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故宫》上

岁月

<p class="ql-block">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从前,普通的平民百姓很难进入紫禁城,就连靠近城墙附近的地方都是犯罪。如今时代变了,国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列为游览参观景点,平民百姓也能走进紫禁城,去揭开它那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是一座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有围绕着高10米的城墙,四个城角都有建造精巧、玲珑美观的角楼,角楼高27.5来,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岀,多角交错,城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p> <p class="ql-block">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有9999间房,实际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共计8707间。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p> <p class="ql-block">参观故宫,游客们从午门鱼贯而入,经过用汉白玉大理石制作的金水桥,迎面看到的就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这也是紫禁城的重心所在,用来举行各种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等。 </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p><p class="ql-block">中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问。是皇帝去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保和殿</p><p class="ql-block">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p><p class="ql-block">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p> <p class="ql-block">大石雕</p><p class="ql-block">保和殿后石雕分为上中下三块,其中下方的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俗称大石雕。现有花纹图案为清乾隆二十六(1761年)重新雕刻。大石雕上部雕刻着象征皇帝“九五至尊”的九条蟠龙图案,下部为海水江崖图案。</p><p class="ql-block">大石雕的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据传是以冬季沿途挖井取水泼成冰道,然后以拉运的方式运到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p><p class="ql-block"> 乾清宫始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几经楚毁,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乾”是《周易》中的封名,代表天。</p><p class="ql-block"> 乾清宫在明代为皇帝寝宫,清初沿袭明制,顺治帝、康熙帝曾于此居住。自清代雍正帝将寝宫移至养心殿后,乾清宫成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乾清宫又是明清两代皇帝死后的停灵之地,以示“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 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雍正帝所创秘密建储制存放建储匣之处,匣内藏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名字。皇帝去世后,经指定的大臣取下匣子一共同验证,由秘密选立的皇子即位。</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p><p class="ql-block"> 原名中圆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交泰殿,殿名出自《周易》“乾坤交泰”,意为天地相交,阳协和。清嘉庆二年(1797年)因乾清宫失火殃及此处而重建。</p><p class="ql-block"> 殿平面呈方形,上置铜鎏金宝顶,形式与中和殿略同。殿内正中设宝座,宝座后上方悬挂乾隆皇帝摹康熙皇帝御笔“无为”匾,下设乾隆御制《交泰殿铭》屏风。东侧为中国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为大自鸣钟。清代皇后在千秋(皇后生日)、元旦(春节)、冬至三大节于此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将二十五方宝玺存放于此。</p><p class="ql-block">坤宁宫</p><p class="ql-block"> 坤宁宫属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寢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各乾清宫。</p><p class="ql-block"> 坤宁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p> <p class="ql-block">后宫嫔妃的寝宫</p><p class="ql-block">寿康宫</p><p class="ql-block"> 寿康宫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而建造。“寿康”一词出自〈尚书、洪范、五福〉,意为长寿健康。正殿为皇太后接受朝贺之所,后殿为日常起居之地。正殿东暖阁为佛堂,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崇庆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为纪念母亲特制的金发塔即供奉在此。</p> <p class="ql-block">慈宁宫</p><p class="ql-block"> 慈宁宫区域为明清太后所居,如明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清前期孝庄太后(后成为太皇太后)等,另有太妃、太嫔等人随居。清代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以及皇帝大婚、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若皇太后去世,其梓宫奉安于此。</p> <p class="ql-block">储秀宫</p><p class="ql-block"> 内廷西六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年(1420),原各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名储秀宫。明清时为妃嫔居所。清晚期,慈禧太后亦曾在此居住数年。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在建筑为此次整修后的形制。</p> <p class="ql-block">翊坤宫</p><p class="ql-block"> 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p><p class="ql-block">(1420年)建成,明初称万安宫,嘉靖时改名翊坤宫。明清两代为后妃居住之所。“翊”即护卫、辅佐,寓意居住于东西六宫的嫔妃要协助正宫皇后,勤修妇德。宫内前殿悬挂有清乾隆帝御笔“懿恭婉顺”匾。清代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毎逢重大节日都在此接受嫔妃们叩拜。清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时改建,与北侧储秀宫连成四进院。</p> <p class="ql-block">景仁宫</p><p class="ql-block"> 景仁宫是明化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p><p class="ql-block">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熹贵妃、婉贵妃等居住在此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p><p class="ql-block"> 皇极殿本名奉天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时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为皇极殿。</p><p class="ql-block">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p> <p class="ql-block">  敬请您继续欣赏《印象故宫》下集,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2日</p>