石阶四十四级,藏在东西两面的墙体内,蜗旋而上可达宝座顶的琉璃罩亭。顶平为台,分布五座高达两丈的密檐小塔,琉璃罩亭,历时五百余年,坚固不摧,被誉为北京古建筑中运用结构力学的中兴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寺内也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宝座之上有五座密檐小塔,中塔十三层,四角的小塔各十一层,五小塔以中丶东丶南丶西南丶西北五个方位布局,塔座、塔身、塔刹遍饰雕刻。塔刹由仰莲丶相轮丶华盖丶宝珠构成。塔身每层均刻有佛像,龛龛相连。塔座每面开龛刻佛像一尊,龛两边雕饰菩萨,菩提树等。中塔须弥座南面正中刻佛足印及佛八宝,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寺内到处都栽有柿子树,硕果累累,预示柿柿如意。</p> <p class="ql-block">建寺同时栽种了两颗银杏树,现以五百年有余,历经风霜雪雨,傲然如故,而且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佛教圣地福兴高照。</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年间,因避讳皇帝"胤禛"名讳,真觉寺改称"正觉寺"。清乾隆十六年丶二十六年为其母办六十丶七十大寿,正觉寺被选为祝寿之地。</p> <p class="ql-block">券门"六拏具"雕刻,大鹏金翅鸟丶龙女丶神琼丶飞羊丶狮子丶雄象。</p> <p class="ql-block">在六米高的宝座外部,装饰有五层佛龛,宝座与宝座之间有石刻椽子,勾头和滴水组成的仿木结构屋檐。南北两面各有佛像86尊,东西两面各有佛像109尊,共有309尊佛像。龛与龛之间由仿花瓶式柱子和一斗三升斗拱相隔。佛像是五方佛坐像,按五尊一组循环排列。</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金刚宝座孤塔兀立,无人看管,塔刹铜玲等铜制构件多次被盗。1934年2月,北平市公安局制定保护方案,1937一一1938年政府对五塔寺进行了基本修缮。</p><p class="ql-block">建国后,"真觉寺金刚宝座"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得以修缮而且以遗址为特色建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作为长河沿岸的北京文化埸馆,迎接八方来客,为真觉寺旳年轮涂上了新的历史轨迹。</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12日,我俩首次去参观了五塔寺。</p> <p class="ql-block">走出五塔寺,过小桥就是动物园北门,顺便逛逛。游客稀少,只看了猴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