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已经过了两周了,感觉时间过得真是快。这两周我觉比上一个月是有意义的,因为上一个月主要精力是在熟悉科旺学校的流程,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很多杂事和对外交往上,而这一个月的精力却是踏踏实实的放在了跟孩子的互动以及教学上。</p><p class="ql-block"> 先说教学这一块儿,今年接手了科旺学校的高二的心理学课程,初二的语文,还有中专部的语文。其实我觉得最难教的可能就是中专部的语文课了,因为中专部的课文内容很杂,如现代诗词、歌曲、古代诗词、小说、杂文……我不知道中专部的语文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传递一些思想,也不知道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完成哪种程度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孩子们的学情我也不清楚。一开始,在语文素养和思想方面我的重点总出现碰撞,一方面觉得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很重要,如朗读。另一方面,可能也会觉得这个朗读背后的这种意义,这个作者,他的经历,他的思想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第一篇《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我记得我课下的备课量特别重,一方面,赶着时间去看斯诺写的《毛泽东传》另一方面去查《毛泽东年谱》,看看究竟在哪个历史时期,哪样的心境下毛主席写下了这首诗,我就一门心思的想着把这个东西尽可能地吃透,然后讲给孩子,但这样操作下来,我发现我在办公桌上前呆上几节课,也不一定能备清楚一节课。然后自己讲课的时候因为体会不深,又或者太急,这个课总感觉上得不舒服,达不到想要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在朗读方面,一些孩子可以通过模仿名家名篇很好地朗读,而一些孩子,还在一些最基本的发音问题,节奏问题,语调问题上卡着。如何让一些很基础的同学开口,开口就能有所收获?如何让这些“吃不饱”的中三阶段的孩子往前走一走?这个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也是挺纠结的。所以,最后采取的方式是分小组,由比较好的同学带着比较弱的同学,大家一起读,但是这样下来的话,还是感觉,主要靠带动,然后真是轮到个人去读的话,个人读的还是很差。</p><p class="ql-block"> 上中专的语文,我就一直在调整的过程中,想着找到更适合他们的语文的教学方式。其实也没有上几节课,就被学校的军训、放假打断。我也是特别感谢这次放假,让我能多一些时间去准备中专部的课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 在十月份很长的假期里面,我接触了很多人,一些是原始点的老师,我和同学们一起跟着原始点的老师们完整的学习了三天的原始点的课程,然后还听了几节传统文化课的课程。 原始点的老师,基本上什么原理也不讲,只讲操作,所以这几天下来,我觉得只是一些技能的学习吧。另一个是两位传统文化的老师的讲课,他们讲课的一些风格确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们都是“干讲”,一不用音响,二不用电子设备,就是一张嘴,然后一支粉笔,用很传统的方法去给孩子们讲课。在我的心目中,能这样讲课的老师是很牛的,因为我一路以来接触了太多的老师,不靠PPT,不靠电子设备基本是讲不了课的。他们身上的激情确实很感染我,但是几节课下来,我也会发展他们很多硬伤。比如:大量的逻辑跳跃,大量为讲道理而讲道理。剖析一个字,各种讲法,那这个字到底本来是什么样子,最后也觉得混乱不清。他们还经常说一句话,你读懂了这一个字,你就悟了。我想,人是会有大彻大悟的时候,但一定是经历了很多很多,然后暮然回首时别有一番领悟。这么听课听懂的“悟”我肯定是悟不了,只能是懂得一些道理吧。我之前看过“双法字理”每个字讲得很清楚,但是不至于太玄乎……孩子们听后的评价也是多种多样,但更多的觉得有些玄乎,有些吹牛,似乎有些道理,但总想睡觉。</p> <p class="ql-block"> 这次听传统文化老师讲课,我思想上的体悟倒是很少,但是,对于我自己怎么上课,确实是拓展了很多思路,而且也打破了我一种认知上的障碍:并不是不用PPT,讲得就很好,很牛。一个老师如果学一门课程,不是很通透,却非要“干讲”其实对学生也是一种不负责。</p><p class="ql-block"> 这样对照一下我自己上课,我突然打开了思路,以我目前的水平,即使花再大的功夫也没办法一口吃个胖子。那我可以借助多种视频资源啊。我反对那种照“PPT”宣科的老师,但是,我并不反对备很多资源的老师啊。就如同我们讲“时政课堂”那样,其实自己的观点、认知不一定都那么深刻、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选取一个主题,围绕着这个找更合适的视频,啊。时政课,没有孩子不喜欢的。那我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摸索嘛。所以,我感觉我一下子打开了语文的教学思路。</p><p class="ql-block"> 我认真看了语文课本,发现里面的很多《诗经》《楚辞》的内容都可以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展开。如:《无衣》是一首古老的战歌、《国殇》是一首祭歌,其实歌颂的都是保家卫国的人……于是在用吟诵学习文本的同时,我给孩子们补充了很多邓稼先、王伟烈士、黄文秀的故事(找了一些视频),我记得大家看《邓稼先》的时候,很多人都流泪了……同学们对于很多古代的英雄,现代的英雄就有了更多真实的认知,那种对于英雄的崇敬之情就会慢慢升起来。记得我第一次给他们放“国殇”里的很多打斗的场面,有的同学是一种“戏谑”或者“调侃”的心境在看的,但是当我纠正了他们,给了他们更多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第二次,第三次课整个班的气场就不一样了。总之,我会利用课间的时间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放一些有益的或者相关主题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很多孩子对于“英雄”的态度转变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我想语文课其实就是思想(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能力的一处结合点,我以这个方向去整合语文的很多篇目。如果,整合不了,可以借一篇文章,一首诗歌展开、联系……语文还是与我们的教育理论结合。这样的课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才能更有意义。还在探索中吧,总之,觉得给大孩子上语文,对于自己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基于,也是挺好的自己成长的契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