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中山王厝方壶铭文之我见,—————朱承俭

朱承俭

<p class="ql-block">我对中山王篆的一点认知</p><p class="ql-block">我见到中山王篆是从《马氏中山王篆作品集》这本书,大概有二三十年啦,当时第一版56元现在已经356了。翻了几页就被这种充满金石气味秀劲挺拔的字体给迷上了。后来又买了徐无闻《中山王篆铭文及释文》和王茁《中山王篆千字文》。初临总是临不出“铁”味,日积月累从甲骨文,金文,峄山小篆,临到李阳冰《谦卦碑》才算找到了感觉后来又学楚鸟虫篆时,忽然觉似曾相似,又翻到《中山王厝器铭文》,只是中山篆较鸟虫篆更简洁,它上承商代甲骨文瘦硬劲峭,下启秦篆重心上移的修长体貌。字形修长是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共同点,铭文外形偏于长方形,且长宽比例夸张,字的重心偏上,下半部分大量留白,左右两侧对称,向外呈张开之势,使得整个字形清逸秀美。线条大致可以分为垂直竖线、短横线、弧线。对于竖画的处理上,由于契刻起笔和收笔并不是藏锋,而是悬针状,鉴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时契刻人的精湛技艺,其下刀果断直接尖锋入笔,收刀时顺势而收。字多带有弧线。弧线张弛有力,收笔时,线条多为向左下或向右下冲刺之态势,使之更加潇洒奔放。</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对中山王篆结字风格的一点浅薄认知。今天把临摹作品和铭文放在一起是让读者更直观的看清笔锋与刀锋的各个风格,笔力与刀力一目了然,所谓“金石气”铁笔”“入木三分”等词语只有心手相师才能体会个中滋味,爱书法爱篆书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朱承俭2022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时值“二十大”开幕前夕。</p> <p class="ql-block">中山王厝方壶铭文释文</p><p class="ql-block">唯十四年,中山王厝命相邦赒,择燕吉金,铸为彝壶。节于禋櫅(齐,齍或通假祭,祀),可法可尚。以飨上帝,以祀先王。穆穆济济,严敬不敢怠荒。因载所美,昭太皇功,诋燕之讹,以儆嗣王。</p><p class="ql-block">唯朕皇祖文武,狟(桓)祖成考,寔有纯德,遗顺(训)以施,及子孙用。</p> <p class="ql-block">编后话</p><p class="ql-block"> 临摹所用时间只有修图的3 /1把图和释文放在一起,辨认起来更直接,感谢美图软件。</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15日于深圳。 朱承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