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上的玛曲(散文)</p><p class="ql-block">文/王大为</p><p class="ql-block">今年九月份下旬,在这个金秋的日子里,我随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行八人,来到玛曲县进行草原沙化封禁区植被调查,玛曲的草原之美是我想到的,也是我没有想到的,黄河源头,天上的来水。“玛曲”藏语的意思是弯曲的黄河,在这里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辽阔,绿毯一样铺就的草原,就像是无数个巨大的盆拼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湿地,以及弯曲缠绵的黄河弯道,黄河第一弯就在玛曲,多么浪漫,多么有诗意,多么神圣的的弯道,如同佛光照耀在人们的心中,镶嵌在草原上,来承接满天白云漏下的水。玛曲是甘南草原上的明珠,水龙王盘距的地方,像人工栽植的绿毯铺就的地方,也是藏族同胞和牛羊生活歌唱的地方,那才是真正美的地方,真正辽阔的能看见天边的地方,让我陶醉不能忘怀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玛曲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湿地若尔盖、曼扎唐、尕海、首曲等草原第一名,联合国湿地专家更称这里是世界最美、最大、最原始、最优质的高原湿地草场。来了就会饱眼福,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草原上消失的疤痕</p><p class="ql-block">美丽的草原上承载着绿色的小草,也承载着无数的牦牛和羊群,以及牧民的生活和梦想,但是,牧业数量的扩大,牧场牧草需要休养生息,由于过度放牧,一些草场出现沙化现象,由于草场退化,冻融,鼠害等影响,沙化就像是牛皮癣和斑秃,不及时治理就会扩散,以至形成沙地沙丘,沙漠化。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全县几个典型的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措施,基本上都是稻草方格沙障,方格内种植高山柳,还有燕麦,燕麦种子落在沙地上,第二年继续生长,这样多年多之后,沙化土地就恢复了草地属性。他们每年定期要做植被调查,土壤取样分析,依据数据分析,确定治理的措施,以及草地恢复的情况。</p><p class="ql-block">这些沙化的地方多数为偏远的坡地,通往曼日玛乡的乡村路十分泥泞难走,由于雨多浸泡,路面基本上都是搓板路,满地坑洼,泥泞不堪,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几十公里的路要走上半天,中午自带些干粮,一天调查几个点,每个点要十几个样方,甚是辛苦,晚上回去的路光线不好,坑洼地方看不清楚,车子几乎和蜗牛一样爬行,几个人轮换着开,姚研究员为了让大家多休息一下,自己开车时间长了,快要吐了,友情把我们感动了好几天,尤其是过大水坑,更是对大家驾驶技术和勇气的考验,几米,十几米长的大水坑,你都不知道多深,只见泥水从车头涌过,过后大家觉得惊险幸运,回来大约都十点多了。</p><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毡房</p><p class="ql-block">来到草原上,一定是要看草地,看蓝色的天空,还有感觉随时要掉下来的大块白云,静静坐在草地上,满眼望去,是碧绿的草地,远远的山发着偏紫的色彩,还有那开着不同颜色的小花,喇叭型紫色的龙胆花,十分素雅高贵,还有那柔软可爱的小草,它们是草原上的主宰,是草原繁荣幸福的源泉。</p><p class="ql-block">草原上黑色的牦牛和洁白的羊群,就像是硕大的绿色围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分明夺目。一个个洁白的帐篷就像是一个个随地而生的蘑菇,依山依水依自然。我们走进了路边一个牧民的草场,热情的女主人老远笑脸相迎,招呼我们到她的帐篷,我们示意她家的藏獒没有拴,她不会说汉语,意思狗不会咬人,的确藏獒没有要咬人的意思,而是乖顺的依在主人身边,急忙招呼出了她的女儿,女儿会说汉语,说狗不会咬人,让我们放心到家里,在我的印象中藏獒非常凶猛,现在才发现,草原上的藏獒和它的主人一样和善和热情,我们内地对藏獒的理解大多数是凶猛无情,现在想来,大家见到的是那是像流浪狗一样没有教养的犬类。</p><p class="ql-block">女主人的女儿,小卓玛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在甘南学习藏药学,她们热情的让我们进帐篷喝奶茶,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牧民帐篷的设施,十分简单生活工具,在草地上放了两张狗皮,一个牛粪炉子,显眼的一个桌子上摆放着活佛的画像,显得庄严神圣。我们邀请她们和我们照相留影,她们高兴的答应了,小卓玛说她没有洗头,等冼了头和我们照相,由于我们是过路时间紧,她就随我们了,我们答应给她们照片,由于是相机还需要传到手机上,改天路过再送给她们,可是后来过路再也没有找到她们的帐篷,有些遗憾,大家说以后托人送到她们手里。</p><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歌声</p><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草原上,一定要静坐在草地上,或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看云朵,看远山,看牛羊,以及一个个冒着白烟的帐篷。想起当年王洛宾老先生,就在附近的帐篷里,创作了著名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歌词写到”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歌词优美浪漫,曲调委婉深情。如果能在草原上美美的唱上两嗓子歌曲或者秦腔,那一定是一种享受。和我们合作围栏和管护工作的叁总,藏族人,年轻英俊,说我们工作的地方离县城远,往返不方便,本来打算在就地搭上帐篷,晚上可以看月亮,也可以喝酒唱歌,那应该是多么的浪漫啊,月光下听藏歌,看藏舞,那应该是草原上最美的夜晚,我想叁总一定是一个歌舞高手,我们中间也有秦腔高手,那个夜晚一定是藏汉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叁总很遗憾晚上城里订了一个饭店,吃饭唱歌,他们弟兄用纯香的青稞酒,用藏族人的真诚和热情敬酒献歌,那高原的嗓音悠扬甜美,深情动人。我们的同事也用优美深情的歌声以及激昂的秦腔,表达着藏族同胞真诚的敬意和谢意,席间叁总告诉我们,他父亲曾经义务在草原上捡拾垃圾十多年,被誉为甘肃最美的人,当地名人,他有一个想法,想成立一个基金会,联手科研院校,开展草原绿色发展,沿着父亲的路子,守护好黄河上游生态文明建设,期间掌声不断,气氛融融,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p><p class="ql-block">会栽树的县长</p><p class="ql-block">带队的项目负责人王研究员,他曾经在玛曲县挂职当过科技副县长,来这里是回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大家都一直称呼他“县长”,他曾经在这里呼风唤雨,施展过拳脚,人人仰望,许多人都认识他,他也是一个低调谦和的人,现在也把县长的架子放到一边去了,和我们称兄道弟,其乐融融,玩笑不断。</p><p class="ql-block">他讲的一个故事,让我对他敬佩不已,他说当年玛曲县县城里没有一棵树,由于海拔高,冬季气温低,连续种植了多年的城市绿化树都没有成功,以至于大家认为玛曲就根本种不活树,他以一个专业人员的态度,认真分析和评估了玛曲的气候特点,主动向县政府请缨,承担了县城的绿化任务,选用祁连山的云杉做为行道树,进行县城主要街道的绿化,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亲自把关苗木和种植技术,亲自住在祁连山的林场里选云杉苗木,居然当年成活率十分高,这在县政府和全县引起轰动,他也没有宣传自己,把金贴到自己脸上,不留一片云彩,到期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继续搞自己熟悉的科研工作,继续为玛曲草原生态修复尽自己的力量。现在的玛曲县城整洁漂亮,自有藏族特色,尤其是一排排碧绿的常青树云杉,一排排整齐的站在道路两傍,像纪律严明的士兵,也像草原上亭亭玉立的卓玛,守护着高原上美丽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我们都说应该做一个碑,立在玛曲街边,上面写着“王公杉”,他笑了笑。</p><p class="ql-block">阿万仓的落日</p><p class="ql-block">位于玛曲县南部黄河臂弯里的阿万仓,离县城50公里,黄河自西向东从青海久治进入玛曲木西合,因水泻不畅而形成很多汊河和沼泽,使这片广袤的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这是一片巨大的湿地,也是一个旅游景点,上面写着“世界水塔”,真有气势。这里有阿万仓寺院和赛尔喀木道。我没有看到阿万仓召岱娘玛寺的雄伟气派,只是路过釆日玛或者曼日玛时看到一个建在半山坡上的寺院,不知道名字,那宏大的规模,从山底层层叠叠修筑的寺院,红白相间,蔚为壮观,借着夕阳的余辉,像是佛光浮现,安静祥和壮严的依偎在青紫色的半山上,那巨大的门是开着的,庄严神圣,我只是迟疑不敢进去,怕被虔诚所感染,怕被宏大无边的佛学所吸引,怕被悟道所迷惑,使我便不再出来,与我现在的亲人朋友不再相见,现在还是仰望其神圣,敬仰其威严而已。</p><p class="ql-block">站在阿万仓的观景台上,一览辽阔的阿万仓湿地,漫无边际泛着秋黄的草原,洁白的羊群,黑黑的牦牛群,星星点点,悠然自得,还有婉蜿蜒曲折的水流,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美轮美奂。夕阳西下的阿万仓,在红色的云层中,透着一束束银色的光芒,像太阳流下的眼泪,那是留恋,那是不舍,照在辽阔静谧的湿地上,照在泛着佛光黛青色的山顶上,也照在向它瞭望的人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王大为2022年10月10写于庄浪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