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湘潭市一中120周年校庆因故改线上活动。非常荣幸,受131班邀请,参与了该班组织的10月8日祝福母校的特别聚会,并为这次活动拍摄留影,感谢131班组委会和全体同学!</p> <p class="ql-block">邀请原副校长纪群英老師联系校方并参与了这次活动,纪老师是我们1964年进校时的高三校友,之后留校任教并在市一中退休,她的精心安排与照应使得这次活动得以圆满成功!“亦師亦友”,谢谢纪群英老師!</p> <p class="ql-block">钟楼(正栋)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谷水塘边</p> <p class="ql-block">一中校门</p> <p class="ql-block">2022.10.6.湘潭市一中120周年校庆活动因故取消,许多原来准备回校的外地同学只好取消了行程,但在湘潭的同学依然参与了这次人数不算太多的参观聚会。</p> <p class="ql-block">特殊时段,一切按规矩进行。报备,口罩,核酸,扫码…,完成严格的程序后,在纪老师联系下,我们方得以进入校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象是一个炮弹壳,但这就是当时我们每天在校时听到的钟声,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如果不是有这么多学生正在上课,好想拿个石块去撞一下,享受一下当年如此悠扬洪亮的钟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当年拍的学习大楼侧面。(因电脑打不开,同学传过来的,不太清晰,我重拍后再换一张)</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一个偌大的学校图书馆,可惜没有机会进去浏览一番,这与当年南楼图书馆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p> <p class="ql-block">说到图书馆,黄克同学发言了,他说当年和图书馆的管理老师(待定)关系特别好,他在图书馆什么书都能借到,可惜WG未期,图书馆的藏书悉数丢失。</p><p class="ql-block">记得下乡之前,我就在一位同学那儿借到一本世界名著,雨果的《九三年》,小说生动地展示了1793年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共和派与保王派两种政治力量的殊死之争。</p><p class="ql-block">我对其中一段情节至今隐约记得:一条战舰在海上失火,事故缘由是某人责任,但其在救火中亦表现突出,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之后,得到船长特别嘉奖。正当大伙欢呼高兴之时,船长下令枪毙了肇事者。</p><p class="ql-block">我一直都欣赏这种为人处事。</p><p class="ql-block">也许一本书能影响一个人,而一个学校更能塑造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从学校北门一直走过来,到了谷水塘边,再往前来到学校正门内侧。大家都在感叹,校门右侧的大礼堂也被拆掉了,礼堂旁边就是食堂,记得我班男生在某同学带领下,把磨尖的铁絲从保管室窗口,扦一个藕(或是红薯)出来,就可以饱饱口福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黑白照片是由我约在1968年拍摄,几个同学爬到了树上,地点就是谷水塘靠食堂这儿一棵树上。</p> <p class="ql-block">凭栏站在谷水塘边,我不由得想到了谷水塘东侧,靠近马路这边的那个二层楼建筑,你知道是什么?就是那要踏着阶梯上去的大厕所。上去“解手”有隔板的蹲位近20来个吧?蹲坑楼板隔下面糞池大约有3~4来高,便急时蹲上去,一顿狂泄,犹如“轰炸广岛”,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你坐在抽水马桶上绝对感受不到的!</p><p class="ql-block">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在“钟楼”拍照留念,几个正上体育课的学生挤进队伍,要求来个合影,真的是服了他们,当年就是拉我们也不敢去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后生可畏!</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8年我在钟楼操坪“自拍”的照片,操作还不十分熟练,自己跑过去后遮挡了半个脑袋。</p> <p class="ql-block">纪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正栋”,这是一中校园唯一的留存。一句话:“亲切!”。</p><p class="ql-block">来到中间的楼梯间,旁边的陋室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儿可就是当年用那个长绳索扯着打钟的地方,现在去比划,怎么也想不出当年绳索是怎么安装的,就是那个“炮筒”它在钟楼顶上啊?</p><p class="ql-block">钟楼顶上不还有个鸽舍吗?几十上百只鸽子凌空飞翔的場面是再也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正栋一楼东头大教室当年是上音乐课的地方,走在走廊,仿佛就能听到老师的钢琴声。</p><p class="ql-block">这个教室对133班还有个故事,WG期间,它曾经是“湘潭市一中红卫兵延安联合战斗队”所在地,其实它就是我们几个寄宿生的“办公室”。幸亏当年什么也没干,只是去某同学父亲单位贴了几张大字报。</p><p class="ql-block">更有意思的是WG后期,要下放了,“延安…战斗队”的那面红旗没法处理,结果有同学出主意,拿到裁缝店做了几条男士游泳裤,但拿回来后少了一条,谁也不想放让,某同学提议“检勾”,天不助我,我检了个“空号”,同学们为了安慰我,把那枚“湘潭市一中红卫兵延安联合战斗队”的印章留给了我作个纪念,我至今保留着这枚印章,再过一些年头,也许就成了“珍贵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校史展览室,让我们感叹不已,120年!潭中培育了多少栋梁之材!为我们曾经是这个学校的一员深感荣幸!</p><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这一代又是这个学校最特别的一代,真正的学习课程,我们仅仅只有约一年半的时间,而应该是初中三年的学业,我们却呆了四年,可悲的是我们居然算是“知识青年”?当然,这一切与学校无关,谁叫我们撞上了这样一个年代呢?</p><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老三届”中依然出来不少栋梁之材,象我们这个年级的赵小钢就是其中之一。而“老三届”的许多同学依旧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当年在校时的学生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校徽和学校颁发的“初中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至今留存的一套(四张)WG时期大串联的革命师生乘车证和一张在西安大雁塔拍下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们班几个一同串联的同学去大雁塔玩,碰到一个拿着相机西安仪表厂的一位男士,他热心的帮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居然守信的将底片寄给了我,多好的人啊!这是我们唯一在WG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由湘潭市四个面向办颁发的上山下乡的“喜报”和“光荣证”!光荣吗?也许吧!有的同学在乡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六/七年,我算是幸运一点,十个月就被招工。</p><p class="ql-block">至今对于“上山下乡”仍有不同争议,但我并不想说“青春无悔”,更不想去说什么“一埸噩梦”。再过50年,历史自有评说。</p><p class="ql-block">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你就得适应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做了这个“美篇”,你猜我最想说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对不起!”</p><p class="ql-block">对不起131班的同学们,我这是占了你们的平台,夹带了我的“私货”,但看到伍老师正能量的“美篇”发表,我才有了些许心安,希望131班同学多多包涵!</p> <p class="ql-block">黄克同学,你是在批评我还是在笑话我呢?</p> <p class="ql-block">参加完131班庆祝120周年的校庆特别聚会,还是想写点什么,胡诌了一个“美篇”,别人写的都非常正能量,我虽说不上负能量,但至少有些胡言乱语,信口道来。暂时发表,亦正在不断修改中,请您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