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篇撰稿人:王欢</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是我利用暑假的零碎时间,把这本书泛读完的。在阅读中,我逐渐认识到本书之所以被推荐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怀特海(1861—1947年)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教育的目的》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教育的目的”,第二章“教育的节奏”,第三章“自由与规训的节奏”,第四章“技术教育及其与学科和文学的关系”,第五章“教育中的古典文化”,第六章“数学课程”,第七章“大学及其功用”。下面我将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大家分享。</p> 教育的目的 <p class="ql-block">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既有文化又在某个特殊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还说,自我发展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一般发生在16岁至30岁之间。这个一般情况不知是怎么得来的,不过我觉得自我发展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史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有的学校在某个时期充满活力,极其善于培养教育人才,而在随后的时期却愚囿有加、墨守成规,其原因就在于它已为惰性思维所拘囿。或许,所有科学老师都会凭直觉想把机械建造运用到科学教学中。但是,繁忙的学年又会让老师们产生惰性。在惰性思维的影响下,老师们往往会采用更轻松的口头指导方式,放弃浩大而嘈杂的建造工程。当教学模式逐渐凝固、僵化,教师和孩子都逐渐进入惰性思维的舒适圈。像怀特海说的“拘囿于惰性思维的教育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简单服从=惰性思维,孩子对成人的简单服从逐渐成为一种思维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惰性思维。家长和教育者不讲明道理,急于让孩子服从自己,其实也是出于惰性。家庭教育中的惰性思维也是一种普遍存在,作为父母,学校教育我们能影响的甚少,而家庭教育中家长则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怎样教育孩子一定要多思考,不要用惯性去教导孩子。</p> 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 <p class="ql-block"> 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的成效就在于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森林。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而不能“见木不见林”。各门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贯通的、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融合的,在学习中不存在一种课程仅仅传授普通的文化知识,而另一种课程传授特殊的专业知识。各门科学的方法具有通用性,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思维艺术,并能把这种方法的通用性创造性地运用于特定学科。</p> <p class="ql-block"> 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p><p class="ql-block"> 成功的教师要十分清楚学生需要精确学习的知识范围,他不让学生记一些不相关的次要知识。成功的秘诀就是速度,速度的秘诀是专注。但对精确知识而言,秘诀就是速度,速度,还是速度。迅速地学习知识,然后加以应用。</p> <p class="ql-block"> 怀特海还把智力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浪漫(romance)、精确(precision)、综合运用(generalization)。</p><p class="ql-block"> 文学课程、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这是怀特海界定的三种国家教育形式。它们的教育目标分别是学习语言、学习观察与推论、学习物质生产为主要目的,但是每一种教育形式应该向学生传授技术、科学、各种一般的知识概念和审美鉴赏力。而每种教育对技术、科学与文学艺术的追求都不会偏废。这就需要设计出融合技术课程、文学课程和科学课程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p> <p class="ql-block"> 由知识与智慧引申出自由与规训,这一部分写的比较难懂,然而我觉得也比较难实现,“自由与规训”在我对孩子的教育中,这是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常常令我困扰和矛盾的问题。看完作者的陈述,我依然困惑,也只能在实践中漫漫求索了。</p> 书摘分享 <p class="ql-block">1.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p><p class="ql-block">2.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3.虽然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是智力教育还有另一个要素,模糊却伟大,而且更重要,古人称之为“智慧”。没有一些基础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的获取了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p><p class="ql-block">4.青年人生来渴望发展,渴望冲动,厌恶乏味的强迫性的知识训练。训练,当它进行的时候,应该满足一种对智慧的自然的渴望,因为这种智慧给原始的经验增添了价值。</p> <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在本文的最后,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尽管他的这些教育理念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来的,但今天,我们读到他所写的那些关于教育的智慧之言,依然能感受到这位先知的强大魅力。</p> <p class="ql-block">【经开区初中英语·信息化名师工作室】</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刘志忠</p><p class="ql-block">成 员:何彩罗 王 欢 陈 琳 孙 烨</p><p class="ql-block"> 谢 云 钟 洁 古丽云 缪以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