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浦江镇,提起这个地名很多朋友都会认为它是属于浦东的,毕竟它在黄浦江的东岸,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属于闵行,准确来说是由闵行、南汇的几个镇合并而来。虽说位于上海郊区,但近些年浦江镇的发展还是非常可观的,不少的景点、商圈在此建设,也算是没有辜负“浦江”这个大气的名字,而浦江镇最有名气的景观莫过于“上海七大郊野公园”之一的浦江郊野公园,不过无数游人在这一片花海中傲游的时候确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脚下的眼前的花海曾经是一座繁华小镇的一部分,这个小镇叫做——杜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杜行老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从江郊野公园的标志景点奇迹花园出发,一直向西走,穿过浦锦南路之后,你会来到一片房屋排布密集的地方,这里便是昔日杜行镇的中心,也是杜行古镇留存至今的部分,从地图上看,如今的老街四周是一个又一个郊野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杜行老街及周边(卫星地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和很多古镇充满文化气息的名字不同,“杜行”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直接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就是有个姓杜的人住在这里。翻阅一些资料可以发现,其实杜行的由来多少和东边的周浦有些关系,在元朝的时候,杜行还是一片王家浜沿岸的村庄,而那时的周浦已经是一个繁华的镇了,这一年一个叫杜元方的周浦老人带着家眷搬了这里。杜元芳在年轻的时候做过浙江德清县的主簿,老杜虽然官做的不算大但是书却没少读,或许是继承了父辈的卷王基因,杜元方的儿孙们都很好学,而且官也越做越大,像杜元芳的孙子杜隰就于明代初年出任太常赞礼郎,虽然他只活到33岁就去世了,但在他的才能却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而杜家也借着皇帝的光受到了当地乡人的敬仰开始逐渐壮大,成为了地方望族,而这个村子也被改名叫做“杜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杜行老街——张行路</span></p><p class="ql-block">到了明永和年间,杜村王家浜(今姚家浜)沿岸的街道上开始出现沿街的商铺,这样的店铺在古代被叫做“行”,加之族大众繁的杜氏家族聚居于此,“杜家行”这个名字就这样出现了</p><p class="ql-block">彼时的杜家,出现了杜时登、杜时腾、杜时达三兄弟以及杜献璠、杜宗彝等等人物,他们大多读书中举,或任官职,或有著作,虽然他们当中最大的一位也只是地方县官,不过在当时的杜行这个僻远的地方能出一个县太爷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万历十三年(1585年),书香门第的杜家又出了一个举人,当时的人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个叫杜士余的年轻人将在未来成为杜家和杜行镇的骄傲,因为到他去世之时,他的官职最高做到工部尚书(正二品)。而在杜士余之后,他的弟弟杜士基也做上了兵部郎中,并且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有人说,杜氏之所以能够有这番成就在于其良好的家风,在《南吴旧话录》中就记载了有关杜士余的一段故事:杜士余每年入冬时,总喜欢吃些番瓜(番瓜在明代是杜行的特产)。族人前来探望时,也常带几只番瓜作礼品,而他总是以厚礼回赠相送。有人问他“你所酬百倍于物,而且收下又不多食,不必再送了吧。”杜尚书却表示:“我过去就是浦东的一个穷小子,吃着这些番瓜长大,怎么能看轻这些蕃瓜呢?”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番瓜是什么东西,现在这个东西一般被人们叫做西葫芦。那么…既然二品官都天天啃西葫芦吃,身为打工人的你…有什么理由…嫌弃眼前的泡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杜行街头残破的老宅</span></p><p class="ql-block">除了杜士余之外,杜家的子弟大多数为官清廉、受人推重,像前面提到的杜时达在任遂昌县主簿时,清廉自守。据传他直到去任时都“囊无一文”,在他离开的那天,一个县的民众齐刷刷的站在路两边给他送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杜行西街</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西街地处杜行老街西市,为杜行村第一村民小组。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是当地的百姓集资在西街口建造了一座环龙桥,这是一座很漂亮的石拱桥,只是在1978年河道拓宽时拆除,桥边原本有块记载造桥时出资人名单的石碑,房管所造房时将其砌在了墙里,尽管多次改造损坏了不少古迹,但西街上至今仍有几座古建筑遗存</u></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明代,是杜家最辉煌的年代,在这一段时间里,杜行镇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景气,到了清代初期,杜家行商市的规模达到鼎盛,集镇功能显现。不过或许是看到集镇的发达,有或许是感觉既然学海无涯那不如回头是岸,杜氏家族中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事商业,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杰出人才的出现,家道逐渐中落了,以至于现在的杜行已经很难再找到杜氏家族的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浦滨乡公署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滨浦乡是杜行镇在解放初期前的名称,所以这座小楼当年的作用大家可以理解为镇政府,不过目前它已经融入到了一众普通民居中</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西街李家住宅</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李家宅是一座清朝末年的老民居,现存一正房、两厢房和前天井,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西街朱家宅</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该宅建于清代,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阔三开间,进深四界,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是闵行区现存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临街楼房建筑之一</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再强大的家族也会有没落的那一天,不过杜家行这个名字却在杜家衰落之后保存下来,集镇也在逐渐壮大,从雍正年间:镇东西二里,仅一街,居民一二百家,到光绪年间:东西街长千余米,南北街300余米,有百余家商店…在此之后,杜行镇开始了时盛时衰的反复横跳,但是总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的,至于原因嘛,光绪朝之后的日子基本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抗日战争期间杜行镇有粮行、米摊30多家。1949年,根据官方统计,杜行地区有商店79家,商业从业人员146人,更多的则是农业人口。1958年,官方在杜行开设轮渡,过黄浦江与工业基地吴泾相连,彼时的杜行老街已经十分冷清,“杜行渡口”几乎是让外人记住这里的唯一途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老天主堂</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杜行镇的最西端即是杜行天主堂,系民国二十年( 1931)天主教徒陆伯鸿(教名著瑟)购田修建,老教堂占地面积约十亩。教堂主楼为哥特式垂井型钟楼建筑,伟岸挺拔,左边是正修小学教室,右边是神职人员起居房。1950年代教堂活动中断,天主堂被征作学校用房,后天主堂作为杜行镇文艺演出的场所,各地沪剧团经常在里面演出</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杜行东街</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与西街不同,东街的居民多数以经商为主,其中有不少人祖上是1949年前到来此逃难的苏北难民,由于第三产业发达古时东街也更加繁华一些</u></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长寿禅寺</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东街上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长寿禅寺,毕竟它是杜行老街一带唯一可以被算作景点的地方。仔细考究不难发现,这座寺庙的历史恐怕比杜行镇还要长,它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但是它的旧址在题桥,也就是现在的浦江镇陈行一带,也曾经是上海最大的寺庙之一。不过1937年起,受战乱影响香火开始衰落,解放后为小学。改革开放以后,长寿禅寺择地杜行重建,并在前些年建成</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东庙银杏</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在今天长寿禅寺西侧的空地里有一株银杏树,树高26.83米,树围2.83米,约四个大人才能合抱,树龄在300年以上,网上有人说此树系古时长寿禅寺遗物,抛开事实不谈,这样的推断合情合理,但问题是上面说过古时长寿禅寺它压根就不在杜行,老银杏其实是杜行东城隍庙的遗物。东城隍庙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当地人称东庙,历史上也曾经是浦东有名气的道教场所,当然与之相对镇上还有一座“西庙”,只是已经无迹可寻</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杜行中街及陈家宅</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西街与东街之间有一段非常短的道路成为中街,中街虽段,但在古时却是商铺云集,现在的中街上保存有一座陈家宅,建于清末,砖木二层楼房,旧时该宅底层开设店铺,楼上为居住处,可以算是早期的“商住两用”</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杜行南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杜行北街</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与东西街不同,南街和北街都相对短而窄,建筑也主要以民居为主</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赵家宅院</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杜行老街大部分都在市河姚家浜的北岸,而镇上最豪华的一座民宅却在河南岸,它叫做赵家宅院,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主人在松江府做过官。建筑坐北朝南,是一座保存完整的绞圈房子,老宅前后两进均采用高大的观音兜山墙,围墙上的花格漏窗用瓦片拼砌出各不相同的图案。穿斗抬梁的屋架上有月梁装饰,青砖人字仄铺的天井正中,用缸片、瓷片拼出一幅“瓶升三戟”图,寓意“平升三级”</u></p> <p class="ql-block">如今现存的杜行老街,不出意外的话,延续了前文提到的光绪时期杜家行镇的格局,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这样一座小镇在这漫长的100多年中几乎没怎么发展。走今天的在杜行街头,只要抬头就可以看见高耸的闵浦一桥,这让老镇在大桥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渺小和残破,据说在近年,随着浦江郊野公园滨江岸线的贯通,杜行老街也会启动改造,在不久的将来,这座被郊野公园四面包围的古镇将成为郊野公园的一部分,迎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不过那时的老街也不会再是现在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1977年,一条平直的大马路从浦东的沈庄修到了当时偏远的杜行,同时有一条公交线正式开通,它的另一头是周浦镇——杜行杜氏的祖籍,只不过彼时杜氏家族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辉煌,而那个身居京城坐拥正二品官职却钟爱家乡番瓜的尚书郎的传说,或许也将是这个没落地方望族在世间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痕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