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2022.10.17

荐辕

<p class="ql-block"> 水车</p><p class="ql-block"> 2022.10.17</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故乡的河塘几乎都装有水车。水车是生产队除了耕牛以外,较为重要的生产资料。</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春天秧田育秧、夏收后大田栽秧、雨天秧田排涝、冬天抽塘积肥,全靠水车车水。车水是最繁重的、最耗劳力的农活之一。</p><p class="ql-block"> 每年一开春,生产队就会请木匠进门修理保养水车,主要是制作一批刮水板和链条,那是水车的易损件。刮水板和链条装在一道,桐油涂一下盘在一起备用。水车的其它部件也要收拾一下,桐油油一下。</p><p class="ql-block"> 大概春分前后就要做育秧的准备了。秧田翻耕施肥后,首先要往秧田里车水,稻种撒下去至拔秧还要多次车水。星期天,队长有时也派我们一帮十三四岁的娃娃去车水。这时候车水的规模不大,有一两部水车给秧田车水就够了。</p><p class="ql-block"> 车水的重头戏在夏收秋种期间,每一块耕过的大田,都要在规定时间将水车满,我们常常给车水的大人送吃的,也常常爬上水车替大人车一会水,为了第二天插秧,经常通宵达旦车。有时一块田,车来车去,还有一处地没有水,让人很郁闷,提着盏马灯寻找哪儿漏水,常发现田埂有漏水的地方,不是漏到别的田块,就是又漏回河塘里了。遇到干旱年份,有时把河塘都车干了,车水的水位差越大越费劲,车的人脚板底都打泡了。那个年代,车水是件让人刻骨铭心的苦活。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秧栽下去以后,还要经常不断给田里补充水。有时遇到连天阴雨,发生内涝,秧苗被水淹没了,大队就组织各生产队水车,集中排涝。几十部水车同时车,那场面极为壮观。现场大喇叭响着,带有劳动竞赛的性质,车线子。水车车轴中心有一个小孔,插一根筷子粗细一样的小竹杆,一团绕好线的另一个小竹杆放在一只碗里,线的一头绑在装在车轴上小竹杆上,车完一个线子大概得一两个小时,按线子数记工分。排涝如救火,也是连天连夜车。</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说,五四年我出生那年发大水,稻子快成熟了,稻田里一片汪洋,乡亲们只好划着大澡盆、小船去收割被水淹没的稻子,那年减产了,只能半饥半饱过日子。当然,稻田里有好多鱼虾。</p><p class="ql-block"> 六三年,我们生产队装过一台蒸汽机拖动的抽水机,每次发动首先得烧锅炉,抽水机又没有抽真空装置,每次启动前还要往里灌水,自己又弄不了,还要请师傅伺候。加上还要买煤炭,成本挺高的,用了几回又搬走了。</p><p class="ql-block"> 六九年,家乡要通电了,大队书记金捍东领着社员抬电线杆子、栽电线杆。通电以后各生产队配了抽水机,从此栽秧不用车水了,排涝也有了保证。那年代,嫁女儿首先要打听男方所在生产队地势高低,太低了担心灾年被淹。</p><p class="ql-block"> 通电以后,水车的用途大大减少了,除了春天给秧田车水、冬天抽塘积肥,大规模用水都用抽水机了。</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以后,水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从东汉开始出现、传说是鲁班发明的、使用了近两千年的水车现在几乎绝迹了。</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农业现代化是个艰苦的漫长过程。先是水车的消失,后来是耕牛的消失,再后来是种田方式的进步,大部分农具失去了用途。接下来可能是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经营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