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平地处边远,境当扼塞,民风彪悍,历来梗化。明万历间,官兵平定当地夷民暴乱后,置新平县、建关帝庙,以开风化,镇抚夷民。</p> <p class="ql-block">新平花山大庙,建于城西五花山上,有关圣庙、关帝庙和卹忠祠之称。五花山之土质,具有青、黄、赤、白、黑五色,映日光之七色横列成纹,灿如带锦,故名五花山。所以,邑人又有五花山大庙之别称。</p> <p class="ql-block">花山大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庙内置新平建县标志碑《鸣鼓营碑》、新平建置沿革碑,有新平“新八景”之一“五花衬霞”及民间流传的“美人春睡”奇景。《鸣鼓营碑》文曰:“破敌军山、平核桃箐、焚白改寨、扫麻栗湾,擒斩万计。万历辛卯孟秋二十三日,副总兵丰城邓子龙立。”建置沿革碑,简明扼要叙述了新平历史沿革情况。邑举人马太元《五花衬霞》诗云:“山色五花呈,丹青画莫成。落霞光返照,相衬益分明。”《志书》载:“美人春睡,在县西五里花山,形似美人,曲肱而卧,碧衣彩裙,望之俨然西子王嫱,春倦而卧之也。”五花山视野开阔,登临其上可赏新平旧八景之“团山叠翠”“二龙戏珠”“金丝钓鲤”,令人眼前一亮,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前清邑廪生郭彦卿《关庙紫荆(五首并序)》言:“关庙,在城西二里许之花山,建于明万历间。东厢前有紫荆老树一株,不知植于何年。中空外实,连理交枝,妖娇曲折,绘工难肖,天然画本也。进根一隅,枯如石山,边际一枝若手臂曲举,上接干本,下有萌蘖生焉。断之,可分移盆中,饶有佳趣。”五花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新平人文历史汇集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花山大庙刀光剑影,鼓角铮鸣。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参将邓子龙到嶍峨县平甸乡镇压普应春、霸生等领导的彝族农民起义,便安营扎寨五花山。《志书》有:“万历十九年,丁苴白改夷普应春等叛,抚镇吴定、沐昌祚遣参将邓子龙讨之……应春等既诛,七月二十三日,于鸣鼓营勒石记功,请建立县。官以镇抚夷众,名曰新平”“千人塜,在城西三里花山大庙后”之描述。《明史》卷二百四十七有这样的记载:“……丁改(应为丁苴、白改)十寨普应春、霸生等作乱,势张甚。定(巡抚吴定)大征汉土军,令子龙军其右,游击杨威军其左,大破之。斩首一千二百级,招降六千六百人。帝为告谢郊庙,宣捷受贺。”民国十年二月初七日,滇军第八军叶荃残部被唐继尧军追杀,八百余人窜入新平……次早,唐追兵约一千三四百人尾随而至,在花山大庙相遇,两军激战一小时……忽天大雾,唐兵不能前进,叶军遂得以逃脱。五花山是平甸坝子的至高点,进可攻,退可守,曾金戈铁马,硝云弹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花山大庙重若丘山,彪炳日月。清康熙临安知府黄明言:“新平一邑,尤界绝域。万山巑岏,甚峥嵘峭拔者曰鲁魁,绵亘数百里,皆蚕丛鸟道。土彝种类不一,历代以来,叛服不常。明万历间,土人作乱……因卜地于邑之西隅,以寿亭侯关夫子特隆庙祀。嗣是世代递迁,彝人互相雄长出没近地,为边界之警。今上德洽寰宇,威播遐荒,薄海内外靡不来王。”由此可见,邓子龙建关圣庙用心良苦,煞费苦心。在汉文化中,关云长一生仗义赤诚,忠肝义胆,被后人称为“武圣”,对于中华民族,乃至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其他民族而言,已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性质的群体信仰。花山大庙有感圣化怀柔,令彝众洗心涤虑的用意,是新平作为一个新的县级行政机构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花山大庙拘于形制,别具一格。邓子龙建关圣庙就按当初的兵营模式来建筑,东、西、北方各有一营垒,内为正殿和偏殿,正殿有关帝君塑像,偏殿一侧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另一侧为邓子龙塑像,并立有鸣鼓营碑。殿前场院有一天井,内有两个池塘用石块镶嵌。黄明描述:“总戎邓公……虬须凤眼,貌若天神,见者疑为寿亭侯后身,其英风毅魄,恍然如在其上。”清康熙邑廪生田见龙《咏邓将军古碑》云:“懿绩远难考,古营碑独真。字踪苔影蚀,雄句日光津。勒石横云岭,扫氛泣鬼神。何缘赠邂逅,留与作家珍。”清同治十一年邑岁贡李朝相《邓将军词》赞曰:“将军功德祀宜修,开辟荆榛克壮猷。宇宙垂名《枕戈集》,英风直继高密侯。邦瞻遗像近诸葛,征南勋烈欲与俦。二百年前蛮彝定,敌军山畔狼烟收……”《新平县志》载:“……邓子龙将军像左,高二尺余、阔尺余,上载新平之建置沿革之事,甚详。”“钟,一在治城西门外花山关帝庙内,重约四百余斤,高四尺余,其口直径二尺八寸,清同治壬申年铸。”“雕塑,花山关帝庙之马塑得惟妙肖。”</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署新平知县山东王志高在其《五花山喜雨池记》中,对五花山之奇赞不绝口:“余来自东鲁,视山虽高不比泰岳,而放此异彩,亦奇观也。回环四顾,东壁文峰峙龙潭而雅秀,西天瑞霭连飞凤以绚采。俯视团山之叠翠,清流激湍;仰瞻五桂之联芳,拱极朗曜。甸水潆回,长桥卧波;畎亩连阡,城郭掩映;远近村落,棋布衔接;风水公园,历历如绘。登眺之馀,虽遥唫俯唱,逸兴遄飞。”他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五花山缺水,而自己又能力有限“……乃錾方丈池于庙内西侧,蓄夏秋雨水以供不时之需。池水就雨而储,故命名喜雨池。”花山大庙清新脱俗,造形别致,具有独特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花山大庙历经圮毁,几度重生。黄明在《重修关圣古庙碑记》中写道:“岁丁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宪招谕鲁魁,单骑至山……余因瞻拜关夫子圣殿,见栋宇倾颓,捐俸重修之。及命下,再至颁赏。适庙貌告成,邑之绅士请余勒石以记其盛。”道光《新平县志》载:“本朝康熙年,土酋猖獗,碑毁。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丁酉,典史李清正依原文重为勒石,并跋其后。今在旧城关帝庙,原碑久已无存。乾隆五十年,曾奉三通馆咨取,仅拓李清正所刻碑以进”;清乾隆四十九年邑恩岁贡饶文琯修《花山武庙碑记》载:“(关圣庙)自建立后,遭毁坏于壬子【康熙十一年(1672年)】,又重修于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十年来,风雨飘摇,瓦多损破,墙已崩裂,不有修者,几见颓废。幸得中新善人,名之瑞,下新纳溪邑庠生,名志道、念曾者,三王首倡捐金,众姓赞助,复为修盖装颜。不崇朝而庙貌易旧,神像更新,皆三王与众姓乐善好施相与有成也。功竣因勒石以志不朽,若夫踵事增华,更有望于后之乐善者。”</p> <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新平建团结水库,在花山大庙造黄色炸药,意外引发爆炸,整个西花厅一排兵营全部炸毁,3人死亡,11人重伤。附件村民乘机抢拆庙宇材料建公房,致使花山大庙片瓦无存,鸣鼓营碑被小山头一村民抬去镶猪圈。新平一中历史教师张仕儒家访时发现此碑,知道此碑的历史价值,呼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时任文化馆长周祯得悉,用三包水泥换回,才使新平建县标志碑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2004年,年逾古稀的周祯老先生主动请缨,挑起恢复重建明代古遗址花山大庙的重任,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非议和困难,在荒山秃岭上凿石种树2万余株,建成殿堂亭阁景观景点和各种园林设施20余处,并把花山大庙更名为花山公园。如今的花山公园楼台凌空,亭榭比翘,高阁鸣钟,碑铭林立,其规划之人性,建筑之精美让人啧啧称奇。五花山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游人络绎不绝,常年香火不断,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花山大庙历经风雨,化茧成蝶,实乃新平人民之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代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花山公园是新平园林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以周祯为代表的“愚公”们不畏艰难,默默奉献,让五花山石漠化的光山又变成了绿州,其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愿周祯这种“活愚公”常有,守护绿水青山的人长在,大美新平必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康熙、道光、民国《新平县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档案馆馆藏老照片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史资料选集第二十三集》,互联网有关花山大庙知识,绘图周明,讲述周祯老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