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城里人大多喜欢春天,冬天还没走,就眷念着过“春节”,春天还没来,又慌着“踏春”,春天来了,又忙着“春游”。城里人对春天的渴望,是因为他们太害怕夏日的酷热,害怕秋天的凋落和枯黄,更害怕冬天的刺骨寒风。所以,人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清新和温适,喜欢春天的青绿和盛开的花朵。<br> 其实,乡下人也喜欢春天,冬天还没走,就要备好种子和化肥,春天还没来,又必须耕耘好下种的土地,春天来了,又忙着播种、施肥、杀虫和浇灌,整个春天,都在希望的田野里忙碌着。他们没有闲心像城里那样享受春天,我看得出他们的那种带有勉强的喜欢,欢笑中带有疲惫的苦涩,希望的背后,藏满了困窘和乡愁。<br> 经过这次“晒秋”的旅行,我才真正发现,乡下人更喜欢的是秋天,秋天是收获春耕希望的季节,是准备囤粮越冬的季节,是数钱持家的季节,是庆祝成功和分享快乐的季节。所以,我喜欢乡下人晒秋的场景,喜欢看到乡下人晒秋的喜悦,笑的是那么的纯,那么的甜,那么的真诚和灿烂。 <br> 如果说,春天逗人喜爱,那是因为春天像一个含情脉脉的少女,充满了甜美和诱惑。而秋天就是一个成熟妩媚的妇人,要经历十月怀胎,妊娠产子,收获生命,将人类繁衍,她们略显苍老,却背负着满满的责任和伟大。<br> 也许是因为我老了,生命已经过晒秋的季节,所以,我爱秋的饱满,爱秋的金黄,爱秋的成熟和笃定,在我的眼里,晒秋,不仅仅是乡下人的世俗民风,更是上天对人类生命的一番洗礼和馈赠。我渴望春花烂漫的日子,更偏爱晒秋的季节。 晒秋,是乡下人一种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这种农俗现象极强的表现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聪明的乡下人就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秋收现象,演绎出诗意般的“晒秋”美景。 晒秋一般在大山里的乡下,我们首选去宏村景区(5A),宏村被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有著名的南湖、月沼,及一些古建,构成一幅水墨丹青;半圆形的月沼位于宏村的中心位置,被称为牛形的牛胃,当地人称之为月塘,常年碧绿,月沼水面平静如镜,徽派建筑的倒影清晰可见。宏村的古建有南湖书院、敬德堂、乐叙堂、桃源居等,南湖书院是供族人授业解惑的地方,经过画桥,环境优雅,垂柳入池、荷叶撑伞;敬德堂可以了解宏村普通商人的生活情况和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乐叙堂是宏村唯一的祠堂,是汪氏家族聚集议事的地方。<br> 宏村景区还包括有方圆几公里距离的西递古镇,以及“徽州木雕第一楼”美誉的卢村、塔川和木坑。村落形式大相径庭,只是保留老街旧宅的规模大小不一样,好在自驾方便,想到哪里随心所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递古镇看上去就是一个精美的古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近宏村的小巷</h3> 我们自驾出行一般都是避开旅游高峰,吃、住、行都非常方便,下榻小巷的这栋民宿,任选最好的一间,每晚120元住宿,非常舒适优雅,距离宏村景点进出仅5分钟即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宏村旁的木坑竹海老村老树尚在</h3> 别过宏村距离不到50公里就来到黄山脚下(5A)。黄山主要是观黄山松和日出日落:日出的地点是曙光亭、清凉台、狮子峰、丹霞峰、始信峰、棋石峰、贡阳山、光明顶、白鹅峰、石笋矼、玉屏峰、莲花峰、天都峰;晚霞的地点是排云亭、丹霞峰、飞来石、光明顶、狮子峰;云海的地点是玉屏楼观前海、清凉台观后海、白鹅岭观东海、排云亭看西海、光明顶看天海。 黄山松原本是青松,但由于黄山的青松针叶很细长势有别,被生物学家特称为“黄山松”。真看起来,确是那么回事,也许是日照的关系,加上大多是石缝里长出来的,显得十分的顽强和坚韧,长势也非常险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山顶上的“飞来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得看到的黄山红枫</h3> 六根5米长的钢筋,40块厚泥瓦,我不知道黄山挑夫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我肯定知道不轻。因为,所有空手爬山的游客,人人叫苦,个个喊累,何况挑夫要翻几座山?挑多少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顶上的快递员</h3> 下黄山驱车60公里就到了呈坎古镇(5A),原古名称“龙溪”,始建于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呈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 准确的说,呈坎是个村落,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拥有东汉、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建筑180多处,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三街九十九巷,集“天道、地道、人道”为一体,长街短巷,纵横交错,宛如迷宫。整个村落按照八卦建造,后人至今仍不解其中奥秘,村中仅明代建筑就有28处,有的房子楼高三层,门楼气派,显示户主当年的身份显赫。花岗石铺筑的窄窄街巷,两边白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古朴清秀,民风纯朴。<br> 呈坎村被河水环绕,故而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环秀桥上的环秀亭,是村人小息聚会的场所。朱熹来呈坎后曾写诗赞誉说“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徽州古城(5A),歙县的古徽州府所在地,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梦,无梦到徽州”使得不少人对它魂牵梦绕。<div> 古城主要就是南谯楼有点特色,13对柱子构成门框,在门洞里依次排开,撑起城楼,据说这种“排栅柱”是北宋正宗的城门形制。<div><br></div></div> 距离徽州古城30公里就到了新安江山水画廊。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是画里青山,水中乡村,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国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村委会上论晒秋</h3> 今天,随着乡村的发展,这种“晒秋”习俗渐渐给淡化,听说在安徽和江西,有的地方任然保留这种古老的“晒秋”习俗。特别是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的“图腾”和名片。 秋天是丰收时节,瓜果熟透,田地里的五彩斑斓隐去,而另一道风景爬上了晒架,绘就了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在婺源篁岭,晒秋人家房前屋后支起的一块块晒匾,无意或有意地将田间收获的白大米、黄玉米、红辣椒等,夹杂着树叶的青绿,伸出黑色的屋顶,勾勒出了一幅极具诗意的丰收图景。 穿过高低不平的巷子,站在屋顶,放眼望去,远处,连绵的青山绿水,近处,晒秋的椒红玉黄,整个村庄就是一个丰收喜庆的世界,浑然一体构成了篁岭迷人的秋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画“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过江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到李坑和里坑</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艳阳飘洒正晒秋,玉黄椒赤映丰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乡下农人苦也乐,招来诸君恋乡愁。</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风景一路歌:“谁不说俺家乡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风景一路歌:“谁不说俺家乡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沧海桑田赏晒秋,不知农人汗背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骚客把酒敬苍天,更待翌年再丰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