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评价父亲董善祥对她的教育,用的是“严苛”一词,可见要求之苛刻。但是培养出的董卿,就像一本美好的书,蕴藏的智慧、才华、修养,耐人寻味。 董父对孩子的教育的人生信条是一定要勤奋、要刻苦才能改变命运。董善祥出生贫寒,但是却靠自己的拼搏考进了复旦大学的新闻系。除了天赋,更多的是想要跳出寒门的决心和意志。因为他自身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所以不难理解对女儿教育上的“严格”了。作为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爱分为很多种,有慈爱,有疼爱,有严厉的爱。对于没有人撑伞的孩子,做父母能富养孩子的最大诀窍,就是赋予她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董父对董卿有四点要求:<br> 一、背诵古诗词<br> 当我们看到董卿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时,感觉那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舞台。那是童年时,一点一滴的涓涓细流汇聚,不断滋养下,才汇集成生命之河,成为一片浩瀚又丰饶的海洋。<br> 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我们也引导她背诵古诗,没有规划,顺其自然。一开始从抱着她,边走边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背诵《唐诗三百首》。从一开始背诵一首需要十几分钟,到后期读两三遍就能囫囵吞枣地背诵下来。对于诗词的学习,我信奉古人的“熟读成诵”的诀窍。虽然还没有背出“诗书气”,但是背诵和理解的能力明显在不断提升。 二、承担家务<br> 董卿还没有水池高的时候,父亲就要求她洗婉,培养她勤劳的品质与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被父母呵护,捧在手心。做家务又慢又磨蹭,总觉得这时间还不如让他看本书。初中、高中的孩子,除了读书,更加没有做家务的时间。所以网上爆料出很多年轻女孩,出门看着光鲜亮丽,但是卧室里垃圾成堆,甚至与蟑螂为伍。在我当班主任的二十几年中,学习优秀的孩子,基本上都能把自己的课桌整理得干净又整洁。那些抽屉像个垃圾场的孩子,学习也像他自己的抽屉一样,一团乱麻。不会规划自己的抽屉,也不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记得我自己上幼儿园时,一到冬天,天寒地冻,越是临近年关,父母越忙,忙得根本顾不上给我们烧饭。还没椅子高的我,也夹在烫头发的人群中,爬到顾客的怀里,帮她们一个一个摘取头上的卷发棒。稚嫩的小手冻得通红,所以一到冬天,我的手就长冻疮。但是回忆起童年时帮大人干活,留下的是甜蜜的回忆。但是到了现在,更加看中的是孩子的功课,劳动变成了点缀孩子生活乐趣的环节。 三、勤工俭学<br> 到了中学的暑假,父亲就让董卿去勤工俭学。其间,董卿做过播音员,当过营业员,也打过各种各样的零工。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做清洁工的经历。 勤工俭学的目的,是提早进行职业体验,了解各种工作的内容。记得曾经有一个咖啡馆的老板曾经告诉我,大学生来体验暑期工,一看是奔着咖啡馆环境优雅而来,但是很多人干不了三天。因为三天下来,能站着为客人服务,已经腰酸背痛了,对他们的耐力就是极大的考验。但是熬过三天的学生,也能坚持完一个暑假。暑期工是很多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份职业体验中,她会体验工作的强度、劳动的辛劳、责任的强化。职业教育是最好的社会教科书,工作不分贵贱,只要符合条件了,就要让孩子尽早接触社会。 四、练习长跑<br> 从小学开始,父亲布置给董卿的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练习长跑。因为长期跑步不仅让她有了一副健康的身体,那日积月累的坚忍、耐力与平复情绪的能力。<br> 锻炼的意义大家都明白,但是在生活中,很容易被放弃。因为运动是需要付出汗水才能得到的快感。很多人坚持不了运动,是因为还没体会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体育锻炼磨练人的意志,又能用运动平复情绪,确实需要提上日程。 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董父的育儿理念如此相似,找到一个同频的人,如果觅得知音。董卿如此优秀,就是立在我们面前的一面旗帜。同样是出身寒门,需要靠学习改变命运的我们,富养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赋予她掌控命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