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济南府,探寻名士踪迹(一)

月出惊山鸟

<p class="ql-block">行走济南府,探寻名士踪迹</p><p class="ql-block">文/李宗月</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国庆假期去济南府玩一天吧!朋友提议。</p><p class="ql-block">看什么呢?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的趵突泉;“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的珍珠泉,这些都不足以打动我们的游玩之心。</p><p class="ql-block">家住济南东郊,我们章丘明水也是一个小泉城。百脉泉公园景区内的百脉泉、墨泉、梅花泉、漱玉泉;眼明泉公园景区里的眼明泉、伏鳌泉、西麻湾群泉;玉泉湖公园里的泉和散落在各处的无名泉。出门即泉,较之济南,一魁一冠,不分伯仲。</p><p class="ql-block">走走老街老巷,探寻那些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绝对让你们大开眼界呢!我踩好点,定好路线,节约时间,尽可能的让大家多逛逛。挚友“老济南”如此一说,我们几个要好的姐妹达成协议:“去!”</p><p class="ql-block">国庆长假的第六天,之前几天,阴雨连绵,淅淅沥沥,阻止了很多人出行的脚步。巧的是,这天雨停了,天公作美,冥冥之中,是泉城文化的名片魅力四射,给我们开出了一条道路,也让我这个寡闻的人,由此而享受到了这条路上的别样风景。</p><p class="ql-block">早晨,“老济南”已在公交站牌接站了,八点多我们一行如约而至。车站对面“超意兴”就餐,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急急赶路,不顾早餐,东道主热情招呼,吃罢早点,暖心暖胃,客套的话自不表说。我因此联想到了两句有关吃饭的话,一句挺可笑:吃饱了不认大铁勺,说得是狗黑子,狗黑子何许人也,无从考证;另一句是:千金抵不过一饭之恩,说得是汉朝开国名将韩信。哈,有点扯了,赶快跟上步伐,努力行走。</p><p class="ql-block">乘坐市里公交,不到十分钟的光景,来到大明湖南岸。</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老舍纪念馆”所在地,四周环境优雅,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过大明湖景区的“悠然亭”,跨明湖河上的“水西桥”,走过一段曲折小路,看得出这是一段精心打造的路,方石铺地,夹道修竹,庄重的感觉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路边有一景,奇石倚翠竹,为了赶时间,急急留影,匆匆绕过拐角,便到达了纪念馆门口。</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二进门的四合院,仿古建筑,石基青砖灰瓦。进门为圆拱造型,过径门,无门禁,门侧金色竖匾,“老舍纪念馆”五个大字熠熠生辉,我们几个在此留影,都想粘粘一代大师的文学才气。</p><p class="ql-block">济南有两处老舍纪念馆,一处位于南新街58号,那里是老舍先生的故居,当年老舍先生供职于齐鲁大学,在此生活居住,为了纪念老舍先生,故居一直保留着;老舍写大明湖,令其出了名,大明湖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扩建时就建了这个纪念馆,纪念馆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p><p class="ql-block">从初中的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我才“认识”了老舍,后来读全篇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直到读了《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似乎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因为济南是我们的家乡,能把别人的家乡写得如此美丽的人,一定是十分熟悉并且热爱至极。</p><p class="ql-block">果然,先生在《吊济南》中写到:“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老舍先生的文章里,蒸腾起一缕和济南割舍不断的情丝,同时也折射出了老济南人、善良正直的品德。这么说来,济南人都是老舍先生的老乡了,想到这里自豪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一条过道通向里面,迎门是老舍先生的半身塑像,先生手捧书卷,凝视前方,目光深邃,似乎是穿越了时空,透过院墙,又领略到了济南的四季变化。</p><p class="ql-block">二进门的门楣上,横匾“老舍与济南”,落款:“九十四岁胡絜清”,胡絜清是老舍先生的夫人;进门影壁上的“福”字,也是他的夫人所题。里面四合院落的展厅里,图文并茂,展示了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和文学成就,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在济南生活工作期间,老舍先生为济南量身定制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济南的冬天》,他写到“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济南的秋天》他说:“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p><p class="ql-block">两篇文章脍炙人口,给济南增添了无限的韵味!</p><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和大明湖有着独特的渊源,他的那篇《大明湖之春》,文章中以优美的笔调,写了大明湖怡人的春景,顺便捎带上了秋天的美景,结尾还幽默地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p><p class="ql-block">我这个人喜欢“顺着缰绳找驴”,“亢德”是谁?也能给大师的文章出题?查一下资料,在《“孤岛”文学期刊研究》里,得知是陶亢德,那个时期的编辑,周作人、老舍、郁达夫、丰子恺、朱自清、郭沫若等一大批成名作家,都在这个时候与陶有过亲密接触。陶亢德命运多舛,特殊时期身不由己,结局令人唏嘘。写到此处,自觉有点多余,但是一吐为快。</p><p class="ql-block">在《大明湖之春》中,老舍先生说:“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p><p class="ql-block">《大明湖》被烧掉以后,里面的一个片段,老舍先生写成了另外的短篇《月牙儿》。这是他在《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中讲到的。最有意思的是,他在这篇文中还说:我愣愿要《月牙儿》而不要《大明湖》了。不是因它是何等了不得的短篇,而是因它比在《大明湖》里“窝”着强。</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什么老舍先生称《月牙儿》为短篇,读者都说是中篇。老舍先生真不愧是一位文学巨匠,长篇也可以变中短篇,短篇也可以变中长篇。</p><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想象,被“窝”在《大明湖》里的所有片段,也许后来都成了先生另外的中短篇小说了吧。</p><p class="ql-block">朋友说,短篇小说《黑白李》也是根据《大明湖》里的片段写得,我没读过,现在就把它列入下一个读书计划中了。《大明湖》是以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还未刊出,底稿便被战火烧毁。</p><p class="ql-block">“文章合为时而著”,在那动荡的年代,老舍先生笔耕不辍,写了那么多名篇,为人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许多人读老舍,知道了大明湖,大明湖也因此成了泉城一张最耀眼的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感谢“老济南”,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明湖的别样风景,真是不枉此行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