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作者:杨玉兴</b></h5><h5><b>摄影:杨玉兴<br></b></h5><h5><b>制作:承德玉兴文化传媒</b></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序言</b></p><h5> 丰宁县波罗诺镇哨虎营村,距我老家波西村不足十五华里,也是我大姑家所在地。上高中的时候,有近一个班的同学居住在哨虎营村。四十年前大姑在世的时候,我曾多次在那个山村小住。上高中未果的时候,更是得益于大姑一家及该村老校长徐广陵相助,才上了高中。所以我对哨虎营村的感情颇深。</h5><h5> 2022年7月17日,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哨虎营村首次乡贤聚会,在这个仅有500多户的小山村里,由于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近四十余年里,为国家输送了200多名人才。这些人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故乡,他们以各种形式支援家乡建设,受到了家乡人的交口称赞。此次哨虎营村乡贤聚会,得到了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镇党委书记杨浩、镇长金优玉参加了此次聚会,并作出重要讲话。</h5><h5> 因此,此次哨虎营村乡贤聚会后,我的心情一连数日都沉浸在激动之中,敬佩和景仰之余,一首散文诗《乡贤颂》也应运而生。</h5>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聚会故乡</b></div> 盼望着,盼望着,我终于盼望到哨虎营乡贤们聚会的这一天,盼望着,盼望着,我终于见到了这些乡贤们兴高采烈的容颜。<br> 村委会的内外,一串串大红大红的灯笼,凌空高悬,把喜庆的气氛托上蓝天;村委会内外,一幅幅大红的横幅挂在大小门口,挂在会议室的房间,让欢快的气氛渗透每一个人的心田;村委会内外,新装饰的院落和房间,窗明地净,温馨温暖,乡贤们看到这一切,无不欣喜欣慰,顿觉一颗颗归来的心泊进了家的港湾。</h3> <h3> 乡贤们,你们回来了,尽管有的双亲已去,但是慈母唤儿之声犹响耳畔,严父仍倚柴门,期盼的目光仍在眼前;乡贤们,你们回来了,有的双亲尚健,他们正在灶台前,做着你们爱吃的菜饭,那熟悉的屋顶又冒出缕缕思念的炊烟;乡贤们,你们回来了,当年你砍过柴的那座座秃山,早已绿海绵延;当年你走过的那条泥泞小路,早已光洁平展;当年你耕耘过的那片荒野,早已瓜鲜果甜;当年你栽种的那几棵桃树李树,早已果实累累,枝头压弯;当年你栽种的那片杨柳,早已枝繁叶茂,撑起了通透的蔚蓝……</h3> 一切都在悄悄地改变,唯独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乡愁,随着年龄的递增,时常在脑海盘旋;一切都在改变,唯独不变的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依旧如牤牛河婉转的碧水,缠绵不断;一切都在改变,唯独课桌前后的同学,牤牛河边形影不离的同伴,小树林里甜蜜与苦涩的初恋,当年青春的迷惘和渴盼,不但时常走进梦境,也频频地晃动在白天。 当年你们怀揣着理想,就是从这片热土出发,去打造理想的伊甸园,让自己的人生丰盈丰满。今天你们归来了,带着历经拼搏获得的丰硕果实,带着振兴家乡执着的信念,带着羊羔跪乳般的感恩之心,让欢声笑语尽情地辐散…… 我拍摄你们的弟兄们相互紧紧地握握手;我拍摄你们同窗姐妹们相互重重地拍拍肩;我拍摄你们隔代人相互颔首致意;我拍摄你们师生聚在一起聊天,眼神里透出的是那扯不断的思念。 我频繁地按动相机的快门,我不停地变换相机的焦段,让哨虎营村乡贤们首次聚会的瞬间在此定格,也存储下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走进母校</b></div> 四十年前的母校,早已寻找不到断垒残垣,但是当初那几间关帝庙的正殿偏殿,简陋的校舍几间,仍在我的记忆里频频闪现。当初山门外,石阶下的那棵苍老粗壮的大槐树,在我的记忆里,仍旧是浓荫匝地,虫鸣鸟唱,枝干参天。<br> 八十年代初期筹建的学校,仍有十几间,它们已经 人去屋空,显得落寞孤单。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新的校园,给莘莘学子,夯实了新的起跑点。 那是我的同窗们吧?你们有的在这里驻足沉思,有的在亲密地交谈。我们分手已是四十多年,你们的模样几乎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岁月的霜雪,无情地染白了你们的鬓边。我羡慕你们,尽管相距遥远,但是你们的业绩我耳熟能详,你们一直是我奋进的指南。 那是我的一群学长和学弟们吧?当年开校会的时候,我曾记得你们慷慨地发言,在跑场上,我也曾记得你们迅如疾鹿般的矫健。你们是我的同龄人吗?我们没有在乡中校园结缘,你们有的在丰宁一中,有的在凤山一中,完成了鲤鱼跳龙门命运的改变。你们相继走进京津冀各个大中专院校,你们一路春风得意,快马加鞭。你们有的耕耘教坛,默默无闻,却让那一方的孩子们,走出了重重叠叠的大山;你们有的身在组织部门,担负起为党和政府遴选人才的重担,你们殚精竭虑,严格把关,甘做伯乐,让千里马不困顿于槽枥间;你们有的手握财政大权,两袖清风,为民谋利,用清廉换来和谐发展;你们有的身在执纪执法部门,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贪不占,铁面无私,严明了国法党纪,维护了国徽的尊严;你们有的为民筑桥修路,风餐露宿,任劳任怨,心血让天堑蜕变成通途,汗水令坎坷化为平坦;你们有的投身商界,童叟无欺,诚实守信,赢得了客户们的交口称赞,让理想绽放出耀眼的光环。如今你们大都进入花甲上下的年龄,但是青春似乎从没有在你们身上褪去,你们依旧豪情不减,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依旧发光发热,助力助燃。你们的成功,惠及乡里,让父老乡亲们挺直了腰杆,同时也给哨虎营村打上了人杰地灵的标签,更为后继者树起了自强不息成功的典范,每当大家提起你们,无不对你们的低调和勤劳,翘指称赞。我看你们见到了母校,目光流露出的是深深地眷恋。 我真的很羡慕你们,七零后、八零后的乡贤。在职场上你们勇于拼搏,独当一面。回到家乡,面对发小、同窗、长辈,你们彬彬有礼,嘘寒问暖。如今的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江山代有才人出”。未来的寄托,家乡振兴的大业,即将落在你们的双肩。<br> 我真的很羡慕你们,退伍归来的乡贤,军营火热的生活,让你们得到了锤炼,如今复员后,你们老兵风采依旧,在工作岗位上,人人是栋梁,各个是中坚,看到你们腰杆挺直,步伐矫健,我从心里发出赞叹:“英雄不问出处”,成才的道路何止万千?<br> 你们这些乡贤们,就是在这里读完小学、初中,走出了家园,也走进了父老乡亲们的期盼。 <h3> 你是哨虎营学校的老师吗?如众星捧月,被众人簇拥在中间。尽管我没有亲耳聆听你的教诲,但你的名字,却时常在我记忆的海洋搅起波澜。作为乡贤重归故里,你像老农,面对成熟的果实,自豪和骄傲,在你们沟壑纵横的脸上尽情地舒展。<br> 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想到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徐广陵,孙国仓,他们身体力行,寒窗苦读,换来了桃李满天,也为莘莘学子,指明了奋斗的路线;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深深地感谢几十年数十位园丁们,他们中许多人身历浩劫十年,知识荒芜一片,在人才青黄不接的年月里,是“矬子里拔将军”,他们才走上了讲坛。为了让众多的农家子弟,脱颖而出,挑起民族振兴的重担,他们以身作则,读书备课,常常你追我赶,常常废寝忘食,常常通宵达旦。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搭建了一层层阶梯,让农耕子弟攀缘而上,登上了理想的峰巅;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深深地感谢历任的校长孙仕俊、孙仕平,郭荣,是他们“打铁自身硬”,率先垂范,对不称职的老师严抓,对扰乱学校秩序的学生敢管,私情不徇,慈心铁面,才为学校营造出一方净土,才打造出一方人才培养的摇篮……</h3>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徐广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孙国仓(左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7年老师们合影留念(校长孙仕俊.前排中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86年6月23日毕业班师生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75年10月毕业班师生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6年毕业班师生合影</h5><div> </div><div> 这些人,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已经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但是他们的名字,不但辉映了哨虎营村的昨天,照耀了哨虎营村的今天,更烛照了哨虎营村的明天。 有了他们无私奉献,才有了哨虎营村尊师重教之风,丝毫不减当年;有了他们搭建的平台,才让众多的耕读之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了他们育德育人执着和坚韧,才让家乡的教育事业,一鹤冲天;有了他们的殚精竭虑,春蚕吐丝,才有了哨虎营村今天更进一竿,百里驰名,群星璀璨。</div>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哨虎营的农家子弟们,就是从这里出发,怀揣梦想,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情,撰写了属于自己笃行不怠的奋斗史诗,赓续了自己人生多彩的画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回馈桑梓</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饱览了农村大舞台墙壁那斑斓的画面,家乡的春夏秋冬,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乡贤们面前;参观完新老校园,村街小巷,乡贤们无不心潮似起伏,感慨之情溢于言表之间;走进村委会的大院,迈进会议室的门槛,在欢迎乡贤们归来的座谈会上,镇书记、镇长的欢迎致辞,新老村长书记相继发言,不但让乡贤们激动,也让我禁不住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叹:哨虎营村培养的人才,他们走出家乡,心系故园,乡音未改,乡情不变,反哺家乡,忠诚奉献,听听老村长动情地发言,那桩桩件件,那件件桩桩,无不暖人心脾,动人心弦。</span></div></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村长盛海在会致贺词(左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新书记盛志刚在会上致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镇党委书记杨浩(左一)镇长金优玉(中间)镇组宣部长高玉凤(右一)到会并致辞</h5> 当年哨虎营村的大小街道,坑洼不平,曲若蛇盘,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是镇里领导和几位乡贤们,共同发力,携手并肩,历经多年的治理,“出行难”已经成为历史,村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的水泥路,玉带逶迤,平缓舒展,几个小村,方圆十几里的村路,路路相牵,户户相连。如今那路灯也追随着村路,攀梁过坎,把温馨和温暖尽情伸展到僻静的村口,弯曲的路边。 当年村里不光欠债累累,举步维艰,村部更是墙壁歪斜,破旧不堪。为了树立形象,打开局面。新当选的村主任书记和村委们自垫资金,镇领导和乡贤们解囊捐资,八方求援。这样一个正房和厢房二十多间,漂亮的四合院,魔幻一样伫立在村民们眼前,此举赢得了村民们络绎不绝地赞叹。 当年哨虎营村河南的水泥桥,年久失修,濒临塌陷。桥南边是近千亩良田,桥北面是六个村民组几百户人家的渴盼。乡贤们见之,倾力相助,捐资捐物,出手果断。从此危桥化为通途,父老乡亲的愁容变成了笑颜。如今的多孔水泥桥,不仅成为连接南北的生命线,更成为小村靓丽的风景,让遛弯和垂钓者的人们流连忘返。 当年112线路过村南,一个六百多米大斜坡,横亘在哨虎营的村前。既影响观瞻,又影响村民们的出行安全。是镇领导和乡贤们,再次出手,集思广益,筹集资金,规划路线。他们浆砌石墙,垒砌长城垛,植树绿化,安装木栅栏,攻坚克难。如今112线过村之处,道路宽阔平坦,绿柳成荫,花开璀璨,一个桃花源境般的家园,如梦如幻。 当年的哨虎营村,二千多亩的土地分布在平川、高坡、沟畔。由于地势偏高,与灌溉无缘,和贫瘠结伴。是乡贤们联系县镇相关部门,对症下药,答惑解难。他们在高处修筑多座蓄水池、挖掘深井多眼;他们安装多台变压器,高架或埋设十几里的电缆;他们历经暑寒;他们挥洒热汗。如今哨虎营村的两千亩责任田,水利电力设施配套齐全,一千多口人,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如今的哨虎营村,夏季田野绿浪起伏,秋天的田野金黄耀眼,冬天那街道两侧码放的玉米成垛成山。如今的哨虎营村,正在为土地流转,集中开发,争取外资储蓄再生能源。 当年的旧校舍,如今已经变身为村民们的娱乐园。喜看那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幼树青葱成行,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远望农村大舞台就赫然立在广场最东面。如今这里清晨欢声笑语,夜晚歌舞绵绵,读书阅览室的灯火,与明月繁星,交辉相伴。打造文化大村,是村民们夙愿,也在乡贤的鼎力相助下,今朝梦圆。 当年的窄街陋巷,如今脚下已经纤尘不染;当年的破房旧屋,如今已经翻盖一新,褪下颓废的容颜;当年几十户吃水困难,如今涓涓的自来水,滋润着一颗颗饥渴的心田;当年荒芜的废土堆、垃圾场,变成了村民娱乐的广场,驱逐着村民劳作后的疲倦;当年的那些困难户,已经走进富裕 ,如今每天在自家的庭院里,升起红色的尊严…… 是彩虹降临了地面?还是地面铺上了魔毯?这是乡贤们助力的哨虎营村小学和标准化幼儿园。走进这里,你能感受它新颖别致,色彩斑斓;走进这里,它让你眼界大开,遐思无边;走进这里,它让你青春焕发,恰回少年。这里是乡贤们的希望所在,这里是全村学子们蓄势待发的加油站,这里连接着未来的辉煌,这里兑现着家乡父老们的殷殷期盼。 每年的春节期间,你到哨虎营村看看,家家大红灯笼高悬;每次你到各户走走,户户院落干净利落,妇孺笑容满面;每当你走在街上,祥云瑞气就环绕在你的身边。<br> 这就是哨虎营村的乡贤们,反哺家乡,年复一年;这就是哨虎营村的乡贤们,助力家园,矢志不渝;这就是哨虎营村的乡贤们,振兴桑梓,初心不变。<br> 听一听他们在座谈会上,为家乡献计献策踊跃的发言,我从心底为他们点赞。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 四、再续新篇</b></div> 当我驾车离开哨虎营村的乡贤;当西河沿山坡那棵遒劲的古松,离我渐行渐远;当多孔桥、哨虎营村小学,次第映入我的眼帘。<br> 我的耳畔再一次响起了村书记,激情洋溢的发言:哨虎营村要实现乡村振兴,挺直腰杆,就得因地制宜,在发展养殖业,旅游业、现代化农业方面持续发力,占据高端。这一切更急需乡贤们,从资金、技术、市场各个方面,鼎力支援。在打造文化大村的基础上,继续唱响经济强村的主旋。</h3> 这时,哨虎营村渐渐地淡出了我的视线,我不禁回眸,思绪万千: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是哨虎营的乡贤们,让我重温了入党时候的誓言,是哨虎营的乡贤们,用他们的赤心,为所有村的乡贤做出了样板;是哨虎营村的乡贤们,为我们这些走出家乡的人,竖起了如何反哺家乡的标杆。<br> 哨虎营村的乡贤们,再见了!再见!再见了!再见!<br> 当你们再次聚会,当我们再次见面,我要为你们再次拍下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我要把你们助力家园的事迹,发布到国家级网站;我要把你们动人的风采,续进新的诗篇!<br><div> </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9.26</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镇领导和村里新老书记们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文作者:杨玉兴</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一、个人简介</font></h5> 杨玉兴:1962年12月21日生人。承德市兴隆县人(原籍丰宁)。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及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采风学会会员,摄影师。<br> 1979年高考落榜后,曾经在林场、砖厂、煤矿、建筑工地、水泥厂等从事体力劳动近十年。1988年——2016年,在承德华峰集团公司(正县级单位)和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从事企业保卫、党务、纪检、企划、行政、文秘等管理工作近三十年。<br> 2017年6月,成立承德玉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br> 本人热爱文学创作,多年来笔耕不辍。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在国家、省、市、县及所在企业报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通讯数百篇,逾百万字。并数十次获得所在市、县、区及企业——承德华峰集团和建龙集团公司历次的征文、摄影奖。<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5><font color="#ed2308" style="">二、出书情况:</font></h5><h5> 2015年3月,出版个人诗歌专辑《根在建龙》(中国文联出版社,书号ISBN978-7-5059-9683-0)<br></h5><h5><font color="#ed2308" style="">三、获奖情况:</font>参予社会征文获奖等情况(企业略去)</h5> 2008年5月份,在汶川地震期间,创作了抒情长诗《今晚我守在电视机旁》,被兴隆县电视台以MTV形式,在黄金时间滚动播放三个多月。<br> 2009年10月,参加市委宣传部、文联、电视台举办的《建国60周年“中国放歌”全国文学征文大奖赛》,诗作品《祖国祝你生日快乐》获得银奖。已被中国作家出版社收录在《六十年“中国放歌”》专辑。<br> 2010年在市文联举办的面向全国“风电杯”征文诗歌大赛中,其作品《红松洼风电颂》获得优秀奖。<br> 2013年楹联三幅被兴隆城建局采用,题在县城南山公园亭柱上;另有四副楹联亦被选中,拟题在北山公园。<br> 2017年,在承德“诗词之友”举办的“诗咏承德”全国旅游诗词楹联大赛中,《丰宁草原》荣获优秀奖;“在”文学蕴公民,诗歌进社区评比中,《碧园社区颂》荣获第一名;在市作协组织的“小川故乡诗意浓——丰宁杯”诗歌竞赛中,《波罗诺之歌》荣获优秀奖。<br> 2020年4月,在市委宣传部、文联、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感念人间情怀。书写清明诗章”征文中,《父亲和我》获得二等奖。<br> 2020年7月,在丰宁县“扶贫攻关”征文中,《故乡的梨花》获得三等奖;同年参加双桥区“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征文,诗作品《碧园社区颂》。荣获三等奖。<br> 2021年春节期间,参加郭小川研究会、市作协、河北采风第六分会、老家热河等单位,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的家乡我的年”征文活动中,诗歌作品《过年》荣获得三等奖。<br> 2022年,在市委宣传部及文联等单位组织的“喜迎二十大,书写辉煌新时代”的征文中,歌词《驻村工作者之歌》荣获三等奖。<br><font color="#ed2308">四、公司服务项目:</font><br> 1、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宣传展板及村史馆内容的搜集设计撰写;广场及街道文化墙的各种彩绘服务。<br> 2、摄影录制方面:现场拍摄及航拍服务;承接企业形象画册、专题片。<br> 3、 文学创作方面:代写个人创业史或者企业的发展史;散记游记、通讯、报告文学、近体诗、现代诗、楹联等;代写开业或婚礼贺词,演讲稿及论文,视频解说词等。<br> 4、本市旅游文化方面: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宣传本地旅游资源工作;<br> 5、广告设计方面:图文设计、制作,广告设计、代理及发布。<br>四、联系方式:<br> 邮箱:2214601354@qq.com<br> 手机:13513243035 (微信与手机同号)<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