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时常我们会对生活感到力不从心,本来一件好好的事情,却总能横生枝节,让人措手不及,正所谓是“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亦或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坏事总是在以中大奖的概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而好事却总能与我们失之交臂;再者,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感觉自己处在“踢猫效应”里任凭如何努力却怎么也出不来……还有好多类似的情况,究其原因,我们却发现是生活中的变数太多了,世事纷繁,生活善变……</p><p class="ql-block"> “ 麻绳常挑细处断,命运专拣苦命人”对此,我想我是很有发言权的,毕竟我是那么地深有体会。我不想声泪俱下地去诉说我有如何的不幸,某人有多么地辜负于我,社会有多么地对不起我……我只想说,对于那些已成事实,我们又何需过多纠结,与其花时间去回顾它怎么发生如何伤害,让自己去二次受伤,倒不如想想该怎样去解决,如何将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害降到最低。正如最近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女儿今年小升初考到了市里的一所中学,而且开学已一月有余。按照“哪里上学哪里建学籍”的原则,</span>我女儿本来是可以顺利地将学籍建到市里的,而且所有考出去的学生都顺利建了学籍,可在建学籍时才发现,唯独我女儿无法建立。最后,经过我一番顺藤摸瓜调查,不料却是县上的某中学因为有个和我女儿同名同姓又毕业于同一所小学的学生分到了他们学校,恰巧榜单上也有我女儿的名字,于是他们学校建学籍的老师在报学籍时没有具体核对就一并将学籍建到了他们学校。起初,我真是无奈至极,郁闷至极,简直可以说欲哭无泪,全县考出去五六百学生唯独我家孩子发生了建不了学籍的事,我家孩子所在中学四五百学生,唯独我家出现了这种情况,我真是无言了,恨死了县上某中学,而且更更重要的是某中学从班主任到负责学籍的老师再到初中部主任,在得知此事发生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归责更别谈去理解你作为家长的心情,还在各种找理由,甚至一度说是我们家长失责,没有告知他们不来上学,甚至推翻她们一贯“以报到为主建学籍”的原则,强词夺理到是“以榜单为主建学籍”。我真是以一之力难敌众口呀!在这里,我忍不住抨击一下我们县上某学校领导的作风,在一度扭曲事实的雄辩之下,还嫌作为家长的我在无妄之灾下的态度不够好,可真是苦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在遇事之后的哭诉无门呀!不过,我想他还是低估了我作为母亲的刚毅与决断。我可以为了解决问题将头低到最低,但同时我也可以为了你们不解决问题豁出去。所以,在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威逼利诱下,最终只能商量折中办法,因为恢复如初是不可能了,毕竟程序不允许,技术不允许,现实不允许……为此,我也只能退一步了……起初,包括孩她姑在内的很多人不理解,可能认为我是软弱了,甚至有人世俗的认为是我们背后无人,被别人好欺了。如今看来,都不重要了,我没有必要去和每一个人解释,试图让她们来理解我。毕竟这现实的社会,多得是看客,是隔岸观火的叫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旁观者,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居多……作为母亲,我想没有比谁比我更心痛,更想得到最好的解决,可又能怎样呢?事已出,伤害已造成,我女儿失去了定向生的申请资格,我再纠结又有何意义,毕竟有些错误的后果是不可逆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如今之际,我只能补救。不管何种办法解决, 这件事情的后果我们承担了,这个错误的单要我买了!</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看开了,有些事,有些人,纠结过多只能是伤己伤人,适度地放开不光是与社会和解,更重要的是自己和解。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生活总归也是要向前看的。对于既已成的事实,无力改变甚至无法改变,那就学着接受吧。接受虽然可能很痛苦,但总比逃避强吧……</p><p class="ql-block"> “接受”是人生的必修课。哪个孩子的成长不坎坷,哪个母亲在陪娃的路上不纠结?纵观人类发展史,谁的成长不是由无数错误堆积起来的,修修补补即人生!学会“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才是人生大智慧,不强求,少执念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