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有感——回忆我的老红军父亲

薇薇

<p class="ql-block">一如那喷薄的朝阳,你们用生命书写辉煌。一如那挺拔的劲松,你们用意志铸就刚强。你们是时代最美的先锋,你们是生命最坚固的堡垒。八一建军节到了,向为党,为国为人民英勇奋斗过的每一位战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回忆我的父亲——一个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张书声,原名张汝开,1907年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渡头村,这是一个赣西北的小县,虽然山青水绿,但是在旧社会的偏远农村,一个农民家庭也是在苦苦挣扎中生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地道的江西老表 </span></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和奶奶共生养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爸爸是家中的长子,奶奶把他看的很重,省吃俭用还送他上了几年私熟,听村里的老人讲,当时爸爸是个活跃的青年,还参加过村里的三角班,(三人组成的乡村小戏)演的是花旦。为了一家的生计,老大相当然也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家里种有水稲,棉花,萝卜,花生等等,莲花的红白萝卜不像现在超市里买的都大大的一个,长的才都手指那么大,用盐淹一下,再晒干,泡茶喝,是农村的一种经济作物,种的花生也要烤干来卖(可能是南方多雨,不好凉晒),爸爸告诉我们他经常挑着萝卜干走遍了各个乡村,满县里去叫卖。 每年收获的花生要挑起一百多斤,翻过高倍岭 (江西著名旅游胜地武功山的一段),去萍乡才可以卖出去,来回几百里路程,如果在天黑前没有翻过高倍岭,还会遇到强盗,花生就被洗窃一空,如果卖掉了就能换回一块大洋,那就是全家的所有希望,同时还要向国民党缴纳各种苛捐杂税,这样年复一年,累断了筋骨,也得不到温饱,看到一家老小受苦,内心深处奋奋不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吉安武装斗争中参军的热血青年 </span></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土地革命风起云涌,吉安城是赣西地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中心,在一些革命青年先锋的带动下,1930年4月爸爸就和村里的几个青年人一起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武装斗争,并担任电话班长,同年10月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就投身于革命。由于党内一个领导的错误决定,红军丢失了井冈山根据地,部队只好转战赣南瑞金,我的爸爸也跟随大部队来到了赣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共和国摇篮里的电话班长和司务长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成立了红色政权。</p>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我爸爸仍担任电话班长,听爸爸讲那时候的电话兵就是架电话线,负责部队之间的联络。电话经常遭到敌人的破坏,如果电话打不通,就要派电话兵跑路去把消息送过去。敌人一直对红色政权进行骚扰和“围剿”,电话班要到处转战,辛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4年1月爸爸被任命当司务长,管理部队的伙食和生活等。有苏区做根据地,部队的伙食还相对稳定,战士们战斗、劳动一天能有粗茶淡饭吃的也很香。为保卫红色政权,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也要行军打仗。</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在反“围剿”战斗中行军(图片来原新浪网)</p> <p class="ql-block">瑞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永远铭记牺牲在这里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参加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span></p> <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再加上王明,博古错误的左倾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这时我爸爸还是司务长,部队要出发了,中革军委命令各军团迅速按规定配齐人员,补充武器,弹药,粮,袜,服装等。物资要求每人携带4天的粮食,分得粮食后自作干粮。大米的做法很简单,先把米煮成半熟,再漓干水份再到入锅中,加盐炒成干米,苞米则先炒熟,然后加适量的盐磨面携带,可以干吃,也可以用水拌着吃,红军身上背的干粮袋,里面装的就是这些米和面。司务长的工作就要去监督和亲自帮助战士们来完成这些任务。来不及和乡亲们告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战斗了4年的红土地,爸爸和部队连夜就从于都冲出包围,匆匆上路了。</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长征从江西于都出发</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第一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红军途径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在王明错误路线的指挥下,湘江血战中,红军损失惨重,部队人员鋭减三分之二,中央红军继续向贵州方向前进。 红一方面军途经贵州省苗族山寨,一开始由于国民党的反共煽动和宣传,苗族同胞对红军有很大的敌对情绪,有的拿起刀棍,有的躲进深山,经过红军耐心细致的民族政策宣传和实际行动的感化,苗族同胞把红军当做了亲兄弟,真正实现苗汉一家亲。红军还把当时的形势,和国家的危难向苗族同胞宣传,唤起了同胞们的爱国热情。爸爸做为一个江西老表,从来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他给我们讲起这段历史有很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红军途经贵州苗寨</p> <p class="ql-block">现在尚存的红军宣传标语</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被苗族同胞奉为神树的紫薇树下,请红军喝“神水”,祝福红军打败“白狗子”。</p> <p class="ql-block">  攻克遵义后,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在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爸爸给阔别五年的家中写了一封信,讲自己在外做生意,让家人放心,挣到了钱就会回家。不敢提自己已是一个红军干部,如果走漏了风声,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全家人将性命不保。我的奶奶自从爸爸走了以后,天天伤心落泪,几乎哭瞎双眼,初一和十五都会烧香祈福,求儿子能早日回来,可怜的爷爷和奶奶直到去世也没能盼回儿子,每当讲到这里,爸爸也会潸然泪下,正所谓忠孝难两全!</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遗址</p> <p class="ql-block">红军欢庆毛主席重回领导岗位</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又历经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斗,爸爸虽说没有冲锋在前,做为负责后勤工作的司务长,也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自己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span></p> <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川康边地区翻越了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的大雪山——夹金山。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又相继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又称亚克夏山、马塘梁子)、仓德山(又称昌德山、昌德梁子)、打古山(又称拖罗岗、施罗山、塔鲁岗)等雪山。雪山地区的行行程约31天,1350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是爸爸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也是他讲起长征故事很生动的段落之一。行军中的六月天气很是炎热,来到雪山下,看这面前的巍巍雪山,皑皑白雪,頓感凉爽。但是上级领导和当地的向导要求每人都要穿上所有的衣服,还要带上辣椒以备抗寒。当时的红军穿着草鞋,有的还打着赤脚。部队向雪山出发了,雪山底下有一条小河,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夹杂着树叶和杂草,水是黄色的,喝起来又苦又臭。开始大家兴致很高,想早点爬到山顶,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冷风瑟瑟,草枯枝干,像秋天一样。再往上走太阳就没有了,雪花飘飘,满山银白,积雪不知道有多厚,就像进了冬天一样,山路高低不平,山上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进洞里,就很难被救出。快走到山顶的时候,雪下的更大,还夹着核桃般大小的冰雹,白雪的强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越往上走越难受,大家都觉得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身体发软,一阵阵恶心,爬到山顶,空气更稀薄了,一个炊事员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临死双手还紧紧的抓着锅沿……,当时部队不许停下来,我们把他抬到边上,就跟着部队前行了。山风卷起山上的雪,和空中的雪混在一起如同大海的波涛,一个旋涡一个旋涡地卷动着,爸爸讲这时候他感觉体力不支,很想坐下来歇一会儿,忽然向导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能坐下去,再难也要往前走。爸爸说他当时鼓足全身的力气,趟开没膝的大雪,连爬带走地,终于翻过了这第一座雪山——夹金山。</p> <p class="ql-block">红军过雪山的珍贵留影</p> <p class="ql-block">红军过雪山的珍贵留影</p> <p class="ql-block">画作——红军长征爬雪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红军过草地</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爸爸每当讲起长征故事,他就会十分感慨的说: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艰难困苦的一段历程,也是牺牲红军人数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爸爸参加的是由林彪率领的红一方面军。</p><p class="ql-block">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备粮食,有青稞麦做的炒面,牦牛肉做的肉干,由于藏族地区地广人稀,物资匮乏,再怎么努力筹备,供全军人食用也显不足,上级还请了当地的藏民专门教红军辩别野菜,草地里生长着很多的都是毒草,誤食就有生命危险。</p><p class="ql-block"> 爸爸他们的部队从四川毛儿盖地区进入海把3500米以上的松潘草原。听爸爸讲草地远远看去像一片灰色的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遍地是都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就没有路,人和骡马在草地里行进,要踏着草甸的根部前行,或者拄着棍子,探探深浅,才敢迈步,若不慎跌入泥潭,无人相救,会越陷越深,乃至被灭顶。这样行军下来一天会精疲力竭。</p><p class="ql-block"> 爸爸讲开始就有红军一步不慎陷入泥潭的,大家奋力抢救,用力过猛,拉人的也会被带进泥潭,有很多红军就这样被泥沼吞没了,后来发现要用绑腿的绑带,捆住陷进去人的腰,慢慢移动才会拉出来。</p><p class="ql-block"> 草地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晴天,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冰雹倾泻而下,浑身汗水、雨水就没有干过,到了晚上冷风刺骨,天黑了露营很困难,几乎找不到一块干地,大家就背靠背站着睡觉,躺下去休息的人,第二天一看没气了,泥沼里充满了毒气,人吸多了就会中毒,不知道有多少红军就这样失去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前行,开始吃的是青稞面,没有水喝,就接雨水,不下雨了实在口干连马尿也喝了,草地里有清撤的小溪,但这些水喝下去人就会肚疼,肚胀,拉稀,重者丧命。草地还没有走到一半就断粮了,大家开始採野菜,藏民教我们识别的野菜真是派上了大用场,大家把野菜洗后加点青稞面,煮上一大锅,每人喝上一碗,就要顶一天。再后来前面的野菜被路过的部队採光了,就只剩下草根,大家挖出来尝一下,竟是甜的,就告诉后面的人,草根味道不错,是甜的!很多骑马的首长看到部下断粮,就杀掉了自己的马,分给大家食用,但也只能救助一部分人,这时已有很多人因为受冻,挨饿,病倒了。前面的骡马留下的粪便里,还有没有消化的青稞粒,豆子大家就会捡出来,再煮煮食用。最后大家想到自己身上的皮带,皮鞋,皮枪套,皮背心,都是皮的,可以吃!有人煮煮吃,有人用火烤了再煮着吃,把这些割成小块,煮的发软,就放进嘴里,嚼一嚼喝一口水,再嚼一嚼喝一口水,嚼了一天才舍得吞下去。</p><p class="ql-block"> 爸爸说: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很多战友没有倒在战场上,确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每当爸爸讲到这里,就会老泪纵横。</p> <p class="ql-block">红军过草地</p> <p class="ql-block">身陷泥潭</p> <p class="ql-block">营救</p> <p class="ql-block">煮野菜</p> <p class="ql-block">战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长征中的司务长</span></p> <p class="ql-block">  爸爸参加的红军队伍(红一方面军)是中央红军所在,也是蒋介石集中重兵“追剿”的头号目标。经过一年长征转战的红一方面军,自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出发时的86789人,到达陕北只剩6000人,面对部队人数的大大减少,周恩来心情沉重的说:我们红军就像经历过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我们失去了一些枝叶,保留下来的是树身和树根。我想我的爸爸就是树身和树根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开后,一路向北攻破天险《腊子口》,同年10月19日位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迎来了历经磨难的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了,陕北成为了落脚点和抗日的出发点。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p> <p class="ql-block">长征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上抗日红军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几个方面军会师后人数才有3万多,而且军队干部损失也很大,为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水平,193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爸爸这个期间也在抗大接受教育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陕北挂在墙上的文件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span></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抗日战争中的指导员,被服厂厂长和付科长</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做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参加了115师由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p><p class="ql-block"> 这里再提一下爸爸所在的115师,它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它胜战无数,打响了平型关战役后,又血战甲子山,大打青口战役,不仅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而且对全国的抗战意义重大。三野、四野、华野全以它为底子。</p> <p class="ql-block">剿获日军的军用大衣</p> <p class="ql-block">大衣又分发给参战的人御寒</p> <p class="ql-block">爸爸南征北战使用的公文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解放战争中的管理科长和医院院长,参战平津战役,解放天津</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都希望过上民主自由的新生活。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谈判,可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并说:日本人是国外敌人,共产党是国内敌人。 1946年2月,因形势的急剧变化,人民解放军总部成立,6月底蒋介石撕毁了一切和平协议,公开发动了全国内战。</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爸爸编入第四野战军,转战于华北一带,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发起平津战役,解放华北第二大城市天津。</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张家口,包围北平(今北京),天津后,驻守天津的国民党军队依仗其坚固的设防,拒不接受和平解放天津的解放军。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开始强攻天津,至15日全歼守城的13万余人。这次解放天津爸爸珍藏了一枚《解放天津》纪念章,1984年爸爸住院两年,妈妈一直陪同,家中无人,不知道啥时候丢失了。还有一双行军用的绑腿带,一个陕北时期刻的章子,被开封地区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爸爸就担任华北军区豫北机动医院三分院院长,后转入地方叫平原省干部疗养院。这期间爸爸的一个老上级,介绍和妈妈认识,妈妈当时是一名护士,后来他们就组建了家庭。爸爸因长年征战,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痛起来夜不能寐,腿部也患有静脉曲张,好在妈妈懂得护理,得到了妈妈的热切关心和照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新中国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爸爸和妈妈曾经工作过的原省干部疗养院</p> <p class="ql-block">现在已被整修的换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后爸爸又调入平原省公安厅,任科长。1952年冬平原省撤消,与河南省合并,爸爸本来要调入华北局,可是档案没找到,只有留在河南省重新分配。</p> <p class="ql-block">平原省公安厅时的爸爸</p> <p class="ql-block">平原省公安厅时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妈妈调离公安厅时和同事们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53年初,爸爸由河南省分配到省第二监狱,任监狱长。河南省第二监狱设在当时的密县超化寨上,超化寨因地势险峻,便于犯人关押,所关押的犯人多是国民党的县团级战犯和反攻倒算的地主分子,让犯人从事手工造纸的劳动改造。超化是一个小盆地,有一条流量不小的双汨河,适合造纸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赴任时,我已记事,记得当时在第二监狱驻郑州办事处,连夜坐上大马车,当时还没有公路,土路只能通行马车,我们全家在马车上盖着被子,走了一夜才到达密县超化镇。</p> <p class="ql-block">密县超化镇</p> <p class="ql-block">穿流过超化的双汨河</p> <p class="ql-block">远眺超化寨</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寨门</p> <p class="ql-block">  1954年4月第二监狱搬迁,造纸的工作,由密县大魏镇纸坊乡一些手工作坊的老师傅来承接,成立了密县造纸厂,从事手工造纸。本来我们一家可以随监狱一起搬走,但是爸爸选择了留在密县超化,我一直都不能理解他,现在想起来,可能是他忍受了太多的动荡,把名誉和地位都看的很淡,在他觉得有一份工作可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能给党和国家做贡献就足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全心全意投入纸厂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密县造纸厂的手工造纸,生产力还是很低下的,为了提高生产力,只有要向机械造纸发展。但那时国家还是一穷二白,没有机器,没有人才,想安装一台造纸机,真像蹬天一样难,当时爸爸带领一班人,到处参观学习,其中有一位小学毕业的机修工人,名字叫王根生(人称土专家)十分热爱机械设计,厂里就依靠他慢慢摸索,再加上机械车间的老师傅努力配合,终于安装起了密县造纸厂的第一台造纸机,随着机械造纸的出现,手工造纸也就慢慢淘汰了。后来又出现了第二台,第三台造纸机,纸的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造纸厂也成了密县工业系统利润最高的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十年文化大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6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发展起来。爸爸在文革时期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抄过家,停发工资,游街示众,罚跪等等,精神和肉体都受到很大催残。</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76年,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些老红军,老干部才被拯救出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精神指导下,爸爸也落实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强加于他的一切不实之词。有人称这叫做二次解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沐浴党的阳光—— 安渡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时爸爸已经年逾古稀,组织上给他在下庄河造纸厂单独盖了一栋四间一厅的房子,院子很大,还可以种花种菜。爸爸和妈妈于1981年乔迁新居,开始了他一生中仅仅三年,最安定幸福的生活。(爸爸去世后,这个房子交给下庄河纸厂用做卫生所)</p><p class="ql-block"> 我爸爸于1984年患脑梗塞及后遗症使他卧床两年多,我妈妈行影不离陪护着爸爸,我弟弟除了上班就是照顾卧床两年多的爸爸,单位也派人轮流守护,这期间党和人民给予了这个奋斗一生的老红军充分的关怀。爸爸于1987年1月16日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去世。</p><p class="ql-block"> 爸爸你走了,永远的走了,请你不要留下遗憾,你虽没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你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做为后人的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们永远学习你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工作做风,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为党默默付出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永远怀念我的爸爸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篇关于爸爸的回忆,是在老朋友高东海的鼓励和帮助下才完成的,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是他对老红军的尊敬,对我妈妈曾经给他的一点帮助,都能念念不忘,是这位老友激励了我鼓起勇气,写下这篇对爸爸的回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