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巧设计 异构显匠心——泰山中路小学数学“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

凭栏听夜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教师而言,好课是磨出来的,只有教研不止步,教育方能阔步前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在各位老师的密切配合下,2022年10月10日——14日,泰山中路小学数学组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同课异构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对同一授课内容进行了处理,呈现出了风格各异、精彩迭出的课堂,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靳校长和崔校长认真听课评课,给予每位老师鼓励和中肯的建议,使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侯老师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孩子喜欢的猜谜语的游戏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亲切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看图识钟时让学生亲自拨一拨,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为什么一天会有两个9时并且做不同的事(早上上课和晚上睡觉)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使数学更贴近学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平行与垂直》这节课袁老师以学生的作品为学习素材,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个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由“面”到“点”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更浓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孟老师讲授的《循环小数》一课,让学生在课前练习计算28除以18和78.6除以11,通过计算,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在这一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依次不断重复”几个词的重要,让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另外,他的课每一个环节都加入了精心设计的练习,使学生能更扎实的掌握知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倒数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贺老师从谈话“互为朋友”出发,解释了“互为”这一关键词的意思,再从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练习出发,引出倒数的意义,然后深入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接着根据“倒”字,让学生观察组成倒数的两个数的形式上的关系,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最后根据倒数的意义作一些巩固练习,并拓展到分数除法,为接下来学习分数除法作铺垫。整节课的环节环环相扣,新知的形成顺理成章,没有人为雕饰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刘老师在课堂引入部分,利用中国的文字的一些特点,引导学生自己举些具有这样特点的分数,突出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本课教学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尤为出彩的是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练习中发现,交流中巩固,虽然内容不难但教师挖得深,学生学得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它的概念比较抽象。丁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倍”直接下定义,而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加深了学生对倍的理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于老师通过一副生动有趣的小兔子丰收的画面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把这些凌乱的萝卜重新摆一摆,学生自然就想到了按类摆,根据分好的类别通过看一看、圈一圈、数一数等活动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并进一步拓展学生认识几倍、知道标准量不变、比较量改变。整个数学活动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张老师设计了找角,折角、画角,变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朱老师采用了观察教材插图信息,引出角的认识,再回到生活中找角。认识了角后,通过孩子自己制作角,以及孩子做手掌游戏,加深了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初浅理论。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得快乐、孩子学得快乐的课改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学无止境,通过本次“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不仅让老师们看到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思索的机会。使老师们经历了比较、反思、研讨的过程,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b></p>

学生

老师

教学

教师

认识

倒数

数学

活动

孩子

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