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万里风鹏正举,千秋业华章续谱。</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2022年10月17日,五一路小学教育集团两校区全体师生在云端举行了“锦绣太原·大美晋祠”秋季学期爱国课程主题升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校本部升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富力城分校升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p><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不同于颐和园等皇家园林的宏伟瑰丽,也不同于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风格,它是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西周初年,周成王弟弟姬虞封地在唐国称为唐叔虞,叔虞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遂将国号“唐”改为“晋”,称晋侯燮父,后人为纪念唐叔虞,修建了唐叔虞祠,因其封地为晋国,又称晋王祠,简称晋祠。</p> <p class="ql-block"> 悬瓮山下,松柏苍苍,流水殇殇,古色古香,风景如画。近代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晋祠的布置,既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掩映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一个放大的私家园亭”。</p> <p class="ql-block"> 水镜台:古代唱戏的地方,它融楼、台、殿、阁为一体,造型奇巧,别具一格。曾经做过乾隆皇帝书法老师的翰林院编修,晋祠名绅名仕杨二酉题写的“水镜台”匾额,穿越历史尘埃,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金人台:四周各立两米有余铁人一尊,历经九百多年风霜雨雪,依然明亮如初,生动反映了北宋时期高超的冶炼和铸造水平。</p> <p class="ql-block"> 献殿: 四周无壁,只有直棂栅栏,宽敞明亮,既有大殿的稳重,又有凉亭的轻巧,是现存献殿建筑中最早之例。</p> <p class="ql-block"> 鱼沼飞梁: 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形古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 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殿内四十三尊彩色塑像,栩栩如生,令人叫绝。特别是这三十三尊侍女像,肢体修长,服饰明快,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活灵活现,是我国雕塑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这样赞誉晋祠的周柏,轮回三千多个春秋,依然横卧虎视。唐槐, 苍劲傲视,昭示着大唐王朝的显赫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晋韵从晋水中流淌而来,晋祠的鱼沼、善利和难老三泉统称为晋水,难老泉清澈见底常年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 ·鲁颂》永锡难老,冠以“难老泉”美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泛舟游晋祠,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诗句。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则用“一源甚清澈,数步忽潺湲”来描写晋祠胜景。</p> <p class="ql-block"> 公元617年,李渊和李世民从晋阳起兵,曾在唐叔虞祠祈求保佑,第二年便建立了大唐王朝。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归来重游发迹故地,不禁感慨万千,亲书《晋祠之铭并序》,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的先河,为晋祠留下千古佳篇和绝妙的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晋祠犹如一部流动的历史,记载着山西的悠远和辉煌。走在晋祠,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随时和远去的历史不期而遇,随时能感受到华夏文明唐风晋韵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欣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六爱”课程的实践中,作为五一学子的我们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学习,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撰稿:郑蔷</p><p class="ql-block">图片:各班班主任</p><p class="ql-block">审核:马思凝 李洁 刘丽萍</p><p class="ql-block">终审:李跃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