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毕生燃教育之薪火,点亮后辈前行之光

一心

<p class="ql-block">重阳节前夜竟然毫无征兆地梦到了敬爱的导师,依然是那样精神矍铄,笑容里充满了力量,如我初见他时一样。没有成为先生的学生之前,对我而言,何老师是专业教科书上的作者,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领军学者,更是内心无比崇拜的前辈。后来成为影响自己做研究、做人的敬爱导师,成为前行路上照亮自己的那束光。有时会感怀,今生何其有幸,能够成为何先生的学生。硕博六年,跟随导师,听他讲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理论,追随他匆忙而坚定的背影,走进多个省市乡村的课堂,感受着他对教育无以言表的执着与热爱。他的一生,正如他让学生们所践行的四个字——“顶天立地”,引领着我们为国家发展、教育发展、学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有理论自信,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研究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成果,做顶天立地的学者。这既体现在先生的论著中,更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研究中。这么多年,在深入阅读先生的论著《语觉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先生的每一本论著都深入钻研国内外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在系统分析、批判思考的基础上力劈新径,结合团队几十年来在国内不同类型学校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理论的重要基础。这些理论在实践的土壤中萌芽,又在实践中不断生长、升华,由先生所带领的一代代弟子们传承发展延续,成为中国教育技术领域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的教育理想践行之路,我们追随着先生的背影,也如同肩负使命一般,不敢懈怠。先生所带领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团队多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也赢得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曾专程派遣由教育部官员、中小学校长、教师组成的考察团来国内调研。在调研后把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引进新加坡,提升新加坡学生的华文学习。</p> <p class="ql-block">作为学生,发自心底的自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的华人世界形成了重要影响。跟随先生去新加坡出差途中,先生曾经非常感慨地说过一句话:“<b>我希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能让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更多的孩子受益,那一天我可能看不到了,我希望你们能看得到。</b>”那一刻,我和师妹看到了先生的眼眶微红。我俩被先生对国家、对教育那种深沉的爱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一直告诉我们,做教育研究绝对不能只在实验室里读文献,要到教育一线去,观察最真实的课堂,感受最具生命力的教育,必须要能解决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我们跟随先生走进大江南北的学校,教室,毕业论文的选题都致力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当时年少的我们还不懂先生的用意,毕业多年后才发现此中真意。理论研究是理想与追求,而教育实践是现实,尤其是在地大物博的我国,教育现实的样态各不相同。何老师致力于躬耕急需物力与专家资源的乡村教育,先生或许可以创乡村教育研究之最——教育学者以如此高龄、如此高频、如此辛苦地深入到乡村课堂观察、改进乡村教学。学校的孩子们都熟悉有一位和蔼可亲的何爷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到学校,听他们上课。跨越式课题刚刚走进乡村地区也遭遇了挑战。最初,校长和老师们是带着怀疑的眼神看我们,认为大教授就是讲讲大理论然后走人。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题培训,追踪指导,还提供了大量供老师和学生使用的资源。尤其是先生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地每月坐五个多小时的汽车,绕盘山公路,来学校听课。他们知道这位老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是认真的,是真的想帮孩子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当他们看到学生词汇量、阅读写作能力出现大幅度提升后,眼睛里是信任欣喜,先生脸上则是看到乡村孩子们成长后的喜悦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更是为人师表的典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诠释着一位学者的敬业。先生一直关注国际形势与国家发展,并从国家发展的全局视角和战略高度来看教育研究;无论风雨,都极度自律地保持健走和阅读的习惯;长时间的出差旅程,只要是环境允许,他几乎都在阅读、思考、批注;无法计数的课堂观察中,他永远都会将学生在课堂上能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资源和机会放在心上;一年一度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年会上,何老师的讲稿一直都在更新;对于追赶潮流的研究趋势,先生也是认真学习,提出自己独到的思考,提醒我们不可盲目追风。在学习与思考这件事儿上,先生一直都孜孜无悔,默默以求。时间也成为了最好的见证,先生桃李满天下,80岁生日之际,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共同描摹先生的画像,共同分享研讨先生的思想。何老师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无需多言,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和大家眼角泛起的泪光已经说明了一切。您,是中国教育技术领域当之无愧的前辈,是那颗光辉永存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先生生病期间,我去探望,看着瘦弱的他,很是心疼。“何老师,快点好起来,您就是灯塔,有您在,海上的船才有方向”。先生听罢,依然是你我都熟悉的温暖而充满力量的笑容。而今,先生已经离开一年多,那束光一直都在。未来的路,或荆棘坎坷,或高低起伏,但前方有光,心底有来自您所给予的力量。“顶天立地”四个字更像是团队里每个人的教育信仰,我们会在各自的岗位上把这种信仰薪火相传,让星火熠熠,让您的教育理想一直发光。</p><p class="ql-block">有幸追随何老师6年,时间虽短,此生受益,谨以此文缅怀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