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村园 心理小课堂】怎样帮助孩子建立心理边界

lele

<p class="ql-block">  人出生后,慢慢有了“我(区别我和他人)”的概念,也就有了模糊的边界,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能碰。随着人的长大,“我”的范围扩大——我的安全空间、我的观念、我的选择、我的权利——心理边界。</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和老师们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心理边界的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孩子小的时候,帮孩子认识物理边界作为启蒙训练</b></p> <p class="ql-block">  比如:无论任何年龄,孩子的身体和个人的空间就是他们的边界,别人没有权利可以接近,同样别人的身·体和个人的空间也属于别人的边界,未经别人允许也不可以接近。这就是物理边界,好比我们小时候上学时的那条三八线。再比如孩子不想被别人拥抱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边界,别去强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b></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小细节和生活习惯都会不知不觉影响边界意识的形成,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导孩子使用文明用语,让孩子改变说话态度不好、遇事急躁的坏毛病,让孩子明白他人对自己宽容的边界在哪里。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鼓励孩子多帮助他人,不能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早睡早起、按时吃饭,这些看似生活中寻常的生活技能,其实也是辅助孩子边界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不该干什么事,让孩子懂得自律和自我管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把握孩子心理边界形成的关键期</b></p> <p class="ql-block">  童年期和青春期,是心理边界建立的两个关键时期。这两个时期孩子的“逆反"表现,就是将"自我"与"他人""进行区分、建立界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如果这时孩子彰显自我的行为能够被宽容对待,他就会建立起良好的自尊体系和界线意识,反之则会导致人格的不完善和心理边界的模糊,这就需要父母了解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知识,具备爱和尊重等能力,让自身拥有足够安全感,不焦虑、不过度控制孩子。这个时期,父母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鼓励孩子进行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从家长的角度完全拒绝或者否定。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一方面,要让孩子对于说"不”感到安全,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不”、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勃然大怒、或者冷落孩子。另一方面,父母要帮助孩子尊重他人的界限,学会接受“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明确”个人边界”</b></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爱护孩子,尊重孩子身体、心理上的私人空间。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对属于孩子的东西,我们可以替代处理,但是需要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权。选择权意味着建立自我意识和产生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如果被剥夺了,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感都会随之受到贬低。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明确个人边界,弄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哪些可以接受,哪些难以忍受,学会拒绝和说"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五.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明确家庭成员责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b></p> <p class="ql-block">  父母不要总是包办—切,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明确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孩子学习独立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的必经阶段,不要总是担心或是责怪孩子做不好,这是个过程,需要父母多点耐心和信任。</p><p class="ql-block"> 家庭中的界限,要分清哪些是家长该做的,哪些是老人该做的,哪些是孩子该做的,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学会承担,非常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孩子的界限的发展就是教导他们学习有责任感。“剥夺孩子责任感,为他们找寻理由逃避逃脱,其本质是在养育“弱小“的孩子。他们更倾向于将挫败归因于外、归因于他人,也因为丧失了由自己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感,他们很难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六.帮助孩子了解"他人边界"</b></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学会去理解和尊重他人,不要随意侵犯或是窥探别人的隐私,例如不要总是过于热情、过分干涉别人的事情,不经允许进入别人的空间,不要总是否定别人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等。在教导孩子学会说"不"的同时,让孩子明白别人也有说"不"的权利。比如说孩子要买—样不太合理的玩具,你如何拒绝?是指责教训孩子真是不懂事乱花钱,还是平和的不加评判的坚决的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可是妈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都能买来满足你。</p> <p class="ql-block">  心理边界,好像一个人的心灵家园。太小了可能没有自我,弱小,不够独立,没有安全感,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太大了可能过于个性,强悍,影响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我认知。孩子开始逐渐发现自己和外界是不同的,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界限,用以区分自我和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把握好边界是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一课。</p>

孩子

边界

尊重

父母

心理

别人

他人

自我

学会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