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灾日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凯里市第二十幼儿园

<p class="ql-block">凯里市第二十幼儿园防灾减灾知识宣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10月13日是第33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旨在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学校参与、多方协同的自然灾害早期预警与应急响应行动机制,着力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p> 国际减灾日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 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p> 减灾日意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p> 地震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p> 遇到地震怎么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 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p> 地震活命三角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p> 地震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要尽量节省气力,计划着节约使用食物,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向外界传递消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p> 雷电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 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p> 火灾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灾(huozai)-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新的标准中,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灾时人们需要安全、尽快的逃生。</p> 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灭火器的三种类型 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提高我们减灾意识的重要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地震事件发生之后一时的、被动的、消极的救灾活动,转变为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而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的养成则是依靠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这就需要大量的、深入的、持久的、广泛的防震减灾的宣传;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我们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p>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 十条自救法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火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泥石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暴雪</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王瑞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刘鑫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王丽</p>

减灾

地震

火灾

自然灾害

防灾

灾害

造成

雷电

减轻

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