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久以来,我们一直想到山西省看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晋南。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这次我们看天气好决定到山西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飞机到运城市,准备从南游至北。运城古称河东,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p> <p class="ql-block">运城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关公信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忠义仁勇”关公文化已成为增强全球华人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关公文化和盐文化是运城的根。</p> <p class="ql-block">盬街地处运城老城区,北起红旗西街、南至南城墙路,向东是巡盐察院和鼓楼,往西则是河东道台衙门,北口有关王庙,中段是老钟楼遗址上建的新钟楼。整条街以明清晋南建筑风格为主,把关公文化、根祖文化、德孝文化及盐文化囊括其中,共设置有22组雕塑。这里可以体验河东历史的文化底蕴,也还原了老城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从盬街北口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盬街上的第一组雕塑——关公主雕塑,总高8米、宽7.7米,是整个盬街上最高、最大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步入盬街,义炳乾坤的关帝塑像威武雄壮,护佑四方,街道中间大禹治水、后稷稼穑、舜耕历山、嫘祖养蚕、五步产盐法、关公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夜读春秋等群雕屹立,展示传统历史文化形象;道路两旁,极具晋南民居特色亭台阁楼古色古韵、业态丰富。</p> <p class="ql-block">整个关公文化特色雕塑则分为3个文化池,由桃园三结义、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5组雕塑组成,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关公忠义仁勇的一生。其中,单刀赴会雕塑中长14.8米的青龙偃月刀,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铜塑青龙偃月刀。在这里可看到盬街南口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随着上古时期,舜帝在盐池湖畔所做的《南风歌》,运城盐池为历朝历代所倚重,专指运城盐的“盬”字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盬盐从运城出发,源源不断送往全国,造福黎民百姓,盬盐因此而名驰四海。盬街,作为运盐古道的必经之地,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变迁,孕育了盐商文化,推动了中国商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运城老街。</p> <p class="ql-block">明清晋南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运城钟楼下画画的艺人,但是我忘记拍张钟楼照片了,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运城鼓楼,始建于明代(1579年),由河东巡盐御史房寰主持兴建。鼓楼与向西距离不足五百米的钟楼,是运城元明清时期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运城鼓楼与钟楼遥相呼应,晨钟暮鼓,为古老河东盐商巨贾,平民百姓守望了几百年。两楼于1947年解放运城时毁于战火。钟楼踪迹全无,鼓楼仅存基座砖砌门洞一眼,基座上荒草丛生,给人以凋凉沧桑之感。</p> <p class="ql-block">2015年,政府花巨资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复了鼓楼,并进行了立体亮化。每到晚上,楼层间的花灯齐明,把飞檐斗拱的楼阁勾勒得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坐北朝南,布局为中轴线对称,沿袭“前朝后寝”之制,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关帝庙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庙。</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庙宇,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主要包括端门、雉门、午门、崇宁殿、御书楼、春秋楼、义气千秋坊、结义园等等。</p> <p class="ql-block">受疫情影响,22万平方米的关帝庙游人寥寥无几,我们又高兴人少好拍照,又为旅游业生存发展担心。</p> <p class="ql-block">一进关帝庙,来到一个广场,看关帝庙的导游图,一扫二维码,有语音讲解和航拍解州关帝庙全景及场景,但关帝庙太大了,又要听讲解又要拍照不行啊。</p> <p class="ql-block">航拍解州关帝庙全景。</p> <p class="ql-block">从中轴线上看关帝庙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四龙壁位于关帝祖庙端门正南,是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1435年)烧制的琉璃影壁。从建筑学上讲,有遮避视线和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从文化角度上讲,属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符瑞”范畴,有消灾降福,佑护生灵的作用。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赋予了这座四龙壁诸多的传统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在运城解州镇,因关公出生于此地,因此历代帝王为嘉奖关公忠勇,从隋开始便建关公庙,并于历朝历代不断扩建加封,直至称为"关帝庙”,意为“武帝关圣”。</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面是文职官员行走的“文经门”;西侧是甲胄之士通行的“武纬门”。雉门.上嵌竖匾,雉门后的台阶上是戏台。然后,就来到了午门!这里不得不感慨下,端门、午门,只有故宫才有的端门、午门啊,可见关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多高,这座号称全球最大的关帝庙果然不同凡响,完全是按照帝王建制来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正庙是关帝庙的主体部分,采用了传统的中轴对称、宫殿式建筑格局,沿着中轴线向前游览即可。在这条中轴线上排列着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等主要建筑,两旁还有木坊、石坊、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p> <p class="ql-block">雉门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端门以北,是关帝庙的第二道大门,专供帝王出入。创建年代不祥,明代有修葺,现为清代后期建筑。雉门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北面为乐楼,与雉门台基、瓦檐同为一体,坐南向北,是祭祀帝王酬神演戏的场所,可谓一门两用。</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共由四部分组成,前部是结义园,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园内由牌坊、君子亭、结义亭、莲池等组成;中部为正庙,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和春秋楼。两侧配以崇圣祠、部将祠、追风伯祠、胡公祠、文经门、武纬门、碑亭、钟亭、刀楼、印楼、钟楼、鼓楼、东华门、西华门、厚载门、宫厅、官库、牌坊等,共有回廊189间,东部和西部各为东宫和西宫。</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是全球最大的关帝庙,之所以说全球最大,是因为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国、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建有大大小小的关帝庙不计其数,可见关公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这是真正的明清古建筑群,沧桑而不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关羽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三国演义将关羽忠义的美名传颂了千年。与其他三国英雄人物不同的是,关羽在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但都是赐以公卿之位,自明朝起地位逐渐增高,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时又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至此,关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达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中心,现存建筑为康乾时期遗物。前檐抱厦一间,单檐庑殿顶;后檐抱厦三间,单檐卷棚顶。楼上雕木制八角形藻井,顶端为八卦图案,因而得名“八卦楼”。清康熙四十二(公元1703年),康熙帝西巡,祭拜关帝,并御笔“义炳乾坤”。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帝为纪念康熙帝御书匾额,遂改名“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是全庙主殿。始建于陈隋年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得名。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大殿檐下悬清乾隆帝钦定“神勇”巨匾,门楣上悬咸丰帝御书“万世人极”匾,殿内关帝神龛上悬康熙帝御笔“义炳乾坤”帖金匾。环绕殿周26根巨型盘龙石柱,粗犷有力。正面八根柱为双龙遨游飞翔,其余三面18根石柱为单龙深浮雕,其上有龙抓小猪、小鱼、小龟等图案,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结义园位于祖庙端门南北对峙,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四柱三楼三开间,木结构琉璃瓦顶,正面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解州知州言如洒题“结义园”,背面书“山雄水阔”,坊上四周彩绘山水、风景及三国人物故事。其结构精巧,气势恢宏,为祖庙最壮观木坊之一。</p> <p class="ql-block">木牌坊鉴建于清同治年间,蔚蓝底上四个金色大字――“气肃千秋”。据说这四个字是慈禧太后所写。这座四柱三楼的木制牌坊,是关帝庙里唯一有彩绘的牌坊,颇显豪华大气。</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的最后端是“春秋楼”,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一楼神龛内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神龛内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楼内四周的“悬梁吊柱”的结构,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供奉的不同的关公像。</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的古建筑屋檐上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之与其它古建筑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运用了很多琉璃,与木结构结合得天衣无缝。庙内的古树也是一景,远看屋顶上的这棵古树,是不是很像一条腾空而起的龙?其实这是三棵古柏,树冠凑在一起正好变成了一-条龙,可见此处真的有龙脉!</p> <p class="ql-block">印楼刀楼位于春秋楼前东西两侧,东为印楼,西为印楼,形制相同。其中面阔进深皆三间,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刀楼内置青龙偃月刀一口,印楼陈方形汉寿亭侯印盒一枚。</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历史悠久,始建于隋朝,后世均有修缮,且进行了扩建,是全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建筑群之一,这里颇具皇家气派,挂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 ”、乾隆钦定“神勇”、慈禧太后所题“威灵震叠”等匾额。每年九月十月左右,当地还会举办关公文化节,无数游人拜谒关公,其盛况空前,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里面的诸多牌匾,不仅有皇帝写的御书,还有各地名人题给关帝庙的,其中有连战和宋楚瑜的。</p> <p class="ql-block">御园在关帝祖庙后花园遗址上复建的一座北方风格、皇家气派的古典园林。殿宇嵯峨,廊轩迤逦,山水清明,花木竞奇,景物壮美,内涵怡魂,千米彩绘长廊...</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鼎!</p> <p class="ql-block">感叹关帝庙太大太大了,不愧为中国最大的武庙!</p> <p class="ql-block">死海是世界著名的内陆盐湖,盐度高达23%~30%,就连海水鱼也难以在湖中生存。在山西省运城市,其实也有一个被称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p> <p class="ql-block">运城盐湖也叫解池、河东盐池,该湖自古就是我国的无机盐资源宝库,开发历史可追溯到4600年之前。作为世界三大盐湖之一,运城盐湖总面积多达132平方公里,1ml湖水重1.25~1.29克,人可以漂浮在湖面而不下沉。</p> <p class="ql-block">如今,“七彩盐湖”已被开发为新兴的旅游景点,还成了国家重点保护的生态修复区。</p> <p class="ql-block">运城盐湖是一个古老的内陆咸水湖,湖内有五大滩,包括东部的鸭子池、汤里滩,西部的硝池滩、北门滩以及六小池。湖区矿物资源丰富,“运”字牌无机盐系列还被誉为“中国驰名商标”,为国内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运城盐湖随着气温升高 就会变成色彩斑斓的七彩湖,像是仙女打翻的眼影盘🤩根本不需要任何滤镜,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盐湖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具有养生保健的各种功效,黑泥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津浮黑泥可以美肌活肤消炎杀菌,温泉盐湖深层地热矿泉水 ,常年出水温度68度 泉色是铁锈红色 被称为中国的赤汤“金泉”。死海盐疗剧说是高浓度矿物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保健新疗法。</p> <p class="ql-block">池盐博物馆就在池神庙进口。</p> <p class="ql-block">池神庙坐落在运城市南郊,是我国唯一一座池神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历代帝王朝拜池神必到之处。最早在唐代建成。 现存建筑主要为正殿、戏台和东西两厢,除正殿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遗构外,余皆清代修筑。正殿三座并列,殿前月台相连,形制、规模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此布置在风俗神庙中尚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奉东池神为资宝公,西池神为惠康公,大观二年(1105年)进爵为王,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赐庙号“宏济”,大德二年(1299年)加神号“广济“永泽”,明洪武初年正号盐号灵佑,十九年重修,清顺治,雍正均有补葺。</p> <p class="ql-block">看看难得一见的池神庙视频。</p> <p class="ql-block">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十四年遗构。庙前山门,过殿,中部三座戏台并峙,东西左右配殿套院,后部三座大殿并列,皆为重檐九脊十兽歇山式屋顶,雕梁画栋,精致壮观。规模相当,形制类同,殿前月台顺联,构栏雕刻精致。元明碑石,高六米,矗立在阶前两侧。殿身宽深各五间,四周环廊,重檐九脊顶,殿同梁架规整,檐下斗拱密臻出檐适度,翼角恽飞,劲健壮观。三殿所奉不一,按明嘉靖碑文载,中殿奉东池神与西池神,东殿奉条山(即中条山)风洞之神,西殿奉忠义武安王之神。</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处黄河金三角,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观光和爱情圣地,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位于山西西南边陲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头。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南望巍巍中条山翠若屏障,与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南北对峙、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门口的围墙上刻着发生在这里的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这座千年古刹早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游览和爱情圣地。</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规模宏伟,别具一格。整个寺宇建筑分三道轴线。山门、大钟楼、塔院、回廊、大佛殿、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僧舍、枯木堂、错落有致。并有后花园、击蛙石、仿唐街、浮桥、画廊等引人入胜的景点。与《西厢记》故事密切联系的建筑“张生西轩”、“梨花深院”、“书斋院”穿插其间。最令人向往和仰慕的是“梨花深院”,相传相国夫人,崔莺莺和红娘在此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莺莺塔高40米,是一座内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层四面锥型砖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莺莺塔始建于隋代,明嘉靖年间,河东大地震,原塔被摧毁。现存之塔,是大地震八年后重建之物。莺莺塔造型朴实大方,全砖构建,塔基和内外皆呈方形,外观为方形角密檐楼阁式,体形是多层空心。塔基呈正方形,全塔共13层,高近37米。莺莺塔的声学效应非常奇妙。站在不同位置,可以听到10多种不同的回音。特别是一种听起来酷似蛙鸣,又因此塔属普救寺,于是有了“普救蟾声”这古时河东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莺莺塔始建于隋代,原名舍利塔,后因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中主人翁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处,被人们称为莺莺塔。明嘉靖年间,河东大地震,原塔被摧毁。现存之塔是大地震八年后重建之物。莺莺塔造型朴实大方,全砖构建,塔基和内外皆呈方形,外观为方形角密檐楼阁式,体形是多层空心。塔基呈正方形,全塔共13层,高近37米。</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内屹立的莺莺塔回音效果更使游客神奇莫测,妙趣横生。它以奇特的结构,精湛的工艺,明显回音效应而著称于世。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回音建筑。并与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学者称为世界六大奇塔。莺莺塔的声学效应非常奇妙。站在不同位置,可以听到10多种不同的回音。特别是一种听起来酷似蛙鸣,又因此塔属普救寺,于是有了“普救蟾声”这古时河东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景区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中国魅力城市---山西省永济市的黄河岸畔。景区内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兵燹。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前瞻中条太华山,下瞰巍巍黄河水,留诗者甚多。</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和“古代四大名楼”中唯一座落在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它的根基在母亲河畔华夏的发祥之地,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鹳雀楼是民族之楼,是精神之楼,更是华夏崛起之楼,它是黄河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兵燹。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前瞻中条太华山,下瞰巍巍黄河水,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诞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新建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夜景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蒲津渡遗址与蒲州故城遗址(第五批国保)时代:唐至明地址: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的蒲州古城西门外蒲津渡为黄河一渡口,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建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因黄河改道,渡口废弃,被淤泥埋没。</p> <p class="ql-block">1988年,经勘探,明确了遗址的方位,1989年出土了唐代系缆固桥的铁牛。1991年3月,对该遗址进行全面发掘,出土的遗物有铁人四个,铁山两座;铁墩四个,七星铁柱一组(七根),明代防护石堤约50米及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记事碑一通。</p> <p class="ql-block">蒲州故城相传为尧、舜帝故郡,是一座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意义的历史名城。现存蒲州城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后座落在唐故城基址上屡次修葺的内城遗迹。内城周长5400米。外城为唐代夯土城墙,城周长约5700米。内城明代砖砌城墙保存完好,城中心鼓楼台基尚存,为砖砌方形形制,台基四面有砖券洞门,大门上方各有匾书。古城墙及四大门瓮城遗址尚存。外城夯土城墙高于地面5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铁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我们虽然有24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没有永济市当地的核酸检测,且核酸检测的人要下午3点才开始做,我们只能在景区门口拍拍照,管理人员坚决不让进入景区,心里很是憋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