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促发展 家校共育护成长

长地小学 黎妙仙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2022年“区培计划”市统筹项目——梧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英工程培训的第五天,悄悄的,培训已接近尾声,虽然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们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千里大堤是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今天的这两场培训,就是教育大堤上的沙石,我们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南宁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斌勇作《以微见著——走向教师本位的学校教科研》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杨斌勇副秘书长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从事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开始,通过开题三问“你想成为名师吗?你觉得工作开心吗?你喜欢做科研吗?”引导老师们遵从本心,挖掘自己进行教科研的动力,这深入人心的提问,引发了老师们深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初心,充分调动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杨斌勇副秘书长从“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发展,提高工作能力;惠及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文会友,提高教师名气;反哺学校,形成学校品牌”五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 <p class="ql-block">  再从课题分类、选题方向、选题途径、课题申报等方面指导老师们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讲座中,他用诙谐且极具生活智慧的“烙饼”事例,为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做课题研究时的基本策略。从微型课题的选题、申报,到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杨斌勇副秘书长为老师们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注意事项,结合具体课题案例给老师们进行讲解,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让老师们对课题申请与研究的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三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老师们奋笔疾书记录重点,杨斌勇副秘长让老师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午讲座结束后,小学三组的黎青霞老师做听课小结。</p> <p class="ql-block">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家校沟通工作?15日下午,广西“区培计划”培训专家、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科研处主任杨玲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新媒体背景下家校沟通艺术》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进行讲座之前,杨老师与我们一起学习了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向我们讲授了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知道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杨老师重点和我们交流了“新媒体背景下家校沟通的艺术”,从“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如何管理和运用Q群微信群”两方面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传授了很多宝贵的一线经验。</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是面对性格暴躁的孩子,杨老师都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并以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去洞察和解决问题。在转变一个个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感受到了杨老师对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的初心和“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责任心。</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她使用了《作业记录本》的心得。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一次次与家长真诚的交流互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学生的进步、成长,更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了解、尊重、理性、倾听”是最有效的沟通语言。</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向我们传授了班级QQ群和微信群的管理和运用技巧,如“不能在班级群中批评孩子、公布成绩”、“不能把未经考证的信息发到家长群”等,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让Q群和微信群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讲座中,杨老师与学员亲切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午讲座结束后,小学三组李美贤老师作听课小结。</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修行,都是一次成长。在这些天给我们培训的每一位专家、教授和老师都在不断激励我们前行,相信接下来的我们将会在这盛大的洗礼下迅速成长,遇见最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小学三组全体组员合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组员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  杨斌勇副秘书长的讲座《走向教师本位的学校教科研》,让我学习到很多教科研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此,我简单谈谈两点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是嘴上说说或者心里想想就能够做到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平时要注重积累,要多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也要多听、多读、多思,要勇于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或困惑进行实践性研究。</p><p class="ql-block"> 二、要做一名幸福的研究者。做教育科研的目的,绝不能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被动的去研究,而是要为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或者完成一些心得感悟方法总结而去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黎青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斌勇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课题研究选题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如何进行教研课题研究的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而杨玲老师的讲座,我深刻意识到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李美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到杨玲《新媒体背景下家校沟通艺术》的专题讲座,着实受益匪浅。杨老师先为我们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联系,以及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利用和管理好班级Q群、微信群与家长沟通。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到家校要多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彼此信任支持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黎妙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听了杨斌勇老师的《以微见著—走向教师本位的教科研》讲座让我一个新教师感受颇深,对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杨斌勇老师从为何教科研、为何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难吗这三个方面展开来说说。让我明白到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改下,要发展就一定搞教科研,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有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教育事业的有心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刘华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天的学习,从杨斌勇教授《走向教师本为的学校教科研》的专题讲座到杨玲主任《心理健康,家校沟通》的专题讲座,让我体会到做课题的重要性,要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或名师,如果不做课题绝对不成功。通过杨玲主任的讲座让我认识了家庭联系(沟通)的重要性,还认识了如何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如何保护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不同的学生和家长,实实在在的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提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蒙荣昌</p> <p class="ql-block">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今天的学习让我真切地理解了这一句话的含义。杨斌勇老师系统、深入地向我们讲授了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做课题,杨玲老师睿智、真诚地教给我们与家长沟通的艺术。“爱”与“责任”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学习”与“思考”是我们前行的不变动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李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杨斌勇老师《以微见著——走向教师本位的教科研》的讲座,从课题的选择、课题的申报和如何通过鉴定几个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午杨玲老师的讲座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要将家校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凝聚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将引领着我在教师岗位不断提升自己,做更出色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刘海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的老师,虽有研究课题,但总感觉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而杨老师的这次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给我指明了方向。杨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科研和课题的概念,并引用了大量实例,与全场教师探讨了课题该如何形成,做课题的过程以及课题研究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等。在如何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如何实施研究方案中也做了详细的解读。杨老师激情洋溢的讲解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茅塞顿开,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8px;">黎钰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上午听了杨勇斌副秘书长的讲座,深有感触。教育科研不是名师大咖的专属,我们一线教师也可以研究。教学上的问题也确实值得并需要我们去研究。教师的成长与教育科研是分不开的,一个教师善于钻研,经常进行教育科研,对自身的成长是很有利的,教学成绩不纯粹是教学经验的累积,思考和研究可以大大缩短成长的过程。对于咱们一线教师来说,自助式的教育科研是最有用的,才是真正的主动参与的教科研。只要自己能坚持下来,肯定会有收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国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听了杨斌勇老师关于科研的讲座,获益良多。杨老师通过为何教育科研,如何选择课题,如何申报课题,如何通过鉴定等方面讲述了关于课题的内容,让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结合自己课堂上的风格,孩子们养成的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进行反思,认真选题,论证研究,推广。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刘钊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黎钰泞 、刘国梅、刘华清、刘钊羽、李翊、蒙荣昌</p><p class="ql-block">图片采集∶刘海霞</p><p class="ql-block">排版音乐∶黎妙仙</p><p class="ql-block">审稿校对∶黎妙仙、刘海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三组全体组员:</p><p class="ql-block">黎青霞、李美贤、黎妙仙、黎钰泞 、刘国梅、刘华清、刘钊羽、李翊、蒙荣昌、刘海霞</p>

老师

课题

教师

杨斌

教育

讲座

教科研

研究

科研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