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五台山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五台山</p><p class="ql-block">山西省忻州市5A级景点</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久就想去五台山朝台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这次正好是户外的好友提起来的,当即决定6.20晚乘火车出发,未来三天的天气也好。每一个户外爱好者都有一颗大五朝台的梦!</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1日,下了北京到五台山的火车K601,早4:55坐上了五台山站到鸿门岩的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前往五台山的山路正在修路,班车只能到达张先沟村与石砂线的交叉路口。这样就要多走十来公里和1000米的爬升才能到东台。原来都是可以坐车到鸿门岩的,然后再到东台只有一点点的爬升。</p> <p class="ql-block">5:45开始徒步,海拔1845,目标是东台望海峰2795米海拔。</p> <p class="ql-block">大家只能沿着河谷行走。</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就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边墙哥</p> <p class="ql-block">户外的强驴边墙哥</p> <p class="ql-block">望海峰,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p><p class="ql-block">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p> <p class="ql-block">户外强驴秀梅</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东台9:13分</p> <p class="ql-block">11:07到了鸿门岩</p> <p class="ql-block">华严塔</p> <p class="ql-block">14:41到达华北屋脊</p> <p class="ql-block">叶斗峰,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p><p class="ql-block">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p> <p class="ql-block">15:53到达北台</p> <p class="ql-block">澡浴池,可以挂单食宿</p> <p class="ql-block">翠岩峰,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p><p class="ql-block">中台翠岩峰,海拔2896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p> <p class="ql-block">晨雾里的中台</p> <p class="ql-block">挂月峰,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p><p class="ql-block">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p> <p class="ql-block">当我和边墙哥走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小溪边有位僧人在静坐,师傅发现我们徒步过来后马上从溪水里拿出来几颗荔枝送给我们吃,非常感谢师傅。也是在吉祥寺这里我断掉了一根登山杖!</p> <p class="ql-block">吉祥寺</p> <p class="ql-block">狮子窝</p> <p class="ql-block">我们同行的三个伙伴</p> <p class="ql-block">牛大哥找美女讨吃的了</p> <p class="ql-block">金阁寺</p> <p class="ql-block">锦绣峰,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p><p class="ql-block">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p> <p class="ql-block">这些露营的孩子们是北大清华登山队的,今天他们一直都是在我们前面。重装男孩22-24公斤,女孩18-20公斤。</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下撤到台怀镇住宿的,食宿选择性多一点。第三天简单走走看看台怀镇的寺庙,下午乘到北京的长途汽车回家。</p> <p class="ql-block">大锅院</p><p class="ql-block">院内南房放置两铜一铁三口声名远播的大铜锅。东锅台的铜锅铸造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直径1.7米,高1米。锅上铸有“大大清嘉庆拾贰年九月中旬本主堪布扎萨克大喇嘛印阿旺丹增造铜锅一口”。西锅台的铜锅最大, 名曰“菩萨铜锅”,铸造于明方历三十九年(1601年)。 </p><p class="ql-block">锅上铸有“大明万历辛丑孟冬吉日造五台山旧路岭龙泉寺永远流传”。锅口径2米,高1.06米。这口大锅每年腊月初八用一次,向民间施舍粥食一天,因其形制巨大成为五台山旧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白塔</p><p class="ql-block">大白塔本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元大德五年(1301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明万历九年重建,现为明代重建后的风貌。塔高56.37米,基座八角形。塔身状如藻瓶,造型宏丽。其上由粗及细的13层轮状建筑,称为十三天。塔顶是4.52米高的风磨铜宝瓶。大白塔巍峨壮观,为五台山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朝台徒步的三天数据分别是40308;56440;24037!总计120785步,累计行程60公里,爬升应该在三千三百米吧!</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凉传》卷上,引《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其《传》卷上又说:晋永嘉三年,雁门郡后人县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人为之步驱而不返,遂宁居岩野。往还之士,时有望其居者。至诣寻访,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为仙者之都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台内山多地广,河流纵横,选址建寺很重要。《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迦叶摩腾、竺法兰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佛“舍利”,此外,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种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为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显通寺的前身。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大孚灵鹫寺为中国最早的寺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这是五台山在中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当时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圣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辈出,澄观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佛寺的兴建和扩大,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贞元年间,合山僧尼达万人之众。寺院的兴旺发展引起对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负面影响,唐武宗遂于会昌五年(854年)下诏废佛,命令拆毁寺庙,勒令僧尼还俗。综计中国拆毁大小寺庙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人,收回土地数千万顷。五台山亦不例外,僧侣散尽,寺庙被毁,史称“会昌毁佛”。唐宣宗即位,又再兴佛教。政府规定五台山的僧数仍达“五千僧”。实际上,加上私度和游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纵观历代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以唐代为最多。寺庙林立,僧侣若云,这也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个标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外国佛教徒对五台山的无限景仰和竞相朝礼。唐朝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还受到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p><p class="ql-block">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