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阅读作品分享《寻梦者》36王乙如</p><p class="ql-block">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鸥,1905年-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浙江杭州人,[1]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p><p class="ql-block">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p> <p class="ql-block">《寻梦者》全诗共八个小节,每小节都为三行,其整体节奏明快而且每一小节中的内容或排比或重复,使读者读来既感受到纷沓而至的美感,又感受到饱含音乐美的听觉的美妙。诗歌整体结构从开头到结尾呈圆圈形,一点点渐渐将情感铺开,渐渐升高。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从意境到表象,诗歌形神兼备,完全可以认为《寻梦者》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影响,是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佳作。</p> <p class="ql-block">阅读分享《爱》李鹏钰16</p><p class="ql-block">是张爱玲创作的散文。该散文讲述了一个女子想等待自己的爱情,却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悲惨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是张爱玲在与胡兰成新婚时,听对方讲起的。《爱》的魅力便在于从这份悲凉与无奈中营造一份美感,获得一种彻悟。“月白的衫子”、“老了的时候”、“无涯的荒野”以及短短数百字之内竟用了七个“没有”,这些貌似没有感情色彩的措辞更加重了文章的悲凉之意,烘托出“爱就是命运”乃至“生是命运”这一主题。</p> <p class="ql-block">阅读分享《我爱这土地》牛依帆24</p> <p class="ql-block">《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以“假如”开头,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p> <p class="ql-block">讲解作者:沈从文</p><p class="ql-block">讲解人:28沈雨洁</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p><p class="ql-block">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18]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p> <p class="ql-block">《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p><p class="ql-block">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阅读分享:35王茜茹</p> <p class="ql-block">《别丢掉》初读之下,感觉这似乎是一首“朦胧诗”:诗人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是对某种人生际遇的怀念?是对某种人生理想与信念的追求?是对纯洁?真诚的人际关系的期望?是对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的呼唤……好像都说得通?这从“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你仍得相信”这几句中可以得到一些暗示?但是,“热情”究竟指的是什么?可以让我们“热情”,可以称之为“热情”的东西太多了!至于“真”,含义也是极为广泛:是“真善美”意义上的“真”?是“童真”意义上的“真”?还是与“假”相对的“真”?那么,诗人是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在感叹韶华已逝,童真不再?是在批判“假大空”?“</p> <p class="ql-block">阅读分享:25秦晨荣</p><p class="ql-block">13晋小萱</p> <p class="ql-block">《金黄的稻束》是现代诗人郑敏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人把目光投注在秋天的田野上,脱去谷穗的稻草一束束倒垂在地里,“疲倦”“静默”,使诗人联想起同样疲倦静默的母亲,于是田野无数金黄的稻束在诗人的眼里幻化成“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稻束因为收获而伟大,母亲因为生命的孕育而伟大。诗人的沉思进一步推进,她想到了历史,在伟大的母亲面前,历史也显得渺小,“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永驻的是母亲那“疲倦”“静默”的身姿。诗人采用由我到物——由物到我的安排、组织、观察方式,把主体“我”突入到客体中,把冷静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结合起来,使诗作内蕴丰富,引人深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