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的弹花店

夏阳

<p class="ql-block">  潘先生的弹花店在龚家弄121号。最初吸引我的是那圆拱型的看上去像窑洞的店门。我想,这样的店面拍出来可能会有一些形式感吧!在小镇,我粗粗找了一下,只找到了两家弹花店,另一家的店面不是敞开式的,里面的空间更显逼仄狭窄。我最终选了潘先生的店。</p> <p class="ql-block">  由于事先去踩了点,跟潘先生的接洽很是直截,我径直走过去,跟正在干活的潘先生夫妇说:师傅,我是区摄影家协会的,我们这次有一个拍摄小店铺的活动,可不可以拍一下你们家的小店?潘先生夫妇打量了一下我,可能看我不像坏人,就说,好吧。我随即又问了他们下午开工的时间,就这样算是预约好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背上相机来到龚家弄,潘先生夫妇已经在忙活了,一位顾客要用6斤重的旧棉胎改制一床5斤重的长2米20、宽2米30的棉被。潘夫人从旧棉胎上剪除一块,然后拿出杆称称了剩下的,不多不少,刚好5斤。</p> <p class="ql-block">  旧的棉胎被剪刀裁开,裁成适合弹棉机的尺寸。棉被要重新打制,首先是要把旧的棉絮打松。以前没有机械,完全是手工弹制,弹花郎背着弹弓,用弹花锤击打,利用弦线的震动使棉絮蓬松恢复柔软弹性。潘先生说,老的家什还在,但现在很少用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手工弹棉花的价格是40元一斤,机制的是3元一斤,借助机械做一床被褥的时间是四十分钟左右,手工的大概一天才能打出一、二床。潘先生说,曾经有报社的记者让他演示用弹弓弹棉花,付了他50元钱,如果我付他工钱的话,他也可以为我演示一番。我不知这是不是他的玩笑话,此时就算我舍得花钱让他演示,店门外那些等着拿棉胎已经等得不耐烦的顾客估计也不会答应。几轮冷空气来袭,连续降温,潘先生的弹花店又到了一年里最忙碌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  开启了弹棉机,随着机械声音的响起,旧的僵硬、板结的棉絮经弹制后蓬松柔软,颜色也亮白了许多。用两根竹竿把从弹棉机缓缓吐出来的棉絮缠卷起来,“棉花糖”的制作工艺大概就是由此得到的灵感吧!</p> <p class="ql-block">  巨型“棉花糖”上的棉絮按照横的一层,竖的一层交替均匀铺在标有长宽尺寸的工作台上,潘先生一边铺,一边用一根小棍轻轻敲打压实。在此间隙,我跟潘先生聊了几句,得知他是温州人。他说,他们那一带都是弹棉花的,“人带人”离开家乡,到全国各地弹棉花。</p> <p class="ql-block">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些资料:“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温州人远走他乡,单永嘉县每年就有上万人外出弹棉……”突然记起小镇里另一家弹棉店的主人周师傅也是温州人,上次去他店里时,他一边干活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温州鼓词《秦英征西》……</p> <p class="ql-block">周师傅</p> <p class="ql-block">  铺好的棉絮要覆盖上纱网固定。据潘先生说,老底子覆在棉被上的绷纱线都是通过牵纱篾来完成的,两人对面而站,纱线通过牵纱篾来回传递织出纱网来固定棉花。现在有织就的成品纱网,一大卷挂在那里,只需拉下来覆盖即可。</p> <p class="ql-block">  但我看见在覆纱网之前,潘先生夫妇也会用牵纱篾牵着红色的纱线在被子的对角来回走几次以示点缀。</p> <p class="ql-block">  最后还有一个碾压的程序。以前都是用“磨盘”手工碾压的,现在的工作台同时又是一台压棉机,被褥在机械的作用下被碾压定型。</p> <p class="ql-block">  临结束前,我提议给潘先生夫妇拍一张合影,被委婉谢绝了。理由是干活的人,身上都是灰尘棉絮,脏兮兮的,拍出来不好看,而且他们也不喜欢拍照。不喜欢拍照的人却让我拍了一个下午,而且当我跟他们说到时如果还差几张的话,可能会再来叨扰,他们也很礼貌地回复说: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真的非常感谢潘先生夫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