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规范管理 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乌蒙学子张佐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切实规范管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昭通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云南教育现代化2035》《云南省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16-2020年)》《中共昭通市委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昭发〔2016〕9号)精神,深入实施“教育兴昭”和“人才支撑”战略,落实素质教育,严格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现四升一降。一是优秀率提升了6.18%,达14.56%;二是优良率提升了8.6%,达21.73%;三是良好率提升了9.67%,达40.68%;四是合格率提升了12.87%,达50.52%;五是低分率降低了3.71%,降低至5.34%。主要做法是: </p><p class="ql-block"> 一、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过程管理</p><p class="ql-block"> (一)建立课表公示和巡课检查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必须按国家、省的统一布置,报经县(区市)教育体育局(市直学校报市教育体育局)审核后执行。课表及任课教师必须在学校显著位置和教室外公示,确保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上好地方课程,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和各类活动课程。每节课安排值班人员巡课,通过试点逐步推进课内“督”课,让课堂真正成为提质的主阵地。</p><p class="ql-block"> (二)建立各年级学科集体备课制度。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同年级两名任课老师以上的学科成立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规模较小的学校通过校际结对、学区教研和网络教研等方式进行集体备课。在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形成集体备课规范,促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切实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学校资料室定期将集体备课的资料、活动、成果等搜集整理归档。</p><p class="ql-block"> (三)建立市、县、中心校教研分层管理制度。探索县(区市)建构初中学科教研中心组、乡镇中心校建构学科教研中心组教研共同体的有效教研模式。进一步完善、协调市教科所、县(区市)教研室、中小学教研合作体的组织架构与职能,探索促进区域教研有序、有效开展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p><p class="ql-block"> (四)建立教学质量抽测、检测制度。学校基于查找问题和改进教学,每个单元(章节)结束后开展一次学生学习质量抽测(毕业班可以单独制定检测方案,每两周或每月开展一次学生学习质量抽测),每学期对每个班级、每门学科的抽测不少于1次。抽测指标偏低的,辅之跟踪抽测、具体指导和必要问责。建立单元质量检测的工作规范,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组织单元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工作。认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根据学校实际,有效控制试卷难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合格率。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帮助教师寻找差距,研究对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p><p class="ql-block"> (五)建立按月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校依据《昭通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按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向教师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问题突出的教师,校长进行诫勉谈话,督促改进,跟踪指导。每月教学常规检查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六)建立中小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评估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建立市教育体育局评价初中九年级;县(区市)教育体育局评价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乡镇中心校评价一至五年级,县(区市)教育体育局做好抽查工作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同时,各县(区市)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实施精细化评估,并把评估报告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建立约谈、限期整改和复查制度,健全问责机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权威性和时效性。</p><p class="ql-block"> 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质量提升</p><p class="ql-block"> (一)深入学习贯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育评价和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围绕教育部新修订的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心组织学习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科每学期集中学习课程标准时间不少于半天,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认真执行,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高质量实施。</p><p class="ql-block">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努力营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教学环境。要借鉴“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教学模式,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机制。平均班级人数在35人以下的学校,组织力量研究和制订小班化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不断积累经验。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习空间,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 (三)促进学生学业全面提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狠抓学风和考风,切实把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关,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围绕质量指标,着眼全体学生,充分拓宽“培优、补差、促中”的途径。各校通过分层辅导、兴趣小组、校本课程、学科竞赛等形式,使优秀学生得到长足发展;尽最大努力控制学生两极分化倾向,花大力气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逐步提高小学毕业的合格率,逐年减少中考低分段学生比例,逐渐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 (四)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素养。结合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阅读进课程“三进”工作,培养学生谈话交际、规范书写和阅读经典的能力;开好实验和技术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水平;加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习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开展体艺“2+1”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领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制作大赛、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三、优化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控</p><p class="ql-block"> (一)发挥职能科室管理职能。基础教育科制订教学质量指标和行动计划,统筹中小学质量提升规划,建立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按照省一级县级教研机构建设要求加强县(区市)教研室建设,选优配强学科教研人员,落实教研员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提升质量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功能,现有3个县(区市)教研机构评为省一级教研机构。教育督导室常态化组织专、兼职督学,定期深入学校,督查指导工作。各县(区市)建立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和教研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和督查辖区内教学、教研活动,指导辖区教育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 (二)优化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市教科所每学年对高中学校进行不少于1次、县(区市)教研室每学年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不少于1次的教学工作专项视导或检查。每次教学视导检查形成详细的工作方案,对照提升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要求,排查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在一周内要求学校校长汇报整改措施,组织回访复查。视导检查及整改结果作为对校长绩效和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三)严格教学质量常规抽测。根据提质主要指标对全市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测,认真做好命题、制卷、阅卷、质量分析、结果通报和反馈等工作,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发现差距、寻找对策、促进提升。抽测结果及时向相关党委政府进行通报,同时建好质量抽测的数据库和台账,做好跟踪检查和评估工作。</p><p class="ql-block"> (四)强化毕业年级教学指导。进一步对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班教学进行重点调研指导,认真组织专项适应性训练和模拟测试,帮助学校加强和改进毕业班教学,提高工作效能。县级建立初中学科中心教研组、乡级建立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常态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年级任课教师复习指导、分析试题、质量分析等教学能力培训,引导和帮助教师关注教改趋势,提升教育教学指导水平。每学年结束后,各级教研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进行质量分析和考核,以促进学校和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有效提高备考质量。</p><p class="ql-block">  四、落实提质责任,强化质量考核</p><p class="ql-block"> (一)落实提质责任。各县(区市)教育体育局局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是承担学校教学质量提升重任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区市)、各学校要按照要求,把学习和落实提升质量作为深化教改、优化管理、提升质量的重点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p><p class="ql-block"> (二)规范工作行为。各县(区市)、各学校指导教师认真学习和落实新修订的《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和《昭通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重视课程管理,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在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活动、成绩考查与评价、教学研究等八个教学基本环节的规范要求,促使教师教学工作循规范,讲细节,求质量。</p><p class="ql-block"> (三)强化质量考核。各学校根据新的教学和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基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绩效考核方案,将过程性的工作检查、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在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每学年结束,市教育体育局对全市普通初中学校毕业年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汇总分析,科学评估;县(区市)对辖区内义务教育6-8年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汇总分析,科学评估;乡镇中心校对辖区内小学1-5年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汇总分析,科学评估。</p><p class="ql-block"> (四)营造优良环境。各县(区市)及学校加强与乡镇、社区和家长的沟通,经常性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学校”,强化学校家庭教育,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宣传我市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及逐年取得的成绩,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p>

教学

义务教育

教学质量

教研

学校

质量

提升

学生

抽测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